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卫东 《前进》2017,(7):45-46
<正>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承担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育人才、抓基层打基础、改作风强本领的重要职责。组工干部,是党的政治路线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必须要做"识大势、抓主业、促发展"的表率。一、组工干部要把"识大势"作为第一要务所谓大势,即指时代发展变化潮流、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委政府中心任务。组织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工干部必须把"识大势"作为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当好一名人大代表,需要有"四识"。有"意识"。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思想基础。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人民、对国家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只有深  相似文献   

3.
韩伟 《传承》2011,(11):60-61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相关问题,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学界有很多讨论。冯友兰、金岳霖两位先生的学说中涉及到相关问题,冯契先生在两位先生思想的启示下,创造性的提出了"转识成智"学说。三位先生的思想既有不同也有相通之处,简要地梳理他们的思想,对"转识成智"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识人五法     
正识人用人、选贤任能,体现了领导者的政治品格、领导艺术和导向标识,关系到事业成败、国家兴衰,是一道千古难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不过,识准和用好一贤并非易事,孔子曾发出过"人心像天体一样难识"的感慨。近阅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的"识人五法",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现摘而录之,与大家共赏。一曰居视其所亲。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精准识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准识贫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精准识贫制度应为一个完整体系。2014年《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等文件规定建构了精准识贫制度的大致框架,省内各地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但识贫过程中缺少结果责任制度、大数据信息检索制度等关键子制度的配合,形成了机会空间,被一些参与主体利用,最终结果只是"比较精准"。在实践基础上,湖北推进了精准识贫的关键子制度建设,划定各级权限,压实各级责任,杜绝各地违规识别、监管缺位、数据造假的机会空间,使识贫工作走向"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6.
介明菊 《人民论坛》2010,(4):132-133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有个性"的人,组织内部"无个性"的人容易受到领导忽视。而作为组织中的大多数,"无个性"的人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加以合理使用。为此,领导者要奏好"识、境、用"三部曲,正确识别人才,创造有利的用人环境,运用合理的用人艺术,达成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扮演着“既开风气且为师”的重要角色。身为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下车伊始,迅速掀起了思想大解放的浪潮,并且强调解放思想要有胆有识:“第一你得有识,能够认准它,认真干:有了识,还要有胆。”  相似文献   

8.
正万荣县是省定贫困县。去年以来,我们认真按照中央及省、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位置、层层压实责任、全力真抓实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摘掉贫困帽子,实现全面脱贫。一、守住扶贫标准这条"底线",精准识真贫精准扶贫脱贫,精准"识真贫"是前提。我们严格按  相似文献   

9.
识人用人、选贤任能,是一道千古难题。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不过,识准和用好一贤并非那么容易,孔子曾发出过"人心像天体一样难识"的感慨。近阅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的"识人五法",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论文艺复兴的时候曾经指出,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造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实际上,一般来看,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可以说是领导人才的一个普遍规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概括起来,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问题的发现和事业的召唤;其次是因为,"惺惺惜惺惺"、"英雄识英雄"的同声相求意气风发;第三是因为,"共同心理"的形成,使得领导集体作为一个群体,比他们作为个人,更容易脱颖而出.而这样形成的领导群体,当然有它独特的内部结构.此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相似文献   

11.
识人辨材既是选人用人的基础工作,也是干部考核中的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以解决传统干部考核手段单一、流于形式、"一刀切""雾里看花"等问题.深圳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进程中,聚焦"知事、序事",科学"识人、辨材",为干部精准"画像",通过序事辨材构建识人用人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湛 《台声》2010,(8):60-61
<正> 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这是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问题。去年马英九先生抛出"识正书简"的概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观点。所谓"识正书简",意思就是希望包括以大陆同胞为主体的简体字区域在不改变使用简体字,书写简体字习惯的同时,能够认识正体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即称之为"识繁书简"。这个创意当然未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其内涵上下功夫。笔者试就此谈几点以识。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识人问题就是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欲"知人善任",首先就是要"识人",而"识人"要识准、识透,除了要全面地认识人,更要做到客观地辨另人. 辨别一个人是不是人才需要一定的标准,但任何标准都不可能绝对化.资历、文凭、台阶、能力等无疑都是识别、选拔人才的必要条件,但是为了避免选拔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应该是重资历不唯资历、重文凭不唯文凭、讲台阶不唯台阶、重能力不唯能力,这就需要具体客观地来辨别人.  相似文献   

15.
国际汉学中的"误读"是外国汉学家接触中国文化时不可避免的。"误读"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它的出现明显受到了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及相关文论的影响。"误读"理论为我们正确对待汉学家的"误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意义:汉学家研究中国、"误读"中国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对汉学的研究审视自身;同时,其他民族对中国的研究也不妨成为我们自识的"镜像"。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看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委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近距离、立体化察人识人,提高知事识人、因事择人、合理用人的精准度,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一、坚持"听其言"和"观其行"相结合,在经常性、有原则的近距离接触中识别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江苏省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以开发园区"三比一提升"(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行动为样本,坚持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专项考察,不仅有效实现了以考准事来识准人,也为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知事识人体系提供了一些规律认知。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选用干部把德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点。识人难往往不是难在识人的才上,而是难在识德上。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德上出问题,必将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的事能否被后人所知,"居今"能否"识古"?如何"识古"?即历史能否被认知?又以怎样的方式去认知?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史学命题。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关注过这个问题。不过,答案千差万别,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史学派别。后世之所以能了解前人的历史,是因为前人留下了丰富而真实的历史著述。"求真"是古希腊历史学的一个基本底色,  相似文献   

20.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4,(23):44-44
正秤,作为一种"知轻识重"的称量工具,据说古人在制作时,取自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一星一两,目的是告诫商人要诚实守信,不能短斤缺两,否则会少福折寿。延续至今,每个商人心中也有一杆秤,在崇左市天等县商人周汉平心中,秤就是平衡好赚钱和诚信经营的关系,保证产品质量,不坑蒙、欺骗顾客,赚良心钱。因为把好了心中的公平秤,今年9月,周汉平登上了当月的"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2004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周汉平决定从事农用物资经营。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了代理广西红日农业连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