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建军 《党课》2013,(8):69-71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孟子的千古名言,也是为人处世、为官干事的永恒定律。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是成长的需要,是做人的品格,更是领导者处事的能力,彰显着领导者人格的魅力。古今中外,大凡功成名就者,都是虚怀若谷、心胸博大,哪怕是盖世功劳,也会“人前不显胜,傲里不夺尊”,而对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却是真诚赞扬、格外赏识。领导者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才会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为贫者讳     
王淦生 《奋斗》2007,(2):60-60
根据马斯洛先生的理论.人的生存需要按照重要性的层次来分,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心理、物质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方面。闲得无聊时,我便常常将人的种种需求往这“五大需要”中去套。却发现总有一些需求实在难以找到归属。譬如这“暴露欲”(文雅点称“表现欲”)一项。就不知道该归入哪种“需要”中去。幼时小伙伴们有谁穿上件新衣。总是忙不迭地呼朋引伴在公众面前展示一番,以博得精神物质的双丰收;今天就连一向崇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象牙塔中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出笼,欲求在媒体上混个脸熟。后者招来了非议,指责最多的便是“学者本该枯坐书斋岂能与媒体厮混”云云。而我却在想。这些指责者当中难保没有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在吧?倘给这些人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几个人能当得了柳下惠?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2,(4):59-59
易水寒在第2期(上)的《杂文月刊》上撰文指出:人跬在水里,知道水的深浅,他大抵不会害怕。他所害怕的是水的深浅莫测。人走在仕途道路上,有一个相对明朗的预期,他会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就会生活得比较坦然,他所烦恼的是这种道路上存在着太多的“莫测”。这说明,凡事有一种制度,有一种规范。并让这种制度、规范牵引人生的期待,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因为尊重人的心理预期,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尊严。鲁迅先生笔下的“山中厉鬼”之所以可怕,皆因为此鬼“脸无五官,浑如鸡蛋”。鲁迅先生认为,“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然苦心经营,要他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沌得莫名如何。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积极性是人的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根据心理学揭示的人的“思想——行为”链,是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实现某种满足。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激发新的行为和目标。人们的思想行为就是如此循环发展,奋进不止。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一位职工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一群职工中的每个人中在同一时期和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分层次”不好操作,于是我借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本兼治”这句术语来说明我的意思,也…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批评一些违纪的人或事时,经常听到有的领导说:“这件事就这样点到为止,希望××同志下不为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点”法,往往收不到“为止”的效果。违纪者依然故我,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仍是屡点不止。“点到”何以难“为止”?原因多多,除了违纪者主观上不重视,  相似文献   

6.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撰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原理时指出,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谋公利,通常称为“大公无私”,经济学上称为“利他主义”,需要提倡,但没有也不成大的问题;只有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事,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腐败现象多,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有私心的人多(本来就是这么多),也不是“法制不健全”(当然不是说已经健全了,而是说相对于要监督的对象的数目来说健全起来太难了),而在于“公权’存在的场合太多了。因此,要想把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一种体制改革,还是在于“减少公权的数目”,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花公家钱、“玩”国有资产的机会,把更多的事交还给个人与市场去做。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清除腐败,根本的办法不是“严打”,也不是宣传教育(不是说这些完全不起作用),而是改一改体制。在多数人还“有私心”的现实条件下,消除“以公权谋私利”现象的根本办法,不是否定那个“私利”,也不是费劲巴拉地不使人们去“谋”私利,而是尽...  相似文献   

7.
不顾艰难困苦、委屈打击——这是有幸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经常遇到的,创造世上不曾有过的对事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人们把这种精神叫创新精神。 实践这种精神的人,是人类的先行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排头兵,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生命价值的根本体现。 其实,从源头上说,这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自从打磨出第一件石器起(不管它有多么简陋、粗糙),人就具有这种精神了。鲁迅先生说的第一个发表对劳动的感受的“吭唷吭唷派”,也是具有这种精神的。所以,可以说,人能走出动物界而成为人,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只…  相似文献   

8.
常听不少人说:“人老实了,是要吃亏的。”对于这一点,我有同感。只因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埋头苦干、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老实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还有人说:“现在,‘老实人’这个名词早就过时了”,甚至在少数人眼里,“老实人”已成为“无用人”、“窝囊废”的代名词。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完全不赞成的。 老实不老实,历来是我们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我们做人的起码标准,更是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老实,就应该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对成绩,对缺点,一是…  相似文献   

