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斯大林与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苏联原子弹情报的由来1 93 9年年初 ,德国公布了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的论述铀 -2 3 5的核在中子诱发下裂变的研究结果后 ,制造原子弹就被认为是有了实际可行的方案了。1 940年上半年 ,美国的各种报纸刊杂志上也在讨论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和这种武器可能会对战争的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1 。但从 1 940年年中开始 ,这一研究领域已经转入了秘密状态。前不久公布的解密文件表明 ,苏联驻伦敦的情报机关首先向苏联政府汇报了有关可能制造原子弹的最初资料 ,1 941年 9月底 ,该情报机关汇报说 ,在英国已成立了具体研究和制造原子…  相似文献   

2.
巴尔干半岛居住着600多万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本土336万,另近一半阿族人分布在南联盟(约190万)、马其顿(约45万)和希腊(约40万)境内。长期以来,阿族人一直谋求建立包括上述阿族聚居区在内的所谓“大阿尔巴尼亚”。“大阿尔巴尼亚主义”不断膨胀,已威胁到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欧洲安全也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3.
辽宁钢铁工业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发电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都采用了辽宁生产的钢铁.至“一五”结束,辽宁已经基本建成了以“鞍钢”为中心,以“本钢”“抚钢”“大钢”为重点的中国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1957年当年辽宁实现重工业产值85.97亿元,居全国第一,超出第二名上海一倍以上.其中粗钢产量38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72.6%;成品钢材产量238万吨,占全国57.5%;生铁产量419万吨,占全国70.6%.1953-1957年,辽宁支援全国钢材2721万吨,生铁1824万吨.  相似文献   

4.
试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博 《西伯利亚研究》2010,(4):82-84,88
宗教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对于宗教问题的政策是一种宽松的甚至是放任的政策,这也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一枚隐性炸弹。  相似文献   

5.
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开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恶劣先例,给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未来的国际关系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世界人民希望冷战后出现国际新秩序的乐观情绪被残酷的现实所埋葬,对复兴安理会以壮大联合国的期盼也被北约的炸弹所击碎。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新世纪的门槛上,为避免在下个世纪重罹此难,有必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认清北约的罪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新世纪和平的阳光照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6.
今年3—6月,北约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对其防区外的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野蛮轰炸,其间,还公然践踏国际法准则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使馆。北约对南战争及其暴行严重动摇了国际法准则的权威、极大地侵害了南联盟和中国的主权,造...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之际,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将刚刚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的苏联引向了另一场战争一核武器的研制。四年之后,代号为PДC-1的苏联第一颗试验用原子弹爆炸成功。决定苏联核武器研制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而核武器生产厂的人才政策及劳动纪律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向日本的原子弹让苏联感到了巨大威胁,苏联开始以全国之力研制远程导弹.斯大林为苏联导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远程导弹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9.
新干涉主义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和北约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借口打出了“新干涉主义”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军事打击,从而严重冲击了国际法体系和国际关系准则,恶化了世界政治形势,激化了国际矛盾,对国际安全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联合国通过西方七国与俄罗斯政府达成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和平协议;20日,约4万南联盟军队和警察从科索沃撤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停止对南轰炸,至此,长达11个星期的北约侵南战争正式告一段落。但科索沃实现真正和平的道路却将漫长而坎坷,整个巴...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下步人21世纪之际,南亚地区骤然卷起了一场核旋风。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距印巴边境约100公里的博克兰地区进行了代号为“强力一98”的地下核试验,连续爆炸了1枚4.5万吨的热核装置、1枚12万吨的...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月28日与30日,巴基斯坦在查盖核试验基地共进行6次核试验。据美国地质观测中心测试数据显示,28日的核试验产生的能量相当于里氏4.9级地震强度,即近于1万吨TNT炸药当量;据巴官方称,30日的核试验能量达1.8万吨,略高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的1.5万吨,但美国情报系统认为只有2000吨。 巴基斯坦连续6次进行核试验,是对5月11日及13日印度进行5次核试验的强烈反应,目的在于显示;巴拥有反击对手的任何手段和能力,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巴的国家安全利益;巴与印势不两立,绝不会屈从于印的核恐吓,必须针锋相对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76年,巴时任总理布托发誓:“如果印度建造原子弹,我们甘愿勒紧裤带吃草、啃树皮,也要造一颗自己的原子弹。”这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刚结束,克林顿就以“战争胜利者”和“受迫害民族拯救者”的姿态于6月16日—23日前往欧洲访问,并在斯洛文尼亚一个阿族难民营发表演讲,宣称北约空袭南联盟,是为制止民族清洗行为而进行的军事干预,是一场正义的、合法的战争,这种军事...  相似文献   

