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暗恋他。暗恋的水晶总是在夜里闪光,女孩子一旦有了心事,说的和做的总是背道而驰。就像她,总是在他面前低下头去,甚至最笨拙的言语表达都没有。时光总是太匆匆,毕业歌已经唱过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舞会上,她把自己打扮得像穿上了水晶鞋的灰姑娘,就那么一直走到他面前。他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身边的这个女孩子如此美丽,但却一直错过。而她这次却再也没有低下头,这是惟一的一次,就那样看着他,似乎是化蛹为蝶的片刻,那么挣扎,那么无畏。她走到他面前时是10点钟,但看他的时光却如3个光年。她颤抖着,脸涨得通红,以为时间…  相似文献   

2.
澜涛 《新青年》2004,(4):15
他和她是那种青梅竹马的恋人,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一所学校度过的。毕业后,两个人一起到这座沿海城市来打造梦想。他们分别在两家公司找到了工作,开始满怀激情的拼搏起来。可是,她突然患了病,身体突然虚弱起来,坐  相似文献   

3.
晚上10点钟,老李正和同事们在一起喝酒吹牛皮,手机忽然响了。老李接起来后,向那帮正喷着唾沫星子讲话的朋友摆摆手,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都赶紧闭住嘴。桌上一下子静下来,只剩老李一个人的声音:“哦,我在吃饭呢……没外人,都是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哥们儿……刚开始吃,吃完我就回家。行,你先睡吧……”老李放下手机,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问:“是嫂子吧?”老李不屑地说:“真烦人,早晚我得休了她!”大家轰地笑了:“别吹了,就嫂子那脾气,你敢休她?!”地球人都知道,老李的老婆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整天把老李支得团团转,老李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人     
毕业8年后,十几个大学同窗又聚在了一起.当然,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有的人现在是大公司的经理,有的人爬升到了某某机关处长的位置,还有的人下海经商,成了暴发户……可以看出,来参加聚会的都是踌躇满志的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5.
长生 《新青年》2005,(2):2-3
21岁的时候我上大二,认识了外系的一位师姐。那时她是校广播站的播音员,纳新的时候把我招了进去。平时她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冷冰冰的样子,但相处久了就知道她并非如此,很健谈也很热情。师姐有一副动人的嗓子,薄暮的黄昏,校园里常常飘荡着她的声音。兼之她弹得一手不错的吉他,每每当天的稿子都广播完了,她就抱起吉他,纤指轻拂,吐珠泻玉般就是一首动人的曲子。我当时负责专职给她编辑稿子,因而能有幸时常听到她的歌声。那应该是一种艺术的美感,那感觉常常让我误以为眼前的就是深居春闺的才女。但是每次她都只弹一两支,唱完了也到了下班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雨桦 《新青年》2007,(5):58-59
这是男人坏还是爱情薄?就拿倪萍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她是央视美女的风向标。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那会儿,毫不客气地说,中国10亿人就她一个美女,她是所有老少爷们儿藏在梦里不敢触摸的情人。曾经,陈凯歌是她最爱的男人,7年的同居岁月,依然没有等来她想要的一纸婚约。因为,她最爱的  相似文献   

7.
胡思蒙女士在柏林洪堡大学执教中文30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1996年她退休后仍忙于工作。她的丈夫蒂特尔·贾思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数十年如一日从事语言研究,成就卓著。我们在柏林开始做外事工作起就认识他们一家,至今已有30多年,但真正成为知交则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同他们交往,使我们从他们看来似乎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平凡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小黎 《新青年》2021,(2):30-31
她改写了人们对年轻人的偏见 一毕业就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不多, 但李旎是其中一员.她大学攻读的是法律专业,大四时,同学们都在为进入公检法机关做准备, 她却独辟蹊径, 选择了去咨询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她发现咨询工作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每次通过自己的努力处理完棘手的事, 她都会被欣喜和成就感包裹.  相似文献   

9.
纯情岁月     
桃花 《新青年》2004,(12):9
我在中专学校上学时,一个寝室10个人.这么多年来,除了老五,其他的人,都还狗扯羊皮时断时续地联系着.老五是我铁子,毕业后,一个猛子扎到深圳去,就没了影儿.有时候想起她,我恨得牙痒痒.这狗东西也太冷酷了,白瞎我那么疼她了.  相似文献   

10.
百转千回     
粲琪 《新青年》2005,(10):22-23
第一次见到许小镜时觉得她很有趣,天真单纯,不第像这个社会的人。人生苦短,碰到有趣的人或事,我总喜欢好好了解研究一番,这是乐趣。我从小就不缺朋友,但我没有知心的朋友。我对每个人都很好,却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我认为我和别人看到的吴剑是有所不同的,他们未必会接受真实的吴剑,所以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喜欢和许小镜在一起,也许因为她不多话,而且很乖。我怎么疯怎么任性,她都不会觉得我古怪,甚至会陪我。她显然也感觉到我对她的特殊感情,但我并不急于进一步发展。对我而言,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因为得到后,也许不久就不会再喜欢了…  相似文献   

