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健坤 《学理论》2010,(14):273-27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大学英语教学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成功转型,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了解、启发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未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环体和介体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最明显的非理性要素之一,对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强化或抑制的作用,影响着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渗透情感教育,使教学客体、介体、环体情意化,激发接受主体积极情感,促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袁建华  雷新花 《学理论》2009,(14):165-16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探究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情感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包括认知冲突模式、情感体验内化模式、知识自我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军 《学理论》2009,(8):157-158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使人的情感层面不断走向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时下的中学生很需要接受情感教育,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特征突出的学科,对情感教育的进行与实现有着颇为有利的条件。结合新课标对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中进行创新,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丽丽 《理论导刊》2023,(12):135-139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美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目标同态化、价值目标同质化、情感目标同构化、实践目标同向化等属性,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转化、解释、深化、创造等功能,形成认识提升、情感认同、意志锤炼等动力机制。美育具有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独特功能,发挥美育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的助力作用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此,需要通过践行课程教学问题链接、实践教育场景驱动、美育平台云端共享、校园文化形神并举等路径,切实增强美育助益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6.
杨红英 《学理论》2013,(9):284-285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运用有韵律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艺术,是人类抒发情感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就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如何让学生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做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魏玲丽 《学理论》2012,(35):260-262
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病是情德分离。情感教育在当今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有效德育过程中三大情感因素:媒介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面对道德教育对当代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如下: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丰富和陶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融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教学敏感,善于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5)
在高职高专的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教师尽力地将情感化的教育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推动高职生能够在情感认知方面取得快速发展,从而整体化提升汉语言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深度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有机地将高职生的课堂文本学习以及他们的情感教育切实地结合起来,以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来解决一系列高职生汉语言学习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玉婷  欧远群 《学理论》2013,(14):319-32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荐和深入,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目标在体育课中逐渐被重视。研究情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体育课情感目标更好地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部分小学生体育感情目标处在接受和反应初级层次水平;在较高级的价值化和自我实现的情感目标层次表现出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小学生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四个因素是影响小学生体育情感目标实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以道德情感的培养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建立在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道德情感缺失的现实背景之上的,也是为德育过程的规律和教学目标三维度所保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