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_、百年科技发展史表明,知识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人类即将走完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回顾这100年的历史,可以说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是科学革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不断推动科技产业化和社会变革的世纪,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地球板块构造结构模型、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提出等,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革…  相似文献   

2.
人类乃宇宙之精灵。人的生命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产生智慧,生命书写历史,生命创造文明。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了。  相似文献   

3.
在距离地球190亿公里的遥远宇宙深空,有一位地球的旅行者,孤独而执着地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旅行,美国宇航局发布了一条今全世界为之振奋的消息——经过36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已确认飞出日球层。开启人类星际探索时代.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何中华:人与人的精神生活人是宇宙中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物,这种独特性主要在于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人们常说:人总是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首先,人作为肉体存在物,他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人必须不断地与外部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样才能维系自己的生命。既然人首先是一个肉体的生命,就不得不同大自然打交道,他也就无法回避自然律对自身的必然约束和支配。在这个层面上,人并不存在超越自然界的地方,也无法体现人类史同自然史的真正差别。为了更有效率地同大自然打交道,人就必须对自然规律进行科…  相似文献   

5.
姚宏明 《党课》2007,(2):90-91
自34亿年前蓝细菌出现在地球上开始,形形色色的生物就不断地加入到生物进化的行列中来。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当属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体——病毒。  相似文献   

6.
第一悬案——宇宙生命何处觅?在宇宙中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根据是什么?一般来说,有这样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与生命产生相关的物质,如氨基酸、有机分子、甲烷……在陨石、慧星、太阳系以外的广阔空间部已有发现,尤其是宇宙空间有机分子的发现,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实际一些,而不是纯粹的猜想了。第二,适合生命产生的环境——像原始地球那样的行星,在银河系里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样也是有许多许多的。第三,一旦出现生命之后,也会按生物进化的规  相似文献   

7.
庞忠生 《求贤》2011,(6):31-31
大与小是辩证的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看.地球很大.但在宇宙之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而已.就目前来讲宇宙之中仅地球有人类生存并发展至今。我们人类相对地球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人虽然弱小但他的能量博大.他就像宇宙中的太阳能释放出无限大的能量出来。就我们人身体中的某些器官来说.如心脏和脑细胞组织.如果论分量充其量也仅仅是半斤...  相似文献   

8.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第二章向读者简要讲述当代自然科学的几个重大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质构成,宇宙起源和演化、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生命与智力起源、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重点是“物质构成”和“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难点是“生命与智力起源”和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一、关于物质构成问题.自然界各种物质既有结构层次的不同,又有运动形式的千变万化.从结构层次上看,有宇现、宏观和微观之分,大到总星系、星系团,太阳系、地球、月亮,小至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在运动形式上.有天体运动,机械运动,电、磁,光、热等物理运动,分解、化合等化学运动,生物进化、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那长夜里的一粒火种,划破了漫漫的星空;也许是珠峰脚下的一滴山泉,凝聚了这小小的生命。这激情是生命的源动力,有了这生命的源动力,才有这生生不息的永恒。这激情是创新的火种,有了这创新的火种,才有我们这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帘幽梦。这激情舒展了太极的两翼,才使我们在这和谐的宇宙里纵横驰骋。 有了物质,才能有生命;有了能量,生命才能运动;有了信息,人类才能互相沟通。物质、能量、信息;和谐、创新、激情;是激情开启了物质的运动;是创新释放了生命的本能;是和谐凝聚了宇宙的信息,使混混沌沌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光明…  相似文献   

11.
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目前,月球仍以每年4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  相似文献   

12.
差别     
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吗?河流是活的吗?岩石会生长吗?对于我们天天生活在上面的地球,你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其实未必,有一些神奇的事实你也许并不知道。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地球内部温度有多高?每向地球里面走1公里温度就会增加摄氏20度,据科学家推算,在地球的中心地区,温度高达摄氏3870度。河流是活的吗?河流像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一样有寿命,它们出生后会慢…  相似文献   

13.
说“人格”     
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我总会思索一些关于生命本质的东西: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生活了二十几年的今天才明白原来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的沉重。大学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你要踏入社会这个更大的团体了。工作,要的是学历,知识.更注重的是人格。  相似文献   

14.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4):29-29
人类生存的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迹象?茫茫宇宙的初始状态起于何方?对于这些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疑问,射电望远镜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冰山一角"。探寻地外文明2007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总投资6.7亿元人民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项目落户贵州平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口径最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思考与运用》2006,(10):43-45
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知道这一点。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意识感受到这一点。如日东升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这一点。而常想这个问题的往往是时间不多的老年人,倒计时的急迫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生命的短促。哲学家劝人忘年、忘生死,真正能做到的不多。我想与其做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不如直面生命有限的客观事实,从中引出必要的哲学结论。时间是无限的,但生命是有限的。相对无始无终的时间之流,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人是唯一具有时间意识的存在物。只有人,才悲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只有人,才如此为人类进…  相似文献   

17.
跟随三位女纪检监察干部的脚步 又是一年春来到。还未进入三月,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策划那个只有在三月里才出现的“美丽话题”,,今年春节期间,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感动了十几亿中国人。就连习主席访问莫斯科期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谈到“时间都去哪儿了”。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将视线移向了奋战在我省反腐倡廉第一线的女纪检监察干部。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2):105-107
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总是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科学家们发现,生命可以在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在地球上一些条件最严酷的地方,仍然生存着一些不可思议的“极端生命”!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品格     
国风 《党的建设》2009,(7):50-50
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这表达了人们对活着的依恋。人的正常寿命也就只是100岁左右,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超过120岁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岁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相当短暂的。据科学考察,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好几百万年了。打个比方.如果用长  相似文献   

20.
银杏树     
正省干部学院院子里的树很多,但徜徉其中的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到几棵银杏树下驻足观赏。银杏树是坚韧的。他们躯干挺拔,通身光洁,不蔓不枝,端端正正地矗立在那儿,正直而又威武,肃穆而又优雅,散发着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在宇宙洪荒的几亿年前,银杏树的祖先们就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他们饱经苦难、历尽沧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决然不屈、冲出重围,成为该类物种的唯一孑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