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长征》2011,(6):F0003-F0003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面临着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灭亡中国,有着长期的历史。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的东北,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危急关头。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于世的海外华侨,与国内同胞一起,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军民的局部抗战和抗日救亡运动,从各个方面给予援助和支持,极力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磊 《党史纵横》2009,(12):9-11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同年12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无省自治”而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从此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都随之走向高潮。为了开创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1932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遭到上海军民的违命抵抗,上海各个阶级、阶层同仇敌忾,全力支援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的英勇抗战,迫使日军三易其帅、三增其兵,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大大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一二八淞沪抗战标志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亦是吹响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一、反帝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武装侵略。八月十三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国民党当局调动了七十万军队,进行了沪淞抗战。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这段时间,上海地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八·一三”救亡运动是十分广泛的。当时除了极少数民族败类外,各个阶级、各个阶  相似文献   

6.
响应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国民党政府推行对日不抵抗政策和“爱国有罪”的方针,迫害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人。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力量,抵抗H本侵略中国,区对国民党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镇J:E,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2年12月,宋庆龄和蔡元培等人在卜海发起组织中同民权保障同盟,还同上海ZO多个进步团体一起.组织成*了国民御侮自救会,宋庆龄被推举为会长。1933年5月2。IH,在自救会筹备大会上,宋庆龄发表了长篇演说,批评了蒋介石对日的怯懦和不抵抗,对国…  相似文献   

7.
曹艺 《北京党史》2014,(5):31-32
北平抗战是在全国抗日斗争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一)局部抗战时期,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平军民,始终站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进行长城抗战,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后,将侵略矛头直指华北。1933年1月,日军向山海关发动进攻,由此开始了向华北扩张的第一战。  相似文献   

8.
“抗日救亡,匹夫有责”,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次高涨的大浪潮基于“九·一八”事变,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爆发,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宁波帮积极投入抗日斗争,支援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维护民族尊严,保持民族气节;维护国家经济权益,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粉碎日本侵略者的经济统治,发展民族经济;担当救济难民的社会责任。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缅怀宁波帮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正是在这一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需要,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统一战线工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发生的华北事变,是一次重大事变。日本借口天津日租界发生汉奸卖国贼《国权报》社长胡恩溥、《振报》社长并兼任"满洲国中央通信社"记者自逾桓被杀事件和所谓热河义勇军孙永勤进入遵化"非战区"、得到遵化县长接济的事件,强迫国民党政府从华北撤走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这引起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中共认为,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妄图吞并中国的形势下,华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尽管国民党政府封锁了中日交涉情况,但是中共清楚地发现了日本的步步紧逼。1935年7月6日《何梅协定》出笼后,中共中央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中获悉了实质内容。中共认识到,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的形势下,华北事变必然发生,《何梅协定》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基于这一形势,中共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号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伟大的中国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的侵略。  相似文献   

12.
<正>在抗日战争中,四川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纪念这些英雄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乐以琴:"空中赵子龙"乐以琴(1914-1937),芦山人。"九一八"事变后,原本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的乐以琴决心投  相似文献   

13.
正北平抗战是在全国抗日斗争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一)局部抗战时期,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平军民,始终站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进行长城抗战,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后,将侵略矛头直指华北。1933年1月,日军向山海关发动进攻,由此开始了向华北扩张的第一战。2月,日军分兵向热河发起全面进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抗日救国学生运动爆发60周年纪念日。让青少年了解过去,牢记历史,是我们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935年12月,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中国人民长期被压抑的爱国情绪猛烈地爆发出来。很快,华北局部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吹响了民族斗争的号角,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前事不忘,后事之  相似文献   

15.
抗日救亡,匹夫有责",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次高涨的大浪潮基于"九·一八"事变,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担负起反击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走在了抗日反日斗争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刷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起点。抗战胜利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这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的主要城市和铁路线,随后又挑起了一二八事变与华北事变。面对中央政府的步步退让,社会各阶层群情激昂,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东北沦陷后,先有以部分东北军战士为主体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前赴后继奋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又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9.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华北,不但直接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华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日本侵略者武力威迫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下,在英、美对日态度变化的影响下,蒋介石的对外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一是对日态度开始有所强硬,二是为改善中苏关系作了努力。在实行联苏反日的同时,在国内对中共的政策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从1935年秋冬开始,国共之间的秘密接触和对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蒋介石派邓文仪去莫斯科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王明秘密…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80年前,由进步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学生发起,进而影响全社会的中华民族救亡运动──五四运动,大规模、有组织地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爱国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着丰富爱国情愫的人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但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从一代代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英烈,到当代勤奋工作于全国各条战线上的人民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