11.
药房     
我妈妈是个乡村医生,所以从小我就看惯了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幼簇拥在我家的药房内,震耳欲聋地叫着喊着,诉说病痛,询问药价和服用剂量,间杂着刚打完针的孩子的尖声哭叫,那场面恐怖极了。妈妈在柜台后从这头到那头,又回到这头,忙得像个钟摆,打针,拿药,输液,收钱,都是她一个人。有时我帮她干点拿药找零之类的活儿,就会有熟识的病人夸奖:“小姑娘这么小,就能帮妈妈干活了!”妈妈则骄傲地谦虚着:“还小呢,都上小学了!”这句话后来变成:“还小呢,小学都快毕业了!”再后来变成:“还小呢,都上中学了!”最终演变成:“还小呢,大学都快毕业了!”每当无人…  相似文献   

12.
女支书阿群     
阿群在我们班上当过一学期的团支书。这个班官其实是大家临毕业了,没人想当就让她当的。50几人的大班,同学间相处久了,都知根知底。阿群这个人没有棱角,大家知道她当班官不会刺到谁。大家只是让她顶了这个缺,没有想到她干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13.
流泪的云     
云是我的高中好友。毕业后一直也没有联系。去年,听人说云在S城念自考。今年夏天,又听朋友说,她毕业回了家乡。对于种种传言,我似信非信。但是直到今年10月,当云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突然发现一切都不再重要了。再见云时,少年时的单纯与稚气早已在她的脸上没有了痕迹。云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干练,一直以来用聪明一词来形容她,真的是一种最平凡的表达方式。可是一向神采奕奕的云,这次留给我的  相似文献   

14.
正华静是好人。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了解和熟悉她的人心里都有数,往往一时又难以用很恰切的语言表述,所以,当朋友们在一些场合介绍她的时候,就常常把"好人"这个词慷慨地送给她。其实,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不少"好人",他们或缘于为人正直诚恳而受尊重,或因了处事认真而被称道,或由于心地善良而获敬慕,或为总是替他人着想而被认可。在这些情境里,细想华静,好像都能看到她的影子。由于我和华静都从事过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15.
想念     
澜涛 《新青年》2006,(12):25
每个人都应该会有想念的吧,想念一个人,想念一份情感,想念一事一物……是不是千万个人就会有万千种不同的想念呢?曾经有个女孩子对我说起过她想念恋人的时候,期望恋人能够马上就出现在她面前,带着玫瑰和热吻。女孩子说着,满脸的幸福和憧憬将她的青春容貌映衬得更加娇艳,让我很容易地就想到一场阴霾的大雨后,在灿烂阳光下滴着水珠的花朵,想到热烈和燃烧的火焰。我有个男性朋友,人到中年后婚姻坍塌,14岁的女儿跟随前妻生活。每每谈起女儿,他刚毅的眼神就会暗淡下来,脸上的肌肉也会轻轻地抽搐。然后,他会喃喃地说着:“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不知…  相似文献   

16.
雪雪的故事知道自己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想当初自己在餐馆里打工时,是那么羡慕那些写字楼里工作的人,可是,现在自己坐在写字楼里了,天天上班都头痛,工作忙是一回事,人际关系又是一回事。在外人眼里,她是够幸福的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加上一个在澳洲有房产的洋老公,她应该很满意了。她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她一直以为在国外公司工作,人际关系应该是好相处的。一切都按规定办,大家见面都问声好,和和气气的,不像在国内,天天得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害怕自己哪句话没说对,就有可能得罪人。人一天天活得可真累。她一直渴望有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可是她不…  相似文献   

17.
1、骨感现实
  林潇潇来到新公司没几天就意识到,要在这里混出名堂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当一对妩媚的双胞胎姐妹也入职公司后,她的紧迫感愈发强烈了。
  公司只有四十多人,规模不大,但能量大,月营业额是以千万来计算的,月纯利润是以百万来计算的。在辞去先前知名大企业的工作后,林潇潇最终决定进这家小公司,自有她的道理。如此少的人,如此高的利润,如果自己能成为公司核心骨干的话,那个人收入将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当时她认为,以自己的业务能力及在大企业里打拼的职场阅历,成为如此小公司的核心骨干,简直就如探囊取物。  相似文献   

18.
倾诉与倾听     
正这是一个几乎人人都渴望倾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权力,可谁来倾听呢?这或许是一个不小的话题。一位朋友对我讲,他每周都去老母亲哪儿,听老太太训一顿。年过八旬的老人家教了一辈子书,数不清的耳朵在她面前支楞着。现如今,乖乖地在她眼皮底下不堵耳朵的,也就剩下唯一的,砸碎了骨头连着筋的儿子了。  相似文献   

19.
游云 《新青年》2002,(10):17
初中的日子大部分是在东游西逛和疯进打出时的傻笑声中度过的,除去个别老师和几个同学,剩下的生活都记不起来了。素青成为我的老师是初二上学期的事情。她带着一身暖暖的秋阳飘进了我们的教室。班主任走在前面,年迈的步伐与少女的轻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班主任干咳的声音制止了我们的骚动:“这位,便是你们的音乐老师。见过她的人就知道她的歌,她的歌就跟她的人一样美丽。”  相似文献   

20.
1.78米的高挑身材,长发披肩,眉眼热烈,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爽利气质……1981年出生的李潇是位地道的山东大妞。但她从小属于思维活跃但笨嘴拙舌的人,久而久之,文字就成了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在济南二中读书时,李潇的作文上过报纸,凭借好文采,高中毕业后她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