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富新 《党政论坛》2009,(11):63-63
《艾子杂说》里讲:一天,艾子散步,碰到两个人坐在路边高谈阔论。甲说:“我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和那些当官的,同样都是人,怎么他们就那么有智慧,而我们却没有呢?”乙答:“这还不明白?人家每天吃的是肉,当然就有智慧。而我们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啊!”  相似文献   

2.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的“三个中国说”,基本上总结出了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今日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中国之中国”是古代中外关系的发生阶段,“亚洲之中国”是中外交流的繁荣阶段,“世界之中国”是中外关系的逆转时期。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军事名著。毛泽东称该书作者孙武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吴黎平回忆,毛泽东对人说过:“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  相似文献   

5.
真正原创型的文化创新,需要有古希腊哲学家从一滴水中发现世界的本源,或从把火中追究到事物背后那个本质的东西的那种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仰望天空,激起对神秘之天穷究的热情。战国时屈原作《天问》,追究灭是什么?天有几重?灭之上是什么?天的形状是什么?天安放存那里?以及天的颜色等等,唐柳宗元作《天对》,对屈原的《天问》作出回应的解释,直到南宋陆九渊少年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遂深思至忘寝食”。这种“思而弗得,弗措也”的术追究到底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原创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创新,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7.
深思缓处     
有一次,孔子受困于 陈蔡一带的地方, 已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了。这天中午,孔子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将其煮成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竟然用手抓出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到。当颜回请孔子吃饭的时候,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之后自己才能进食,不可以自己先吃。”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看见有煤灰掉进锅中,所以才把弄脏的饭粒拿出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但眼睛也有不够可信的时候;人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依靠…  相似文献   

8.
王洪(47岁,学者)王洪的主要写作工具就是他那台奔腾586电脑,他的几部学术著作如《唐宋词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流变》等就是在电脑上“定的,目前他正在另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史》。他感觉关态非常好,文思朱涌,手”快“。他说自已“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任务。电话采访,传真发稿、电脑写稿,现代科技确实给他这个“连寄封信都觉得麻烦”的人带来许多方便。“过支手写一天最多子就是二字左右友。还累得不行,我每天用于写作的时间大体是五步时,有时状态好就六小时,手写1小时五、六百字,电脑每小时1000字左右,快多了,不过最好能口…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的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连犯两案:一桩是“吃人案”,她以“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为诱饵,吃掉寺中6名和尚;另一桩是“风月案”,她将唐僧摄入陷空山无底洞,要和唐僧成亲。  相似文献   

10.
林长华 《侨园》2012,(7):4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中国人生活中便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台湾,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冠于米之首,有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 ,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 ;所谓“二元” ,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 ,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远溯至《周易》 ,就提出了“一体二元”的雏形。在殷周之际产生的《周易》中 ,第一次出现了阴 ( --)阳 ( -)两个符号 ,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形态。接着《易传》作者借释《易经》 ,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它还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这里“太极”就是“道” ,“两仪”就是“阴阳”。这表明 ,《周易》的“太极”(“道…  相似文献   

12.
卢祥之 《民主》2012,(4):33-34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的一篇题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文章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对空间的认识李海,张仁士一、两种不同的空间定义在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出空间概念的是《管子·宙合》篇。“合”字作为名词指今天的盒子,《正韵》曰:“合子,盛物器。”从合子的四方形结构,形象地比喻四方上下谓“六合”,一般概括为空间。《墨经》中则将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15.
洪烛 《民主》2013,(4):51-53
清官难断家务事。四大名著里,惟独《红楼梦》尽写的家务事。不是拜年,就是过节。不是婚丧嫁娶,就是过生日。不是烧香,就是还愿。不是你病了,就是他醉了。不是这个人挑花眼了,就是那个人看走眼了。表面上琴棋书画诗酒花,暗地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把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来吃。把家长里短换个调子来弹唱。颠过来倒过去,忙得不可开交,说自了仍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荣华富贵抵不过大梦一场。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易经》的疏文也说:“性者,天生之质。”可见,在我国古代的早些时候,对性的认识和态度还是较为开明的。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男女授受不亲”等道德规范得以确立。到了宋朝,“存天理、灭人欲”更成了吓人的天条。在性禁忌观念的禁锢下,性教育是无从谈起的。  相似文献   

17.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因为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  相似文献   

18.
惭愧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说它是“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  相似文献   

20.
木器时代     
王德兴 《党政论坛》2011,(16):26-26
著名外交家王正廷出任驻美公使期间,一次和美国友人聊天。友人说:“西餐用刀叉,而中餐用筷子.可见贵国还处在野蛮阶段。”王正廷当即答到;“此言差矣!考察一下人类进化史可知.人类先用石器,再用铁器,然后便是木器。贵国人尚处于铁器时代,而中国人巳进入木器时代了。谁文明谁野蛮.还不一清二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