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郭化若同志,是1933年在福建宁化县城。当时,他任中国工农红军东南作战军参谋长,我在独立第十师政治部工作。有一天,郭参谋长来到我们师。他20多岁,身材高大,穿着红军服装,打着绑腿,扎了腰带,说话很随和。他见我站在一旁,上前拉着我的手问:“哪里人呀?”我说是闽西上杭才溪乡人,并很神气地说:“我们那里当红军的很多很多,还是模范区呢!”他听后来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是我们在机关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次,办公室小王给我送来一份外部门征求我们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看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他说:"既然你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他就说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在四师七十一团六连却有这么一个人,他靠一双腿,跑遍连队大小角落;他凭一张嘴,让许多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让许多职工群众的关系得到改善,让许多纠纷得以平息,让许多争执者握手言和……他就是七十一团六连首席调解员谢启晨。要说他的名字有多大分量,连队职工群众的口碑就是一杆秤。大家都说:"谢导来了,事情就好办。我们信他,服他。"对于大家封给他的称呼——"谢导",谢启晨也有自己独特的注释。他说:"我要做的就是为职工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李达副总参谋长办公室的最后一任秘书。为编纂《李达军事文选》和《怀念李达上将》这两本书,我有机会采访了李达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有一次,我在采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一二九师司令部机要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员的杨国宇将军时,听到杨将军讲过这样一番话:我们的一二九师司令部,很像一所大学。刘邓首长是老师,我们是学生。可以说,李达参谋长是我们这所大  相似文献   

5.
正7月14日,十二师昌平矿业公司工会开展"关爱职工夏送清凉"集中慰问活动。师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牛志军、师工会主席高丽萍到现场为职工发放毛巾、绿豆等防暑降温物品。销售公司职工代表郭建福说:"我们公司今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送清凉活动可以说给我们职工非常大的信心,在我来说送的不光是一份清凉,更多的是一份关怀、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尼克松:要当一次店小二1989年10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我陪同尼克松坐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在车上,我们俩天南海北聊得很愉快。尼克松不知道是从中国电影还是书本里了解到,中国过去把服务员叫"跑堂的"或"店小二",白毛巾搭在肩膀上,给人端茶倒水,嘴里吆喝着"楼上请",就像老舍《茶馆》里演的那样。那天,尼克松兴致很高,快八十的老头儿突然萌发童心,笑着对我说:"李先生,我想当一回店小二。"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便同  相似文献   

7.
<正>不制造矛盾有一次,我们支部和一些部委的支部书记司局长交流,由我主持。我们的几位党员分别汇报后,一位外部委的支部书记站起来问:"请问你们有没有工学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我说:"您问谁呢?"他说:"不问您,问你们小刘。"小刘想了想说:"我们没有工学矛盾。""没有工学矛盾?张建您说说。"他让我回答。我说,小刘说没有就是没有,如果要我说,我们是不制造矛盾。这话又怎么讲呢?比如说,今天我们在这  相似文献   

8.
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在追述了刘伯承的革命生涯后说:“我认识伯承,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0,(2)
1958年12月,彭德怀元师回到了他的故乡——湘潭县乌石。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下,视察了曙光人民公社。当时我在公社担任党委书记,有幸见到了他,听了他谆谆教导。此事虽已过去了30多年,至今仍记忆犹新。在视察中,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彭总的讲话,不知不觉到了小舟书记的故居。突然,彭总停步风趣地说:小舟书记是你们这里的人,他是地主出身,在土改时,你们把他拖回来斗了没有?我笑着说:周书记是老革命,我们不能乱来。彭总继续说:我们要严格执行政策,在革命初期,我们队伍中有一些人虽然出身不太好,但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参加了革命,对革命作出了贡献,我们就不能用对待敌人那样的方法对待他们。例如,程潜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过省长,在浏阳、平江一带和共产党打过仗,但是,他在湖南解放的时候,能带头起义,为湖南解  相似文献   

10.
(一)闻名 我和胡耀邦的交往应该从1975年他在中国科学院、我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时算起。从那时起,我同他才在工作上以及政治上、思想上开始有接触。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以前我对他一无所知,也不是说我们两个人一直彼此互不相识。早在1938年春天,我就知道我们党内有一个名叫胡耀邦的青年人,以后我又多次听人说起过他。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1月22日清晨,要兑现前一天对"访惠聚"伙伴们的承诺,为他们做几天饭。我7:30起床,洗漱完毕,给隔壁房间同事打电话(因为厨房在隔壁房间),把他从睡梦中叫醒,为我打开房门,急忙奔近厨房,我的声响,惊动了十一师下沉干部,本来早餐有他来做,他跟我说,由于今天早上没主食,就吃米饭。经询问了解到,早餐吃饭人数连同我们工会下沉干部3个要有9个人吃饭,我就先让十一  相似文献   

