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湖湘论坛》2010,23(1):43-46
在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分化的当下,必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个机制的合理模式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由利益表达、利益规范、利益引导、利益分配和调节机制所构成。为使利益协调机制健康有效的运行,必须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把"调结构"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公平:和谐社会的柱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的均衡。而目前,由于公平机制的普遍缺失,社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社会利益主体加速了利益分化,社会的综合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因而,构建和谐社会,重建公平机制、建立社会安全网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刚  彭伟 《岭南学刊》2008,(5):41-44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利益群体力量不均衡,利益表达机会不均等,利益表达的影响力不平衡。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要使其达到利益表达主体地位平等化、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和法治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途径是加快利益集团的相对均衡发展,理性应对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以及提高政府的自主性和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其成因在于政策的错位与缺位。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和形成制度化解决社会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静婧 《前沿》2007,(11):169-172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协调好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利益表达机制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在利益表达主体发育不成熟,利益表达载体体制不健全,利益表达客体素质不高等方面。健全完善我国的利益表达机制就要从培育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完善和开拓多元化的利益表达载体,缔造勤政爱民的利益表达客体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侯莎莎 《前沿》2011,(4):93-95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主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对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通过保障协商民主权利、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协商民主意识、增强利益表达能力、营造全社会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等途径,来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体制机制,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利益共享实现机制中的利益整合及其运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影 《前沿》2009,(11):10-12
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存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而社会成员不能够公平地享有社会共同利益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那么,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共同利益。利益共享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促进个体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的均衡、和谐、有序,将分化了的社会利益朝着与社会共同利益一致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利益整合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机械式的社会整合方式,它具有和谐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征。利益共享实现机制中利益整合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整合多元社会价值、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优化社会结构。无论哪一种整合利益的方式,归根结底,都是要整合民意,将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要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合理需求,又不能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从而使利益主体公平享有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出现社会道德的下滑,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公平、不公正,缺少利益共享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表达途径,使得社会不同群体对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猜疑、隔膜和不信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社会墙。这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有效的思路来解决。要拆除社会墙,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发展社会资本,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利益共享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  相似文献   

9.
从对上海46名私营企业主关于社会利益分化问题认识的调查可以看到,当前私营企业主阶层对社会利益分化现象普遍关注,对有人刻意划分社会"强势群体"、"弱势群体"的作法十分反感,对党和国家整合社会利益持赞同态度.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思考了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利益过度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地方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势必造成大量的信访案件,影响社会的稳定。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利益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利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冲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惠农的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但是,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与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产生了冲突,削弱了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激励与导向效果。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缺乏协调机制以及惠农政策缺乏差异性是造成冲突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13.
试论犯罪的预防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犯罪预防和犯罪是相互作用的两种社会现象。犯罪预防与犯罪在本质上的对抗使犯罪预防场的存在成为可能。犯罪预防场本身有其特有的组合因素和结构 ,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预防犯罪和犯罪两种社会现象在彼此的运动中出现效益的牵制 ,而犯罪预防场的功能主要在于在这种效益牵制中实现预防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安全问题是一个传统安全问题,也是古老的传统安全观曾经关注和重视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社会安全是构成国家安全的一个史前要素、原生要素、传统要素.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性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必须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把过去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标的社会治安工作,推进到以确立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管理工作层面.  相似文献   

15.
9、社会福利方面的效益。公安工作在解决治安问题的执法过程中,认真地、热情地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加以救助,是福利公安(公安福利性)的应有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本关怀”日益受到公安民警的高度重视,公安工作的公益性日益突出。例如,桂林市1997年“110”社会联动体系开动以后3个月,解决群众求助急难问题2,098起。10、群众工作效益。这种效益应从公安关系中的警民关系上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一定的警民关系的质量来加以估价。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公安机关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安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抓好公安队伍建设是开展各项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安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搞好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管理是关键。要健全完善公安工作的运行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完善公安工作保障机制,从优待警,为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健  李伟  张锋 《桂海论丛》2006,22(4):90-92
利益搏奕时代下,利益群体分化组合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形式多样化,出现私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划分,传统诉讼理念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逐渐受到挑战。科技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效益性和公共侵害性双重特征,往往易出现公、私利益的交叉和冲突,公益诉讼是解决科技管理中公、私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机制。我们以法经济学分析为视角来考量公益诉讼的机理,并在对公益诉讼理念重新凝练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主合同债务人的"欺诈"行为,毫无疑问也要影响保证人保证意思表示的效力.正确认定保证合同的效力并不影响依法对主合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根据公平原则,也要兼顾对无过错保证人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9.
平安监狱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进平安监狱建设,必须立足于监狱工作的实际,以实现罪犯改造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为保障,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使社会长治久安,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建立起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全面贯彻"四尊重"方针,充分激发创造活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掌握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