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6年春的一天,山西省永和县赵家沟村突然来了一支穿着灰色军装的部队。乡亲们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当兵的,吓得都不敢出门!可是,乡亲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当兵的不一样,他们之间以"同志""首长"相称,见了村里人嘘寒又问暖……慢慢地,有人自愿把窑洞借给他们居住,宋万金老汉也把自家的两孔窑腾出来给部队住。宋老汉的儿媳妇翠兰趴在窗户上偷偷往外瞅:"哎?咱这两孔窑么,真红火!这么多人往这儿跑,进门还喊‘报告’,这是住进来大官儿了吧?"  相似文献   

2.
正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不仅是因为身穿绿军装,手握冲锋枪,就连堆起雪人都"不一样"。在我们还停留在堆出"两个雪球,一个做头一个做身子,插一根胡萝卜当鼻子"的基础雪人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被、坦克甚至中国地图都用雪堆出来了!看来,以后想参军,不仅要"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  相似文献   

3.
正"劈石抠土也要造出水田。"1983年底,罗甸县大关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何元亮、李必兴、李必先3人决定在村里劈石造田!那时,全村找不到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自然平整地。再往前的1980年,全村人均粮食持有量仅130斤,人均纯收入45元。大关人望着山连着山,仿佛只看到了苦海无边。凭着愚公劲,这群人干了啥?  相似文献   

4.
攀上白崖最高峰──成县黄渚发展经济记事本刊记者陇南多山:山连着山,山套着山,除了山还是山。山,是陇南人赖以生息繁衍的宝库;山,也是隔断陇南与外界联系的拦路虎陇南人爱山,陇南人却几辈子守着山沟受穷;陇南人恨山,陇南人却离不开山。和山比起来,人很低;和理...  相似文献   

5.
一位师政委下连当兵,毛泽东向全军推广1958年《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相继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一位老红军战士下连当兵的事迹。报道说,这年2月,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后曾任成都军区、福州军区副政委),身穿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来到“红军团”第八连第一班当兵。何云峰一到连队,完全按照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论是外出开会或到服务社买东西,他都要向班长请假、销假。早上争着打水扫地刷厕所。有时开会回来晚了,战士们都已入睡,他就悄悄地查铺,帮战士们盖好被子,然后才上床睡觉。班…  相似文献   

6.
"睡班排、上岗楼、参加班务会。"这是武警浙江总队党委对下连当兵、蹲连住班的领导及机关干部的要求。2013年5月以来,该总队党委站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组织近百名军师团职领导和机关干部,分3批下连当兵和蹲连住班。谈及"端端战士饭碗、闻闻战士汗味、睡睡战士床铺"的经历,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基层就像一张过滤  相似文献   

7.
常德水文化     
水,是生命的依托,她与人类文明素有难以割舍的情缘。人说:“张家界的山,常德的水。”其意是玩转常德的水后,其他地方的水都不要去玩了!  相似文献   

8.
常德水文化     
水,是生命的依托,她与人类文明素有难以割舍的情缘。人说:“张家界的山,常德的水。”其意是玩转常德的水后,其他地方的水都不要去玩了!  相似文献   