12.
<正>当笔者走进二师二十九团十连瘫痪在床的刘巧寿的家中时,他的老伴孙云香正在给他喂饭、擦嘴。孙云香说:"他清醒的时候,我就跟他聊聊天;糊涂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在那絮絮叨叨,我怕他寂寞。"说到这,老人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刘巧寿是十连的一名退休工人,今年78岁,他的老伴孙云香今年也已  相似文献   

13.
宋开宝年间,神泉县有一个姓张的县令,外廉而实贪。一天,他在县衙张贴出一纸文告,上曰:某月某日是我生日,衙内各级官吏和差役等,不得有随便送礼者。有一个小官与大家商议说:“县令明言生日,意思就是让我们知道,说不让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党小组内,有一名已退休8年的老共产党员。他就是铁岭军分区原政委范勉同志。今年4月,他因病住进沈阳军区总医院。军分区首长带我去看他,他躺在病床上,显得很兴奋,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党小组长也来看我了,谢谢!谢谢(组织)!”过一会,又说,“近来病魔缠身,一直没有回铁岭参加组织生活,请多多批评。”我是一名任党小组长不足一年的年轻干部,听着病榻上老首长的话,心情十分激动。 前不久,他又托人给我捎来了一封思想汇报:  相似文献   

15.
编前语:“汪洋湖同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最可贵之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所到之处有口皆碑;最难得的就是勤廉兼优,群众期望党员领导干部做到的、党组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到的,他都做到了。”难怪他的同事说:“跟着洋湖同志这个‘班长’抓工作,我们班子成员工作上是累一些,生活上也比较清贫。但是,反过来讲,这么多年跟洋湖同志干事,大家能力上有提高,工作上出成绩,群众中有威信,心情非常愉快。”他的下级说:“听说我要去北京介绍汪书记在舒兰期间的工作情况时,大伙儿都对我说:‘一定给汪书记捎个信,告诉他,舒兰人民永远想着他。决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他的小女儿说:“感谢爸爸给我们深情的关爱。他该给我们的,我们都得到了;不该给的,我们也不再想得到。”群众说:“这样的‘老山参’早该挖出来了。”“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给他说句话,讲一讲他的事。”本刊将这位刚挖掘出来的“老山参”奉献给大家,“滋补”功能和充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话茶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师十四团703公墓中,静静地竖着2700座墓碑,守护这座公墓的李栓柱说,这里有已故的政委、团长,也有营长、连长和普通战士,在地下他们的建制也是全的,这里地上有个兵团,地下也有个兵团,而这座公墓,李栓柱一守就是30年。1984年,十四团领导找到了李栓柱,他说:"团领导问我怕不怕鬼,我说,不怕,领导就说,那派你去守公墓去不去,我想了想,反正都是工作,就去了。"  相似文献   

19.
长岛读海     
要想知道海吗?先选一个岛子住下来,再拣一条小船探出去,你就会有无穷的感受。八月里在烟台对面的长岛开会,招待所所长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叫林克松,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只一字之差。一天下午,他说:“我给你弄一条小船,到海里漂一回怎么样?”吃过早饭,我们驱车到了海边。船工们说风太大不敢出海,老林与他们商议了一会儿,还是请我们上了船。他说:“你来了,我们没有惊官动府,要不然,你今天就享受不上这小船的味道了。”我想今天就冒上一回险。  相似文献   

20.
马拉 《红岩春秋》2014,(9):41-43
正我从刘怀靖先生手里接过一块枣红色的小木头,造型有点像印章的印盒,他说:"这是我父亲早年说书用的醒木(惊堂木),原来有两块,后来丢了一块,现在只剩这块了。"我捏着这块1940年代重庆"评书大王"王秉诚(原名刘玉声)的醒木,在刘怀靖书房飘窗的大理石窗台板上砸下,木石相击,其声清越。1940年代的好多夜晚,正是这样的砸板之声,响在山城老街的袍哥茶馆、潘文华中山四路的公馆、范绍增的范庄和老重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