14.
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消除人道主义灾难”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野蛮轰炸,南联盟为维护本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同意在保证南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接受安理会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基础上通过的有关决议。北约对南进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财经界的多事之秋,那么临近岁末的“王小石事件”无疑是最后一枚重磅炸弹。如同2004年的众多破局者,王小石事件凸显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潜规则,把一些见得人和见不得人的东西都翻了出来。触目惊心的事实背后,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及所有其他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居民,继续生活在核破坏的风险之中。今天,美国的战争计划与六十年代一样,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核武器。但一般的美国公民并未意识到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在一九九二年布什总统与叶利钦宣布已就大量削减美国和俄国的核储备取得一致意见时,美国公民们会感到意外与惊喜。目前,世界上有四万到五万枚核弹头,其全部破坏能力是夷平广岛的原子弹的一百万倍。假设STARTI条约中的削减计划能够实现,那么全部核武器的库存将会减至两万枚左右。布什和叶利钦同意进一步削减,这将使五个已承认的核大国…  相似文献   

17.
韦袆红 《国际资料信息》2000,(12):F003-F003
1日 第55届联合国大会接纳南联盟为新会员国,从而在相隔8年后恢复了南联盟的联合国席位。17日,南联盟同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27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第八次部长理事会会议上,南联盟被正式接纳为其第55个成员国。 7日 美国第43届总统大选开始,然而却因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和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对佛罗里达州的计票产生争议并展开法庭诉讼而使总统大选陷入僵局。26日,佛州州务卿凯瑟琳.哈里斯宣布,布什以领先戈尔587票的微弱优势获得该州的25张选举人票。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俄罗斯军方成功试爆了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炸弹之父”,威力较小的同类炸弹美国早已拥有,但去年美国军方又研制并成功试验了爆炸当量可观的“炸弹之母”。有军事专家称,发展巨型炸弹是个错误,前景非常渺茫。其依据有二:一是在未来战争环境下,传统的全面打击、全面摧毁和大规模破坏式的火力打击方法,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运用精确打击手段,通过打击对方的国家战争体系和战场作战体系中的节点目标,来瘫痪敌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通过摧毁其系统功能来剥夺敌人的意志,进而实现政治上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印度快报》日前披露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份绝密文件,其核心内容是准备由美国帮助印度抢在中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以免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份文件的发件日期是1961年9月13日,是由一个名叫乔治·麦卡锡的海军少将起草的。文件中说,根据美国间谍卫星和中央情报局的侦查,中国很可能在1961年底就要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美国无论如何要采取行动,遏制中国军事实力和国防地位的提高。文件建议美国秘密帮助亚洲另一个大国印度,让它抢在中国之前爆炸原子弹。理由有三个:一是印度的核技术已搞了很长时间,有一定基础,只要…  相似文献   

20.
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巴尔干地区燃起战火。南联盟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北约这一庞大军事集团,以强凌弱,悍然对一个不结盟小国诉诸武力,是国际社会绝对不能接受的,因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1、西方插手:科索沃危机逐步升级自1998年2月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族分离主义分子,袭击塞族警察引发流血冲突的一年来,塞阿两族矛盾不断激化,北约以解决科索沃危机为由多次威胁对南联盟动武。1998年10月13日,在北约大军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