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闩姑     
我出生在阳历十一月中旬。是因为天气冷,冻的?还是由于母亲的奶水少,饿的?据说,我一生下来就哭,有时哭得简直惊天动地,并且由此还招来一场被母亲扔在雪地里,差点被冻死的经历。这是我刚记事时,两个姐姐对我讲的。两个姐姐都很怀念母亲,她们的话我信。此事,后来我曾问过二哥和二嫂,他们说那是瞎说,没有的事。不过,当时我听了姐姐们的讲述,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幸,甚至当成了好玩,当成了故事。那是我出生两个月后寒冬季节里的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2.
背对的母爱     
以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妈妈的吻》,每当听到那个朱小琳在甜腻腻地演唱的时候,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太矫情了。我也听说过许多歌颂母亲的诗篇和作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高尔基的母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我在心里冷冷地说,那些故事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什么母爱。当别的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母亲的怀里甜甜的微笑的时候,我怨恨母亲,怨恨她的偏心。我5岁,拿着洋铁桶到离家几里路的井里去打水,一边走一边洒,走一路,洒一路,哭一路,回到…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4.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5.
姐姐的长发     
刘汉 《新青年》2005,(10):11-11
我4岁时父亲去世,6岁记事,那时姐姐19岁,她有一对长及腰际乌黑的辫子。门前有块大石板,每天早晨姐姐都坐在石板上自豪而惬意地梳理她的长发。解散,梳理,结辫,再把头一摆,辫子便像两只蜻蜓轻快地飞到背后。那时姐姐已经有了婆家,姐姐和那小伙子的感情很好,他曾悄悄送给姐姐两对红绸带,姐姐则剪下一缕青丝,用绸带扎着给他作定情物。我常摇着姐姐的手问:“姐夫啥时来娶你呀?”每当这时,一片片红晕便飞上她的脸庞,像天上的红云彩,又美丽又动人。在乡间,冬天是姑娘小伙子办喜事的时节,待嫁的姐姐满怀羞涩地躲在家里,手拈针线绣枕头、袜底。母亲跑…  相似文献   

6.
我最早的记忆,是在3岁左右.我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人,与事.这一点让很多人惊奇.3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却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 母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不在家的.她去食品厂上班,叮嘱姐姐照顾我,说晚上给我们带饼干吃.姐姐嘴里答应着,母亲刚一出门,她就跑去外面,和街道的一帮孩子疯玩,玩得热火朝天.他们玩捉迷藏.玩丢布袋子,玩跳格子.玩着玩着,就把我扔下了.我在一边看着,有些寂寞,也有些无聊.我于是独自上路.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妈的同事说我是丑精怪,没办法,我小的时候丑得吓人。而爷爷却说我是鬼丫头,爷爷特别喜欢我,尽管我丑,尽管我过于调皮。爷爷说我像他,我却不知道我哪儿像他,但我喜欢极了爷爷疼我。记得那时候,爷爷经常拄着拐棍慢慢地前院后院地走,他是抗美援朝时伤退的军人,到老也没改军人的脾气。总是闲不住,不是弄弄园子里的黄瓜架、豆角架,再不就归拢归拢后园的柴垛。只要有点不规矩不干净了,就会张口就骂,爷爷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暴。那时候几个叔叔跟爸都怕他,姐姐更是不敢靠近他。但在印象中,他从来就没骂过我。就算我把柴草弄得满院都是,就算我在…  相似文献   

8.
早就想给母亲在饭店过一回生日了,可一直没有兑现。一个心愿落空,几乎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关键一条就是因为只把它藏在心里。一旦说出来,有困难就容易克服,也就容易兑现。这大概就是人们要把计划公布的道理。于是,这回在母亲69岁那年的年三十晚上,我就在饭桌上对孩子们公布了计划:“明年一定要了了这个心愿,你们替爸爸记着。”原本,是打算去一个小饭店。到了眼前,却改了主意,决定到宾馆的15楼——这里是我们这个小城最高档的饭店。转眼,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这天晚上,当我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一百个不同意。母亲是个质朴的人,说话不会拐弯:“…  相似文献   

9.
我友,虽不是羞花闭月也妩媚万千的,圆脸,清秀的两条眉毛,小双眼皮,最可人的是她的嘴角处有两个小小的梨涡,一笑起来,满园春色.年少的时候追她的人自然很多,让我跌破眼镜的是,她嫁给了一位没貌没产没地位的家伙,新婚之日,气得我们这帮死党指着新郎的鼻子说,你这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  相似文献   

10.
母亲     
娄澜 《新青年》2005,(6):11-12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和母亲之间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母亲的交流日趋变得稀少。也许,是我独立了。这种亲情的淡漠有时候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母亲没有文化,眼睛也不是很好,和父亲是在媒妁之言下结合的。嫁给父亲后便和父亲外出闯荡。去过很多地方,打过工,也办过厂。父亲不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因此许多时候母亲必须独当一面,雷厉风行。我们3个孩子也是他们在外地生养的。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因此我知道母亲教育我们吃过很多苦,这种苦我想像得到。虽然她没有读过书,可是关心时局大事,明白风土人情,会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11.
母亲对我们的爱永远没有变,一如那些水成为雪之后,依然是水。儿时最幸福的事,便是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母亲给我们堆雪人。母亲堆的雪人是最美的,不只是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甚至院子里所有的动物都能堆出来,而且栩栩如生。常常大雪未停的时候,我们便拉着妈妈去外  相似文献   

