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然性"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马克思来说,"偶然性"不仅仅是一个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认识论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关乎人的存在与发展、关乎人的自由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马克思的"偶然性"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7,(2)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之解,而关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主要有三种解释模式:"伍德-塔克命题"及其争论、关键或核心概念说、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比较之下,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公正话语的诠释作为公正话语的整体范畴观与现实公正经验的政治话语分析的综合有助于对"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的深入辨析。具体而言,公正话语的诠释能够深化对公正概念的认识,这是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前提;能够客观揭示因公正作为本质存疑概念而造成的解释困境与理论分歧,使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超越公正的一般性辩护并避免自由主义式的循环论证;还能够破除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在思维、路径与方法上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除魅式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性的概念,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我们对马克思"社会"概念认识却存在诸多误解。我们主张,马克思"社会"概念围绕的中心问题是现代性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社会"概念内蕴了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回答方式,彰显了其理想性、批判性和构成性的独特意蕴,显示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为理解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范式,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答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问题,显然成为了萦绕在西方哲学家们心头首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可以管窥人类对周遭世界认识能力的逐步深化,从象征着人类童年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先天综合判断",都力求完美诠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始终走不出形而上的哲学迷宫。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用强势的"主体及实体原则"回答了这一历史之谜。他的解决路径,也为后继者们提供了人类思想史发展历程中的瑰宝,成为马克思哲学伟大变革的支点。立足于黑格尔面临的康德所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其解决思路谈起,进行客观评价,以及马克思对此思路的扬弃和发展,理顺了黑格尔主客体统一路径的逻辑线索,同时,此问题的解决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多过分地指责甚至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意无意地混同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夸大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的差异,甚至把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对立起来;重视文本解读轻视现实解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研究策略缺乏客观分析.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既要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成分,也要吸收西方其他哲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离不开人类实践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从人类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从人类学视野对“人类世界”的哲学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人类学"一词,既是指"人类学"这门具体学科,是一个学科概念,又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与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既相联系统一,又相区别对立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从人类学视野来把握马克思对"人类世界"的哲学思考,可以拓展当代人类学时空和社会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起源于汉语的"生产"被日本借用,赋予其经济含义,用来表示"财富的创造",以"生产"为第一词素的系列派生词逐步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概念经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那里,成为一个表示经济基础的经济哲学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在译词形式上表现为由"生产力"和"生产诸力"同时对译英文productive forces,德文Produktivekraft,最后确定"生产力"为统一定译词。这一定译词超越了"生产诸力"等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productive forces/Produktivekraft概念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包含了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社会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深入思考,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马克思分析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认识到资产阶级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指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类才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今的中国,"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能够为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也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精髓,关键不在于它是否以"实践"为其核心要素,而在于它是以"经济"和"阶级"这两个根本的实践要素为其核心概念,为人类自由本质真理的客观实践寻求和分析具体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或物质基础与主体力量,创立了不同于黑格尔自由—权利辩证法的经济—阶级辩证法哲学思维范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从哲学开始的,哲学的立场成为他1845年前研究问题的最基本立场。所谓"哲学的立场",是指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对"哲学"持肯定态度,把"哲学"理解为提供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从原则出发去解释世界被看作是哲学的任务。马克思在哲学时期分别从理想主义哲学立场、理念论哲学立场和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中均有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但学界对异化观点分歧巨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异化思想并不成熟,甚至在后期理论成熟后便弃用了"异化"概念;另一观点则认为异化理论发展已达"巅峰",但后期逐渐衰退故而不可作为该理论的有效依据。事实上马克思从未放弃对异化问题的探讨,其异化理论不仅没有发生退化,而且"异化"概念恰恰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核心线索贯穿马克思研究的始终。这一线索可最终指向一个事实:作为历史性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异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人民主体"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人民主体的"人民"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人民主体"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每个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并称这是"新社会的本质"。恩格斯晚年在致卡内帕的信中强调,"除了摘出这句话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而且是人类共同文明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立论基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对马克思哲学中人的概念的理解出发,剖析马克思从"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形成的思维理路,揭示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涵,"现实的个人"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马克思不仅是“绿色”的,同时也为哲学如何研究生态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释的自然观为我们认识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清涛 《探索》2012,(5):169-173
马克思在本体论意义上实现了哲学革命,"主体"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主体本体论的构筑经历了"原子主体本体论"———"类主体本体论"——"实践主体本体论"——"关系主体本体论"四个阶段。主体本体论确立了本体由主体所建构的原则,也最终确立了主体在本体论中的地位。主体本体论使本体总在不断生成中,使世界成为活的世界。主体本体论面向生活世界,使马克思学说对人的现存的生存状态的扬弃和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成为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汪世锦 《前线》2014,(12):19-21
<正>在马克思主义中,服务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涉及世界观的非常重要的大问题。"服务"一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丰富的内涵,学习马克思的服务思想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服务思想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服务"的内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哲学意义上的服务,具体可包括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或服务客体,但对于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看服务的行为是由谁决  相似文献   

20.
鉴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特殊的"笔记体"性质,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所涉及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对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貌的一个核心范畴"实践"的认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从社会历史维度、主客关系维度和哲学革命维度对"实践"概念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才能够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历史地位进行更准确的把握,从而对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