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建立起殖民统治,通过"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越南分割为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法国建立的殖民制度打破了越南封建时代的政治格局,冲击并改变了越南封建官僚阶层的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促使官僚在政治文化层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越南社会,尤其是南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这一影响以及影响的发生机理,有利于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西方的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封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它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交往关系。自1858年法国军队占领越南中部港口岘港至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这期间越南一直受法国殖民统治。因而,它的饮食文化既具有本土化特点,又深受中国和法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一、关于越南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越南一直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越南取代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地位。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成功地发动了八月革命,推翻了保大傀儡政权,并于9月2日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年9月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越法战争共持续了八年,法国终于在1954年承认了失败的事实,在《日内瓦协议》上签了字。然而,美国却步法国的后尘立即在越南南方扶持吴庭艳傀儡政权与设在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分庭抗礼。1961年美国公开对越南发动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竭力恢复其在印支的殖民统治。1945年9月23日,法国在英军的庇护下,派遣远征军重新入侵越南南部,占领西贡,图谋以武力扼杀刚刚诞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一方面加紧军事行动i另一方面策划在越南八月革命后退位的越南阮氏封建王朝第十三代皇帝保大复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法西斯于1940年入侵越南。法国殖民主义者出卖越南,同意日军驻扎,把越南变成日法双重统治的殖民地和日寇侵略中国华南、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1945年3月9日,日本发动“三九政变”,一脚踢开法国殖民主义者,建立亲日傀儡政权,把越南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越南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日反法斗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于8月13日召开全国大会,决定发动总起义。河内(19日)、顺化(23日)、西贡(25日)起义相继取得胜利。25日阮朝末代皇…  相似文献   

6.
1995年7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宣布同越南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两国长达40年的对立,本文拟从四个阶段对美越关系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一、敌视对抗阶段(1955—1975年) 越南在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后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法国为了重返越南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遭到了越南人民的有力还击。法国溃败后,美国正式介入越南事务。1954年6月,在美国的策划和支持下,组成了以吴庭艳为总理的南越政权。随后又废除了法国的傀儡——保大,成立了所谓的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成了当然的总统。对南越政权,美国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扶植。在1955年至1975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7,(4)
不知道为什么,说到《三轮车夫》,我总是最后想起那个本片的主人公一车夫弟弟。想要看这个电影,当然是因为导演陈英雄,如果不是他的《青木瓜之味》.我怎么能够拿一张越南的影碟?也许会吧。因为除了陈英雄我也不知道还有别的越南本土电影导演,甚至陈英雄也不应该算作纯粹的越南"本土"。一个在法国长大、在法国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密特朗上台后,法国为“重返印支”而积极插手柬埔寨问题,并加强同越南的关系,远比德斯坦执政期间更为活跃。一九八三年三月底,法国对外关系部部长谢松在访问越南期间的表演,充分说明法国“正在接近越南”。本文试就法国对越南发展关系的意图、做法及存在的困难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印度支那战争是由法国和美国先后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 (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亦称“肮脏战争”)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相继宣布独立。然而,法国为了恢复殖民统治,重返印度支那,1945年9月23日,法  相似文献   

10.
汉字在越南的兴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越南历史发展进程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可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历史阶段。"千年郡县时期"1,越族接受汉文化和汉字;封建自主时期,越族主动接受它们,并充分吸收和本土化,形成颇具特色的越南文化和字喃;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通过法令废除汉字,转而推广使用拉丁国语字。20世纪40年代"八月革命"后,越南正式通过法令确立拉丁国语字作为全国通用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中的功能,这也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进一步讨论。原则上,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离岸市场有助于克服人民币自由流动受限这一障碍。历史经验也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离岸市场能够有效地推进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输出、跨国企业四者并举的"中国模式",其中未来的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和配套准备才能真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