12.
石头和玉     
婆病危的时候,母亲三番五次打电话催我回去,而我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推托。20年前离开外婆那一天我就发誓:今生今世再不见她。我对外婆的仇恨缘于一场意外。12岁那一年,我随表哥去给大姨家送土豆,土豆装在麻袋里,麻袋搭在一匹棕色马驹背上。外婆说,你们俩一人牵着一人赶着,晌午饭之前就能回来。出了村庄往西,一个山岗连着一个山岗,如果是在除了冬天任何一个季节,野外的花草瓜果肯定能吸引住不安分的少年之心。然而,这偏偏是一个冷寂的冬日。我和表哥就那样沉默地走着。后来表哥问我会不会骑马,我说我没骑过,不知道会不会。表哥说我也没骑过,…  相似文献   

1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1)
宣读遗嘱之前律师对刚刚失去丈夫的一妇女说:“在宣读您丈夫的遗嘱之前,我想向您提一个问题:夫人,您愿意嫁给我吗?”眼没瞎一辆出租汽车疯狂地在闹市区疾驰着,把一个行人撞倒在人行道上。那人一边爬起来,一边挥着拳头对司机骂道:“你怎么搞的?难道你眼睛瞎了?”出租汽车司机回敬他说:“瞎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正好撞倒你了吗?”太狠了某所中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你有我狠吗,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乙说,你打啊!我就不信。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的时候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这时候乙紧张得不得了,但也没…  相似文献   

14.
心慧 《新青年》2006,(5):8-9
我对母亲的恨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了差不多半年,累得落了形,可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看着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5.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我有很多的朋友,性格也很随和,可朋友们都说没有个性,到哪儿都是“好好先生”,说俗一点儿就是到哪儿都像一滴水珠,很就能溶入到人潮中去。眼看着我就要面临着毕业和择业,我真害怕因为自己的没有个性而失去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请细雨姐姐告诉我,什么才是个性。最后,祝细雨姐姐天天快乐!阿艳阿艳:你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能够跟别人有所区别,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个性并不鲜明,因而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事实上,没有个性,你就不会有特殊的人生成就。什么是个性呢?…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2003,(10)
雨姐姐: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年15岁,现在在初中二年级读书。我现在最犯愁的一件事就是我和我妈妈的关系问题。我妈妈今年39岁,以前她是个很慈祥的母亲,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原因我也不清楚,大概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吧。我以前在非重点中学读书,后来,我转入了重点中学。可是,自从我上了重点以后,妈妈对我的态度从此就不一样了。妈妈会因为我不收拾屋子埋怨我一番,会因为吃完饭我不收拾碗筷而唠叨。而每到放假,妈妈就变得更加“可怕”,每天她都会找出理由骂我一顿,原因分别是:早晨起床后光顾着自己梳头没帮她干活;地上脏了路过那里没擦,可是…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爱情     
别人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出生时却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一样东西——耻辱。我母亲过门六个月生下了我,当然不是父亲造的孽。所以我出生后,爷爷奶奶就不再登我家的门儿,高傲美丽的母亲也成了众人指指点点的对象。而且父亲带我出门时,别人总跟他开这样的玩笑:大夏天,你怎么也戴帽子?我见他头上什么也没有,就反驳说:“我爸爸没戴帽子。”周围的人便哈哈大笑。父亲胀红了脸,也不说什么,拉起我就走,后面的人笑得更欢。  相似文献   

18.
往事忽成行     
陈治勇 《新青年》2024,(2):50-51
<正>读着“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午下来”,儿时与母亲一起的往事又渐渐浮现。岁月如水,逝者如斯,我的故事里应该有母亲了。传说中,人称母亲为“豆腐姑娘”。母亲年轻时虽不曾留照,此雅号则令其形象分外明朗了。初中时读到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我总想起母亲这个雅号,且于脑海中勾勒一番。那时的母亲还很健硕。母亲说,我出生前,她还爬上松树砍松枝呢。松枝砍了无数条,山路走了十八弯,都不曾有半点肚疼,一回到家,肚子一痛,我就呱呱坠地了。  相似文献   

19.
母亲     
我们有了个千金,母亲说要过来照看。妻是不想老人家来的,虽然没说,我知道她是嫌乡下来的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结婚后,曾要母亲过来住过几天,母亲闲不住,只说住不惯,第三天就回了乡下。可能是惭愧,家里一直供我念到大学毕业,买房的钱家里实在拿不出来,我们贷了10年,结婚又花了一部分钱,为此还欠下了笔不小的款子。父亲在家承包了渔塘,而母亲也不闲着,早晨总挑些蔬菜到集镇上去卖。只说,能帮衬一点是一点。母亲的爱好也不多,喜欢抓纸牌,一到下雨天,实在没活干了,总是组织者,差遣我去找邻家婶子大嫂,一坐半天,往往餐头对不上,还要我们送到牌桌…  相似文献   

20.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