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6月,由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为了执行“双十协定”,根据中共广东区党委的决定,选派骨干参加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解放区,大部分指战员均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以各种形式分散坚持地下斗争。原韩江纵队军事参谋、大队长陈国龙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留在大北山坚持斗争,做开辟新区和培养军事干部的工作。 从1946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潮汕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队伍在与敌人的战  相似文献   

2.
入鲁首战千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不得不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相似文献   

3.
正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从延安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共代表同意让出广东、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并将以上地区的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地区。为此,东江纵队等广东人民武装北撤山东。在粤北的东江纵队北撤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随着东纵主力的撤走,留下来的武装力量大部分复员,已暴露身份  相似文献   

4.
一、中共广东区党委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就调集重兵到广东,妄图一举消灭广东的共产党组织和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广东内战一触即发,广东党组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广东区党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方针,于1945年9月16日作出坚持长期斗争的工作部署。区党委并决定实行分散领导,中心区仍在江南(东江南部)地区;将全省分为11个区,分散进行军事活动;有部队活动的地区,实行党、政、军统一领导;并在各地设立党的特派员,坚持斗争。同时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6年6月,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258…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敌后战场有一支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抗日劲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被中共中央军委赞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为了铭记东江纵队的光辉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东莞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继续商谈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尚未解决的事宜,同时决定成立一个负责国统区党的工作的机构。中共中央先后成立了长江局和南方局,负责领导长江流域和中国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由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就调集重兵到广东,妄图一举消灭广东的共产党组织和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广东内战一触即发,广东党组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及其东江纵队分会联合编纂的《东江纵队图文集》(以下简称《图文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广州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是继《东江纵队史》《东江纵队志》后,又一部全面反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的权威著作,是东江纵队史乃至华南抗战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抗战结束前后,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出于同国民党角力之考虑,中共中央对广东等地的经营策略处在不断调适中,经历了由"发展华南"到"向南防御"的转变过程.1946年6月,囿于美苏外部压力干预与国共东北地区战略博弈的制约,在华南等地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江纵队主力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精华",为顾全革命大局,遵照中共中央命令,"不得不"北撤至山东解放区.这一方面是东江纵队的北撤行动系战后国共双方力量平衡的结果.另一方面亦表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虽长期远离中共中央独立活动,却能听命中共中央领导,服从中国革命的整体利益,显示了中共党组织与思想上的严密性统一性.同时也说明战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之命运,随国际国内时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杜桂剑 《党的文献》2018,(2):99-105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为打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形成的僵局,1947年7月到1948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作出派遣若干纵队南渡长江,以调动国民党军,从而减轻中原战场压力的战略计划。南渡长江计划经历了提出、暂停执行、重新启动、再次暂缓执行、最终放弃的复杂过程。从计划的发展变化过程看,刘伯承、邓小平等对南渡长江计划的意见,各部队领导同志认为粟裕提出的先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方案比较合理并表示赞同,以及粟裕兵团对南渡长江计划的后勤准备出现严重困难等原因,是中共中央暂缓执行南渡长江计划的重要考量。南渡长江计划的暂停到最终放弃,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战争形势进行更为全面的判断和对战局进行具体分析后作出的审慎决策。  相似文献   

11.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26-27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曹天生 《世纪桥》2005,(8):44-47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诰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  相似文献   

13.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在我党多次努力下,9月22日遂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继续同国民党协商,推进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代表团对内是中共长江局,领导国民党统治的南方中国党的组织及新四军工作。由于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及多次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后果,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共产党组织普遍被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除14个游击根据地保存一些党的力量以外,在整个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决战时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以人民解放军痛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武装斗争的第一条战线和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即第二战线.本文仅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问题作以探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学生中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领导体系,为学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共中央首先设立城市工作部.1946年底,城工部重新改组,由周恩来同志兼任部长。各中央局、中央分局也没有城工部,如晋察冀…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控制的广东区委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之间长期关系紧张。1924年,双方在国民党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和孙中山北上等一系列事件上产生了意见分歧。1925年国民党二大前后,又围绕在国民党内是进攻还是退却的问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最初,广东区委似乎比中共中央更保守;但时隔不久,广东区委变成积极进攻,中共中央则主张收缩退却。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一度转向积极反蒋,而鲍罗廷却力主妥协,并劝说广东区委接受《整理党务案》。广东区委与中共中央的这种屡屡步调不一致,其实是中共早期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的表现。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在风起云涌的斗争漩涡里,中国共产党如何确立自己的策略,应对复杂局势,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张闻天,处变不惊,纵览全局,发扬…  相似文献   

17.
(一)辽沈、京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已基本消灭,余部败退长江以南。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经济上面临绝境。但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妄图凭借长江天险和暂时的海、空军优势,阻挡解放军胜利前进,同时施放和平“烟幕”,以作缓兵之计。甚至妄图策动美军进行军事干涉,幻想重演满清借外军打败太平天国革  相似文献   

18.
正1923年年初,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东,成立大元帅大本营,重建广东革命基地,广东形势日见好转。中共中央局采纳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将中共中央局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中共中央局机关迁粤后,在大力推进与国民党合作的同时,加紧筹备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广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配合中央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此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共许多重要干部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都纷纷南下,抵达广州。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配合我军在华北、华中对日作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条件,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准备蒋介石发动内战,八路军三五九旅3000多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王震、王首道同志率领下,于1944年11月从延安出发南下广东。1945年7月15日,中央军委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纵队主力要向北转移,要迅速派出部队北上,配合王震部队行动,开辟五岭根据地,并强调要以极大的  相似文献   

20.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的选择。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起了“真内战假和谈”的把戏,接受了吴鼎昌“假戏真做”的主意,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共定大计”,美军司令魏得迈也于23日向毛泽东发了去重庆谈判的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