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粉丝(英文fans的音译)的年轻人,在偶像出现时喊破嗓子、在偶像离去时流下泪水。偶像崇拜,成为他们“体制内”生活后的放松方式。在粉丝眼中,成为一个人的“粉”,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种大胆尝试,无碍他人。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粉丝式”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特征的重要因子,同时,引来了粉丝旁观者们关于“粉丝现象,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集体疑惑。其中,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更被这粉丝风潮裹挟着去思考:这些享受着追星快乐的青少年,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心理机制?教育,应该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3,(6):10-1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早在100多年前,先贤梁启超就发出了这样令世人振聋发聩的呐喊,青少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脊梁,但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又是什么状况?相信刚刚发生的鹿邑雇凶杀父案,还在沉痛着我们的心灵。“问题青少年”为何越来越多?造成青少年诸多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究竞何在?这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也正在拷问着我们学校、家庭现行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近年来,这一比率似乎还在增长,势头令人担忧。如今.暑期临近,又有多少青少年会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而,青少年违法犯罪无疑更让人担忧和痛心。社会上,“问题少年”呈增长趋势,各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问题少年”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救赎?广西武呜县仙湖镇有一所励志教育基地,我们走近了那些“问题少年”——  相似文献   

5.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0):44-45
今年夏天在伦敦街头开始的火焰,最终演变为英国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眼里,骚乱事件是“绝对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可是,一向以保守、拘谨、绅士闻名的英国人,为什么一下会染上无政府主义的狂躁症?为什么会产生一代“虚无主义凶猛青少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多阶层都参与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建设 从什么人抓起?心页现在,要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该从什么人抓起呢?比较有影响的答案有两个;一是十来年前清华大学学生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二是90年代流行的“从青少年抓起”、“从儿童抓起”、“从小抓...  相似文献   

7.
如何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泉山区统一战线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主动作为,强势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同心助学”结对帮扶暨“百企帮百人同心暖人心”助学工程(以下简称“同心助学”工程),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实施长期帮扶至大学毕业。这一工程已成为帮助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事工程,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奉献社会、弘扬光彩精神的爱心工程,成为青少年学生感受社会关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工程。泉山光彩事业的这一新品牌是如何打造的呢?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8.
高峰 《政协天地》2013,(6):11-12
对于社会底层青年的向上流动机会讨论已经许多年了,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只不过这个老问题伴随着城市化和新生代农民工的逐渐长大而变成了影响更烈的深层次问题。早在1995年,教育部就将研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列入当年的议事日程,时间已经过去近二十年,可是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解决了吗?为什么没有解决?为什么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在高校的就读比例越来越小,为什么农村青少年的路越走越窄?这不是当年的“潘晓之问”,而是一种现实:农村孩子不仅越来越难上知名学府,并且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同样面临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墙”。  相似文献   

9.
《青年探索》2008,(4):F0002-F000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巨大,举国悲恸。灾难之后,社会各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全国人民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广大青少年又有哪些感想,受到了哪些触动呢?为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在5月份地震发生后,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青少年热点调查”。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少年应如何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2002年12月5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大精神与青少年发展”座谈会,就此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十六大精神和各自的专业领域,以及青少年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一生从事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研究的黄志坚教授寄语青年说:党的十六大,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与环境,从我一生的经历和研究历程可…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事青少年成长教育和青少年发展咨询的工作人员,我时常用自己既曲折又顺利的经历开解对人生前途迷惘、困惑的年轻人。确实,许多人在青春年少,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具有许多理想与愿望,但随着人生的不断实践,发现常常不如人意。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化解困惑心情呢?我也曾经有这种困惑、苦恼,如今回首往事,用“一句话、四阶段”概况自己的前半生。“一句话”是戏称自己的人生“节节败退、决不后悔”。“四阶段”是4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每个阶段经历将近8年。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刚大学毕业到共青团院校从事青少…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语言交流(包括书面用语)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青少年”与“未成年人”这两个概念。但由于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准确把握,常常出现把两者当成一个概念加以使用的情况。如把“青少年”等同于“未成年人”,把“青少年犯罪”看作是“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这种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等同起来的做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因而,准确界定和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术语青少年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概念。严格上讲,它…  相似文献   

14.
刘睿  钟淑颖 《理论月刊》2023,(10):142-150
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有机统一构成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表征,深度的“脱实向虚”必将妨碍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幸福实现。随着人类虚拟生存从“想象版”到“网络版”再到“元宇宙版”,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加速演进。元宇宙中虚拟体验将全方位嵌入人的肉身感知,这可能点燃青少年“脱实向虚”的引擎,成为时下一大隐忧。但先进科技的捕捉与青少年“脱实向虚”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就其生存论动因而言,青少年“脱实向虚”是现代性虚无主义渗透、青少年发展困境突围、教育不均衡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元宇宙前夜,预防、遏制和超越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需要加强青少年现实生存教育、独立人格培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关注和成全青少年的现实幸福。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16.
今天,禁毒工作已从单纯的医学领域跨入广泛的社会学领域早在1993年北京大学就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以社会科学为视角的禁毒小组,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对中国的禁毒工作进行综合研究,目前已有大量论文面世,并为政府提供有关咨询。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此前,记者走访了正在忙于组织“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的人口社会学家邵秦教授。记者:中国青少年吸毒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什么特点?邵秦: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比较,中国青少年吸毒比例相对要高。吸毒者以青少年为主体群落占85%以上,有…  相似文献   

17.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的日本青少年会是什么模样呢?日本的“Y世代”将会是何样一种表象?首先是“住宅族”将大量增加。所谓“住宅族”就是喜欢呆在家里自己玩,不愿进行户外活动的“见光死”族群。他们最普遍的的嗜好就是电脑、电子游戏和电视(包括录像带)。比起在家没有玩伴而不得不出门去找朋友的孩子们,“住宅族”可以通过电脑随时上网找人聊天,还有一按钮就立即投身时空奇幻大战的电子游戏,再不就有提供千奇百怪人生故事的电视节目和录像。现在日本孩子拥有个人专用电视的占15%,拥有个人电脑的占3%,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只会更多。在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在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针对少年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审判职能,努力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方法、新措施,强化审判教育功能,开设“青少年维权热线”,建立“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的绿色通道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法院先后有2个中级法院、4个基层法院被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个法院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非主流青少年”工作及其借鉴■陈伟道廖庐慧贞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他们有无穷的“潜质”,有待“机会”发展成为“能力”。可是,他们能否成材却直接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或隐忧时,有不少青少年每每因挫折而退却,平白地浪费他们成为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