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令波 《世纪桥》2011,(2):34-38
1934年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人数有所减少,但是行动更加活跃,战斗仍很频繁,对推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令波 《世纪桥》2011,(24):45-49
1935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斗争持续发展的一年,是继1932年后又一个斗争高潮。东北抗日义勇军虽在1934年损失很大,但1935年春夏又有新的发展,大概有7万余人坚持斗争。这些义勇军千人以上的大股较少,多数为数百人或百人以下的反日山林队,有些仍保持原组织系统,有些则分散在各地。这些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很活跃,战斗很频繁,参战人数多。其特点是广泛攻打城镇据点、  相似文献   

3.
孔令波 《世纪桥》2012,(14):4-7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各军开始陆续成立,东北抗日战场呈现出新的高涨形势。与此同时东北义勇军在挫败敌人“大讨伐”中,不断发展,频繁作战,顽强斗争,对促进东北抗日斗争大好形势的到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令波 《世纪桥》2010,(20):19-23
<正>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于1932年底至1933年初就完全失败和瓦解了。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东北抗日义勇军从  相似文献   

5.
孔令波  孔强 《世纪桥》2010,(8):19-23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激起东北人民的无比愤怒。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影响和帮助下,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公安部队爱国官兵,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反日总队、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武装进行抗日。这些武装由民众自发组织而  相似文献   

6.
孔令波  孔刚 《世纪桥》2010,(12):37-40
<正>1932年夏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给日伪在东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兵力由南向北进行大规模"讨伐"。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孤立无援而又缺乏统一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2年10月开始大部散败,一部10万余人转进热河,一部4万余人随马占山等人退入苏联境内,虽然如此,还有17万余人仍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斗争,他们仍是东北抗日战场的生力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最早举起抗战大旗的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当时,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几乎遍布于东北全境。他们前仆后继,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斗争。由于东北抗日义勇军最终走向了失败,学界对抗日义勇军的作战形式及作战特点关注甚少,本文旨在探讨抗日义勇军在作战中的形式及特点,以待拓展学界对义勇军史研究的范畴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辽宁、吉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后,为实现其侵吞满蒙的野心,积极策划向北满进军,侵占黑龙江省。 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电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接令后,于10月20日抵齐齐哈尔就职。  相似文献   

9.
王艳阳 《世纪桥》2002,(1):33-35
1931年9月18日,日军开始向沈阳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内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军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富有爱国之心的广大民众甚至东北军官兵的强烈不满,他们自发组织起救国军、自卫军、山林队、大刀会等抗日武装保卫家乡。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  相似文献   

11.
<正>车向忱(1898—1971)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青年时期,他坚持"救国要先教民"的信念,提倡并推广平民教育,宣传爱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战场,与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义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15-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总人数最多时达30万以上,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孔令波 《世纪桥》2004,(1):40-43
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影响和直接领导下,以人民抗日武装为主体,团结群众抗日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5.
王恩宝 《世纪桥》2002,(3):11-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坚决进行抗日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东北各阶层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因此变动了东北以至国内的阶级关系,甚至国民党阵营内部也出现分化和破裂。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不顾  相似文献   

16.
鲁志美 《世纪桥》2002,(6):23-24
下层统一战线作为抗日统一战线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上曾一度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下层统一战线的剖析,更有利于理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陆魁举 《党史纵横》2007,(11):59-60
"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支盘山抗日救国军,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打响了东北武装抗日的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0):26-26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民兴村猴石山上。1934年至1938年间,东北抗联第六军四师在猴石山麓建立活动基地,抗联第三、四、五军也曾转战此地,抗联第六军四师二十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廷章在此牺牲。这一带山岗林荫下,至今仍掩埋着数十位抗联先烈的遗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和支持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在义勇军被瓦解之后,又挺身而出,收拾战争残局,创建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抗日武装队伍,独撑东北抗战这面大旗.东北党组织贯彻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策略,把各种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推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发展鼎盛时期;以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密营为依托,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被迫转移远东地区之后,继续指挥抗联以不同方式返回东北开展抗日斗争,直至参加时日最后一战.  相似文献   

20.
孔令波 《世纪桥》2009,(2):43-46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民族解放斗争做出重要贡献。东北抗联在敌后沦陷区,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极端恶劣的环境,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坚持反满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