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兆龙 《廉政瞭望》2005,(10):34-35
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17次, “卖官”就有12次,受贿人民币233万元,美元5万元。他一边大肆卖官,一边却又“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什么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  相似文献   

2.
干部任前公示真正体现了干部选用上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是干部任用的一大改革和创新.但干部任前公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条消息,新疆 维吾尔族自治区额敏县一 个名叫黄文军的人,经该县 县委常委研究确定为县城 建局局长拟任人选。就是这 个黄文军,在接受任前公示 时,因有群众举报竟然上演 了一出仓皇出逃的丑剧。黄 文军何许人也?据有关部门 后来查证,此人在担任县自 来水公司经理期间,将12 个单位缴纳的自来水安装 费尽入囊中,据为己有,并 建造起一座价值35万元的 豪华别墅和一座14万元产 权为其所有的公共厕所。这个名副其实的贪赃枉法分子,在公示过程中终于原形毕露,不得不夹着尾巴逃之夭夭。 这条消息给我们颇多思考,一方面人们…  相似文献   

4.
正广元干部任前公示实绩,不仅是开了个好头,而且还实实在在地坚持了下来,经过5年完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月18日,四川广元市委组织部发布了一则不同寻常的干部任前公示,这则公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拟任干部李兴荣的材料中,与通常的任前公示相比,还多了分管范围、主要业绩、评优受奖、年度考核等情况,不仅让公众知道  相似文献   

5.
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举措。应该说各地通过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公示前后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示制的效用。那么,在干部任前公示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指对干部拟任职务,先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然后才决定是否任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党风党纪月刊》2001,(8):34-35
阆中市查处一起拟提拔干部任前公示后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1997年下半年,时任市财政局综合科长的覃浩天得知其妻所在的市城建开发总公司在保宁镇新村路修有一幢宿舍后,便通过妻子购买了一套面积为150平方米总价为8.3万元的住房,覃当时只交了现金5.3万元。尚欠3万元未付。1997年底,  相似文献   

7.
时下,干部任前公示制正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学习和推广。顾名思义,干部任前公示,就是把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姓名、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情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干部任用上的漏洞和失察,这一做法不能不令人拍案叫好。干部任前公示,好在“任前“。多年来,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往往在一种封闭的、甚至近乎神秘的状态中运行,大多通过民主推荐、征求群众意见、组  相似文献   

8.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度,正在逐步为各地采用。这一制度一经施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赢得广泛肯定和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充分肯定这一干部制度改革重大举措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干部任前公示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公示内容过于简单。分析研究众多地方对拟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公示内容,不难发现,几乎无一例外的只有拟提拔任用对象的自然情况,所反映的不过是何姓何名、何方人民、何…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都江堰市某小区的布告栏上,多了一份干部任前公示。让小区居民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公示涉及的干部——拟任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的杨斌就住在他们小区。任前公示,是干部选任的必须程序,旨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但在习惯上,干部任前公示,仅限于官方媒体,或党政机关办公区域。而且公示的内容,也  相似文献   

10.
干部任前公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性规定,源于基层的实践和创造,实行10年以来,在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强化群众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泛欢迎。实行干部任前公示,把扩大民主从干部推荐、考察环节延伸到任用决策阶段,把民主参与的范围由部分干部扩展到广大群众,体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是对干部考察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使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面意  相似文献   

11.
任前公示好     
《江淮》2008,(1)
2003年以来,广西某市在原来干部提拔公示基础上,又增加了拟提拔的具体职位和任前主要业绩等内容。几年来,市里共提拔了238名干部,尚未收到一封群众举报信。干部任前公示业绩,这种做法值得称道。群众看公示,内容越详细越受到欢迎。如果公示过于简单,缺乏老百姓想要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或者是"雾里看花",就无  相似文献   

12.
刘佳钰 《世纪桥》2016,(3):22-23
随着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广泛应用,该制度成为增强人事任用透明度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干部和群众互信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干部信息公开不完全,信息真实程度良莠不齐等情况,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通过对2015年28省干部任前公示提供的五类信息描述(现任拟任职务描述、自然情况描述、工作经历描述、学历学位描述、公示时间和举报受理方式描述)得出干部任前公示在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曾那迦 《廉政瞭望》2023,(24):36-37
干部任前公示并不新鲜,但现在很多公示中出现了“拟进一步使用”的提法,令外界产生兴趣。近期多地发布的干部任前公示中都有“拟进一步使用”的领导干部,比如,福建三明市委组织部12月5日发布的关于王克延等同志任前公示的公告,所涉及的16名干部中,有3人“拟进一步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误会了。误会了。你看我像个贪官吗?”衣着朴素,至今家中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的现三周用党性作保证对办案人员说。●为了节约开支,现三周刚任宝鸡市纺织总公司经理就将公司仅有的一辆小车卖掉,他骑自行车上下班,他像个清官。●现三周关心职工,刚到市百货文化用品总公司担任经理就倡议为广大职工干部集资盖住宅楼。广大职工干部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像个清官。●然而,贪官再像清官,他依然是贪官,因为他有填不满的欲壑。请看———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不少单位在提拔干部之前推行了任前公示制度。此举不仅增强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失察。既然干部任前必须公示,那么免前要不要公示,大有商榷之必要。干部被免,原因不外以下三种:一是触犯党纪国法,轻则免去其职务,重则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达到离退休年龄;三是一纸调令,到其他岗位走马上任。干部被免后,群众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而其中两种议论值得人们重视:其一,坚持原则,刚直不阿,由于“不听话”而得罪了上司,因此被打入冷宫,永远不得翻身;其二,政绩显赫,学识过人,领导变成了开店的武…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09,(6):41-41
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干部任前考察新机制,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强化对干部的任前监督,将任前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考察预告、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制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选好用准干部。2005年以来,先后对24名负有经济责任的拟提拔人员进行审计。有效保证了干部选拔质量,防止了“带病提拔”。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的改革,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区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在干部任用决策阶段进一步听取意见,扩大选拔干部工作的民主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主要做法干部任前公示,就是对拟提拔的干部,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在正式任用前于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明示,接受党内外干部群众的监督,听取一段时期的社会反映,然后决定是否任用,以减少用人失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监督,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柳河县委在今年3月初进行的乡局级班子调整中,对35名提拔和重用的领导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四个环节:一、公示实施阶段。重点做到“五个明确”:明确公示的对象,即县委常委会研究拟提拔和重用的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提任为领导职务),这次共公示35人。明确公示的内容,即对拟提拔和重用干部的年龄、性别、民族。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  相似文献   

19.
红梅  子春  少志 《党课》2008,(10):125-125
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为了深化组织人事制度改事,相继出台了选拔后备干部公示、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等一系列公示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部门把公示当“告示”,只公布出来让群众知道一下,并不把群众意见当回事,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把公示当“告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堵力 《党员文摘》2007,(2):26-26
潜规则是相对于“明”或“显”规则而言的.它游离于正式制度之外,是一些人私下遵守、心知肚明的官场陋规,是换届工作中的巨大隐患。其危害有三:一是软化约束。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表面上高喊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可暗地里,凡向他进贡的干部都被安排当上了书记、局长等。在马德一类人那里。“任人唯贤”敌不过“任人唯钱”这一潜规则,致使党的干部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