9.
"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人民公社是金桥","毛主席是咱社里的人"……这些歌词,使人们回忆起过去的人民公社,想起一手创办人民公社的毛泽东。那么,毛泽东创办人民公社,到底出于怎样的想法?他又是怎样创办人民公社的呢?毛泽东迫切希望中国的农业要有一个跃进,最初只是提出了办"大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军各级党委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纷纷安排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兵蹲连。但有些同志却认为,所谓的下连队当兵,就是吃几天大锅饭、睡几天硬板床、扛几天列兵衔,体验体验战士生活。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当兵蹲连不能无“官”一身轻,而是应该在四个方面有所思考和准备。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从事韦杰中将传的采访、撰写,在领略了他在战争年代里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战将风采时,不禁为他那种对党忠心耿耿,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又总是一丝不苟的博大胸怀深深震撼。从他下连队当兵那段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中,可见一斑。 那是1958年初夏,韦杰刚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不久,就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号召,来到驻重庆某团“红二连”当兵。 在他下到连队不久,连队战士要求与他合影留念,于是请来团里的新闻干事照相。这天,战士们高高兴兴地挤到韦杰身边。 “不要挤,先等一下再照。”韦杰招呼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呀?我们着装上有什么不符合上级规定的?” 韦杰的话,令战士们面面相觑。尽管炎炎夏日的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首次读到《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故事的梗概是,江西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苏区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水塘去挑,路远不说,塘水还不卫生。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行军路上     
1931年4月底,武夷山区春色正浓.远近峰峦叠翠,漫山的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那么火红,那么鲜艳……崎岖的山道上,红十军队伍正由赣东北向闽北急速地行进着.战士们身穿蓝灰色军服,手持枪械,背着简单的行羹,肩上还斜挎着一个十来斤重的米袋.连日来,战士们跋山涉水,日行军百余里,但个个精神抖擞.傍晚,红十军第三团二营四连在闽赣交界的司前附近一个小村里歇脚.“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按惯例,各排在一块空场地上整队点名、清点人数.“报告连长,三排战士陈天佑失踪,下落不明……”听到三排长紧张地报告,吃惊不小.这时,场地上也有些骚动,战士们议论纷纷.“莫非陈天佑开小差了?这可是咱四连从未有过的事啊!”“别看他平日嘴硬,今朝到闽北,敌人还没有露面,就溜得没影了!”还是班长细心,考虑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他说:“大家先别瞎嚷!好好想想看,小陈是在哪里掉队的?”“小陈虽说是新战士,可打仗并不怕死.他这个人平时有点恋家,下午行军时,我看他情绪不是很高,象是有什么心事似的,总拉在后面,一句言语也没有.部队离开石塘向桐本关进发,就等于离开了赣东北,他会不会中途返回……”一个战士轻声嗫嚅着,不太有把握地向班长提供情况.  相似文献   

14.
史全伟 《湘潮》2022,(12):28-30
<正>陈赓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追求进步,立志从戎。1916年,他抱着为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雄心,到湘军中当兵。当他认识到在旧军队中根本不可能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时,便毅然离开。之后,陈赓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勤于探索新思想,并与毛泽东等人创办的革命组织有了密切接触。1922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名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15.
我家住在吉林省金川县小孤山子.1936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杨靖宇司令的队伍来到我们屯堡,他站在一老乡住院当中,给大家宣讲抗日的道理.他说:"乡亲们,没有国哪有家啊!现在国碎家破,小鬼子侵占咱东三省,不把咱中国人当人看待,欺压、奴役咱到了极点,有志气的青年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参加抗战、抗战……"  相似文献   

16.
空军驻疆部队与驻地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共筑堡垒、共谋发展、共促和谐,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写下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壮美诗行。群众打心眼里由衷赞叹:共产党就是咱老百姓的党!人民解放军是为咱老百姓服务的军队!  相似文献   

17.
广州军区某仓库政委屈会荣新官上任,没有急于“烧火立威”,而是选择下连当兵,真实体验官兵疾苦。当兵期间,他戴列兵军衔、住战士宿舍、听官兵建议、解连队难题,时刻把官兵的冷暖记心头,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急事急办、好事快办,当兵下连为基层官兵办实事,赢得基层官兵信任。  相似文献   

18.
“冯家岔的杨老汉上了广告啦!”这消息很快在定西市安定区(?)口镇传开了。2003年的夏天,从北京来了一行5人,相随的乡村干部说,这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慈善基金会的人, 从咱乡里物色公益广告演员哩。  相似文献   

19.
我比雷锋早入伍3年,当时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记得第一次见到雷锋时,是1960年1月8日在营口火车站广场欢迎新战士的大会上。当时,雷锋代表新战士上台讲话,阵阵大风几次把他手中的讲稿吹乱,他索性收起讲稿,放开嗓门讲了起来:“我当兵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练好杀敌本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当个象样的兵,决心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讲话不时被阵阵掌声所打断。我手拿照相机仔细  相似文献   

20.
俗人的风度     
吾乃一介书生,名片上印有“国家一级××”头衔,常在电视栏目上露脸,常在专家学者席前正襟危坐,常被靓女帅哥们包围着签名留念,常在作品首发式时被人恭维敬重……晚辈敬咱是学人,凡人称咱是高人,朋辈夸咱是雅人,然吾常自嘲:“吾吃五谷杂粮,乃一俗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