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斐 《奋斗》2006,(8):64-64
著名评剧《杨三姐告状》,是评剧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曾被拍成电影。可是很少有人了解它的作者,以及作者、评剧与哈尔滨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王晶 《奋斗》2004,(5):32-33
从哈尔滨自身的条件出发,哈尔滨应该是一个复合体城市,因此开展都市旅游也应该是多元化发展。市况不同、资源不同、知名度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上海有上海模式,哈尔滨也应该探索富有哈尔滨个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杜金莹  赵嘉宾 《奋斗》2009,(10):25-26
哈尔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是肃慎和女真的故地,也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百年之前,哈尔滨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市接纳了外国移民,犹太文化、俄罗斯风情是哈尔滨抹不去的城市气质,各种思想和文化随着外国移民大量涌入哈尔滨,很快使哈尔滨成为中国北方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百年之后的今天,哈尔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黄澄 《世纪桥》2010,(22):47-49
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哈尔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哈尔滨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5.
黄澄 《世纪桥》2013,(8):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何宏 《奋斗》2014,(5):57-57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城市。自从1898年,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东清铁路以来,在山东、河北以及铁路沿线农村,雇用了大批破产的农民,并有大批俄国工人来到铁路上做工。1907年,沙俄将哈尔滨临时总工厂扩建,改为东清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今中国北车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中国工人总数就达2000之多,他们是哈尔滨早期工人队伍的骨干。  相似文献   

7.
黄澄 《世纪桥》2013,(10):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尚志发 《奋斗》2006,(12):61-61
中东大铁路魔鬼般出现在白山黑水之间.它使一个叫哈尔滨的小渔村,在不到30年的时光里.变迁为闻名于世的大都市。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哈尔滨”这三个字,考释、杜撰、猜想、臆断,100年来几乎没有间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地方史学家关成和先生的《哈尔滨考》第一次提出了: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的同音异写。这一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很快被学术界认可,世界从此以《金史》中那个“阿勒锦村”为哈尔滨历史编年的起点.“哈尔滨就是阿勒锦,阿勒锦就是哈尔滨!”  相似文献   

9.
桑蕾 《世纪桥》2010,(6):1-1,F0002,F0003
<正>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归国途中,在哈尔滨下车。他不顾旅途劳顿,在周恩来陪同下,视察了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工厂,登上国际旅行社楼顶平台鸟瞰哈尔滨全景。在接见省市委领导时,在了解了黑龙江省(当时为松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婷婷 《世纪桥》2013,(7):72-73,96
哈尔滨解放初期的法制建设是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处于法制建设中基础地位,法制建设以宪政立法为主,《哈尔滨市施政纲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第一部标志性的宪法性文件,是宪政立法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哈尔滨市施政纲领》为例,对哈尔滨解放初期的法制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少民 《奋斗》2005,(2):54-54
读完曲伟、李述笑主编的《哈尔滨犹太人》一书,我认为,它虽然是一部有关哈尔滨犹太人研究的专集,但我总感觉,它仿佛就是一出大戏.非常的有声有色。这是因为,该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近年来哈尔滨在历史资源开掘上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沈延威  易铭 《奋斗》2023,(3):43-46
<正>盛夏时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项目招商活动如火如荼。冬季再至,梦幻冰雪馆餐饮馆、120米高的雪花摩天轮已同第二十四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同步亮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是哈尔滨太阳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尔滨太阳岛集团)的三大核心冰雪品牌,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艺术、冰雪经贸等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就集团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哈尔滨太阳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3.
尚志发 《奋斗》2006,(2):59-59
上世纪90年代始。哈尔滨学术界与媒体常常为寻找城市之根而忙碌,到2005年,终于选定哈尔滨设治百年作为“纪念日”,十几年的寻根之痒似乎得以终结。当年的道台府衙门重新修复,省城的媒体都来隆重宣扬千年文脉,百年设治。哈尔滨百年历史再一次成为人们的谈论话题。无疑这是向世人宣传哈尔滨文化.对公民进行城市历史文化教育的百年一遇之良机,在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上理所当然地应该留下辉煌一笔。  相似文献   

14.
冯吴宇 《世纪桥》2012,(22):27-30
哈尔滨是一座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多元性和较强的包容性,因而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解放,哈尔滨的文化建设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调整产业结构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哈尔滨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哈尔滨要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把握哈尔滨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势,并注重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游旅业,对促进哈尔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南部地区特别是平原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要加大“731”遗址的建设力度,开展“航空工业游”新项目,打造特色“生态旅游”新品牌,在哈尔滨“南拓”中,做好旅游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哈尔滨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对自身的建设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回顾哈尔滨整党整风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搞好“三讲”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一、哈尔滨整党整风历史的简要回顾在哈尔滨党的历史上,大的整党整风运动主要有五次。第一次是1947年至1948年整顿党的队伍。当时,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然而由于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在农村组织中存在着成分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致使土…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哈尔滨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参军支前,特别是广大青年更是站在斗争前沿,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对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按照协议,撤出哈尔滨。随后,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到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两年多时间里,哈尔滨成为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946年5月,党中央派蒋南翔同志到哈尔滨市领导青年运劫。1946年8月11日,哈市各进步青年组织如“共学会”,“青年俱乐部”、“哈尔滨青年文学会’等…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09,(2):59-59
哈尔滨正式建立中共党组织之前,曾有一些共产党人到过哈尔滨,他们多为路过或短暂停留。而真正由党组织派遣到哈尔滨开展建党活动的,是1922年初.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派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从东北返回北京后,罗章龙写了《关于东北工人运动状况和建议在东北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的报告》,并向中共北京区执委作了详细汇报。他在报告中提出,哈尔滨由于中东铁路这个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忠义 《奋斗》2013,(11):58-58
关于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问题早有定论,哈尔滨是马列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中也总是这样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其实,哈尔滨中东铁路的工人们,早在20世纪初叶,也就是1905年前后,就开始接触布尔什维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和启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