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既帮助学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又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学好这一课,能为学习以后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一、了解教材结构本课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和两个节题。每个节题各有两个框题。引言中引用了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写的一段话,它形象地描绘了伟大的祖国,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祖国母亲养育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要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方法,既要认识改革的巨大成就,又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对待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第一节“劳动最光荣”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如何把“知”化为行,即在明确劳动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自觉地培养劳动习惯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既要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又要能够胜任脑力劳  相似文献   

4.
我教《公民》“祖国”一课时,根据教材是开放型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把教学过程分为解说图画、调查座谈、讲演故事、专题讨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解说图画。目的,使学生认识我们祖国美丽可爱。首先组织学生搜集我国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建设成就的画片画册,互相传观。上课时,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至少要对一幅图画作三方面的解说:①画面内容及艺术。②画中事物的历史及成因。③自己的感想。然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靠人民的精心哺育;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伟大。人民可敬可爱。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忱地为人民办事,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两个标题,内容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中心讲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讲第二框打下理论基础。第二框“为人民服务”,讲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本课的归宿。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在这框题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以加深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学生因经不起挫折而情绪失控并致做出极端行为的现象频繁发生,教师应该立“挫折教育,人人有责”的意识。我的主要法是:1.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教材中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地挖掘并善运用,使学生懂得大凡成才者,几乎都是经挫折磨砺的;明白挫折和困难本是生活的一分,对于强者是财富,而对弱者是深渊;理解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设置一些“难题”难为学生。困难可以练学生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次的学生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难题,有意识地造困难,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错误,体失败,遭遇挫折,并品尝…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一再指出:改革,开放、搞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把我们的改革胜利地推向前进,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和僵化的观点。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来看改革,认为要搞改革就得抛弃社会主义,搞“全盘西化”,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用僵化的观点来看改革,怀疑改革是搞资本主义,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的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它的目的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革除现行经济体制和政  相似文献   

8.
翻开1994年的报刊、杂志,在谈论有关青少年教育的话题中,较引人注目且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组莫过于青少年挫折教育了。“挫折教育”也有人称之为“磨难教育”或“艰苦教育”。 目前在我国开展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的特点包括:通过某一形式的活动(一般是设置一种艰苦环境),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什么形式和途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不能不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一些教师的经验,这些形式和途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讲清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课的五科教材,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有的具有直接性,有的具有间接性。比如《青少年修养》的第一课就是“热爱祖国”,它以大量的生动的事实,说明祖国可爱,并亲切地激励学生“努力发扬爱  相似文献   

10.
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了纲领性的规定。当前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落实。 我认为落实《决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以下五项要求:“企业的经济自主”,“权责明确”,“经营高效或有效”,“结构合理和资金够用”。这五者要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整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形象地说,这是一项巨大的箍水桶工程,哪块木板缺了不成,短了也不成。  相似文献   

11.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资产重组” 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领路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领路人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面对教材敢说“不”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实际,灵活地将教材这一“资产”进行重新组合。 一方面,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要敢于突破,不拘泥于书本的框架,让学生在捕捉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点的思维过程中,使教材“活”起来。例如,在讲初三政治“原始社会的解体”这一内容时,教材以“私有制的产生”和“平等氏族制度的瓦解”宣告原始社…  相似文献   

12.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这是第十二课难度较大的一节。讲好这一内容,将为本课后几节及第十三课的教学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一、面向学生,紧扣教材。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清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认清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此,面对初二学生年龄小、知识面较窄,而又对这一基本原理感到生疏、较难理解的情况下,应以教材分析的内容为尺度,紧扣教材,引导学生通俗地去理解。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中学生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也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桥梁和纽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 ,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难免苍白无力 ,只有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结合多媒体 ,努力用新思维、新方法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和锻炼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节课为例 ,浅谈一下我们在课堂中实施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优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的方向是正确的,确有不少企业通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等困难。因此,要真正解决深层次矛盾,单靠明晰产权还远远不够,其中一条是上层建筑造成的障碍。正是这种障碍,才是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重要原因,纵然采取的经济形式(如放权、承包制、现代企业制度等)很先进,但一遇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创造性构想,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不容动摇的政治原则。在中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允许中国的几个特殊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香港、澳门、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是国内外社会保障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在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必将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导下,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了我国不同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以来,虽然遭受过挫折和损害,但这一制度仍不断发展,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相似文献   

18.
杨悦 《探索与争鸣》2004,(12):18-1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引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成功,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就倒退,就失败。然而,在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实事求是,这是为什么呢?本文试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对实事求是作一重新诠释。“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这主要是因为:首先,认识水平的局限。人的认识水平受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客观事物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9.
<正> 面对东欧局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我们说,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向前发展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无可否认,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挫折和低潮,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主义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前进上升的总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它依次经历着五种社会形态,即五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然  相似文献   

20.
对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66页“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节,在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一目了然的问题,用不着教师再讲;二是对人的社会性并不理解,表现在学生不能顺畅地说明理由,只能按教材上所列条文,生硬背出。对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观点,不信服。对这一节教材的编写应如何改进,我们的建议有:  一、人的社会性阐述要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人的社会性不必从人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讲起,可以参照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的思路。先讲人活着,首先要饮食起居,然后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