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知情权与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主法治社会里 ,知情权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行政公开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有效途径。行政公开包括行使行政权的依据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过程公开、行政决定公开。通过行政公开促使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保证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有效防止国家权力腐败。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尽快制定情报公开法 ,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有关制度 ,积极应对来自WTO的挑战 ,才能有效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是衡量民主政府决策透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行政知情权,形成了方式多样化、范围扩大化、监督规范化的特点。当前,需要规定行政知情权的宪法地位、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程序、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平衡保护个人隐私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机关将政府信息依法向社会有效公布使公众知晓的行为.它有着推进行政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贯彻人民主权、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反腐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作者采用比较法的方法着重对本条例的缺失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立法层次要提高、申请人的范围要扩大、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要明确,监督与救济机制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第一部专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认真学习贯彻该条例,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信息公开的理念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信息公开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潮流 ,其基本理念为公民的知情权。行政信息公开对于健全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生存和发展、防止权力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现状 ,应从转变行政人员观念、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两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公众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政府门户网站必然成为政府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并提供行政服务的高效平台,是地方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标志,地方政府透明度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行政资讯公开制度是以公民知情权为法理根据,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必备法律制度。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并制定政府资讯公开法或相关法律。而我国当前行政资讯公开制度依然欠缺,有待于加大立法力度,以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目的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从知情权和行政法规的性质、《条例》的原则、信息公开的范围、申请公开中申请人的资格限制等角度剖析了《条例》的立法目的不是保护知情权。再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限定和信息公开中的行政裁量权等角度阐述了《条例》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目的在于发挥政府信息对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真实的信息非经公民自发调查而不能公布的现象,反映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失效问题。现实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理念落后、态度消极、动力不足,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信息知情权的不对称,信息公开范围的重重限制等因素,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真实有效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由河南郑州一普通市民因查询政府部门发给"'咪表'公司"的规划许可证及相关材料而遭到拒绝,引发了一场"民告官"的官司,也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激发了民众对公民"知情权"的各种思考.笔者以该案件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公民知情权制度,接着进一步讨论了其核心制度──"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然后结合本案,重点分析了该制度的范围及除外范围.为了防范行政机关以"国家秘密"为名义而规避公开责任,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上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对于增加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维护政府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这种制度的建立既是法治社会法制建设的要求,同时,它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执政方式看待。行政信息公开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它对提高我国的行政执政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信息公开不同的是,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关涉公民的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拥有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此类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更关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体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信息公开面临着“商业秘密”内涵的宽泛性、第三人不同意公开的强约束性、行政机关行使利益衡量职责的消极性以及司法审查的有限性等困境。在制度层面完善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必须完善政府信息之法,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加强行政机关能力建设,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内部支持;健全司法审查制度,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享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政府工作的法定权利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主权在民、纳税人与收税人的权利义务对等、政府信息透明度等思想是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的根据。政府要以民为本 ,建设诚信政府和现代“电子政府” ,出台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法 ,用法律来规范、约束政府履行公开公共信息的义务 ,以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尤嘉 《工会论坛》2007,13(1):37-38
公民的知情权反映了一个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目前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信息无法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行政信息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要想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使,矫正信息不对称现状,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源于知情权的要求,而知情权具有一定的法理和宪法基础,这一点可以通过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实践和发展状况得以说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仅能够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而且还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有效地防止腐败等重要的价值,该制度的建设是法治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信息公开基于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而提出。行政信息公开是确保行政公正的前提、制约权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申请人范围狭窄、行政公开内容难以界定以及行政信息公开政策性太强等。应当实现行政信息公开法治化、扩大公开内容及范围、建立与完善行政信息公开监督和评价体系及行政信息公开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公民知情权也因此获得了更好保护.但与此同时,基层政府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我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理论和运行机制尚未成熟,使得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失衡在基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这一层面尤为突出,主动公开公共性缺失以及基层政府自利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通过对基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实现基层政府信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众,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须遵循正当的程序,坚持行政公开,以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在法定权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过多,难免出现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必须建构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登记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保障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应兼顾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范围不明确、缺乏有效救济等问题。文章力求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佳解决办法,使政存信息的公开在不损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情形下正常运行,实现论民个人隐私权得到保护的同时,又能正常享有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求真正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非典”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 ,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对政府权力运作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监督权 ,这一权利要建立在对国家机关行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否则监督只能是徒有虚名。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是充分有效发挥人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 ,完善政府决策和执法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信息应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应多样化 ,设立政府综合网站、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必要之选。要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 ,亟需制定全国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