9.
张心阳 《唯实》2012,(8):188-189
当今的人们一与有些权势人物的主张不合,就很快遭遇一堆诸如“不了解同情”“不尊重国情”“不适合国情”之类言辞的回应。因为这一回应很强调马克思主义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原理,所以也真挡住了不少人一番苦心思索而获得的美好主张。  相似文献   

10.
随风 《求贤》2008,(12):24-24
那个学生答:“不重要,讨厌死了!”老师说:“但是10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敌对的关系有时要比爱的关系来得更深沉,恨一个人要比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处于跟某个人的抗争中,慢慢就会失去自己:当你把整个焦点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时,他就涵盖了你的整个世界,成为你生命的重心。这样的结局,是你愿意的吗?  相似文献   

11.
自尊     
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如果人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恐怕难以受到旁人的尊重。但是,最近看到两位大师的轶闻,方知道,尊重别人,特别是尊重你的属下和学生,才是真正的尊重自我,或者说,你的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谈起人生之“难”,诸如工作难做、领导难当、朋友难处、人心难测,以及考学难、就业难、经商难、晋升难等等。业余读书看报,时常会发现“做女人难”、“当男人难”、“做名人难上加难”之类的文章。听、读各种难、难之声多了,久了之后,情不自禁地引发起我对人生之“难”的感想。说实在的,人生在世,可谓难事多多。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个人在他一生的旅途中。都会或迟或早、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遇到难事、发生难题、碰上难点,会感到为人不易、做人难。这一点,无论是身居高位者,还是平常百姓,…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领导接访”频繁在媒体上出现,党政领导干部到信访一线接待来访群众,直接面对来访者,解决具体问题,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走样,有的法律知识贫乏、政策掌握不全面,接访时不注重调查研究、不尊重信访部门,有时因乱拍板而引发更多上访。笔者认为,领导接访要坚持“三个原则”、强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包括对名誉、威望的向往,对地位、权利、受人尊重的追求。而赞美,则会使这一需要得到极大满足,并增添向上的力量。然而,赞扬的话虽然好听,却不好说。高尔基说:"过分夸奖一个人,就会把人给毁了。"演讲理论家卡耐基说:"赞美和恭维有什么区别呢?很简单,一个是真诚的,一个是虚伪的;一个是出自内心的,另一个是出自牙缝;一个为人所欣赏,另一个为人所不齿。"  相似文献   

15.
“一定要克服心浮气躁,潜下心来钻研理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学理论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学风不正的郑重告诫。戒除以下四种消极心理,将有利于全党大兴理论学习之风。一戒自满。当今的各级领导干部,多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贯彻干部“四化”的方针以后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其中不乏跨世纪的“三会”领导干部,即会“讲话”(懂外语)、会“写字”(懂微机)、会“走路”(懂驾驶)。但是,这个优势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却成了包袱,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不自觉地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6.
温红彦 《学习导报》2011,(14):44-44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相似文献   

17.
蔡建军 《党课》2012,(12):65-67
那是1969年7月,林彪办公室的几个人,以“选外事工作人员”为名,到福建为林立果选“妃子”。“瞎搞!”身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一见面,就直通通地对来人说:“九大”刚刚选举林副主席为接班人,这么搞会有什么影响?有些话你们不好说,你们就回去告诉叶(群)主任,就说我韩先楚对这件事有意见,把我们党的传统、作风搞坏了嘛!”  相似文献   

18.
柴福花 《党课》2012,(18):102-105
孔子曾经说过“宽则得人”(《论语·阳货》),即宽厚待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一个得到众人拥护的人,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才能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可是,现在很多人却不这样想、也不这样做。在当普通百姓的时候,他能和众人说说笑笑,一团和气;而一旦走上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19.
时下在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眼里,“三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作风已不合时宜了,他们把清白视为清贫,把老实视为无能,把安分视为保守,把稳重视为平庸。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三老”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还应大力提倡和发扬,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三老”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需要也不应该讲假话,而恰恰需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各…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本无法用金钱来量度。各类事故中死了人,责任方都得拿出一笔钱来赔付给亡者家属,这不过是对活着的家人所作的精神上的一点补偿、一种抚慰而已,决非不幸遇难者的身价。“人命比金钱更重要”,无非是说应当尊重人的存在,珍视人的生命。“幸福不会从天降”。一家人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奋斗。一个地方想甩掉穷帽子,更需要当地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伟人的教导。但是,“公仆”们若就此对劳动者的安全抱无所谓的态度,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经常的、无谓的“牺牲”,不仅使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