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什么是"愤青"现象】"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  相似文献   

2.
张涌 《公民导刊》2013,(6):52-53
"人文"是什么?即便读过书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说得清楚。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人文"我懂啊。可当梁晓声问"人文"是什么时,学生却回答:"我认为典型的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同志问我,你做了几年组织部长,有什么交代没有?我说有一点。今后我不做这个工作了,彭真同志做这个工作。他问过我,你有什么交代?我说:有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党表,多少小册子。这是在少奇同志房子里交代了的。现在不讲这个,讲另外一个交代。我感到我有责任,把我所看到的一点,在这个代表大会上向各位代表讲一讲。 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就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我最常问自己的一句话是:我能为国做什么?初中毕业进厂当工人时,我这样自问;刚到上海市委党校坐‘冷板凳’时,我这样自问;在党校理论教学和科研领域进入自己的‘黄金时期’后,我仍不断白问;去年因患病不能再上课了,我问自己的还是,患病期间我还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24)
<正>外国的旅游警察主要做些什么?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旅游警察都会马上介入解决,甚至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如泰国、阿根廷、俄罗斯、埃及、夏威夷等都已设立旅游警察,他们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俄罗斯旅游警察:迎合发展需要2014年1月底,俄罗斯"公安部"的首脑、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从以色  相似文献   

6.
把脉血荒     
最近,全国各地不少媒体纷纷关注本地血库库存,"血荒"问题由此浮出水面。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不少地方的"血荒"得到了缓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明年这个时候,还会有"血荒"吗?为避免"血荒",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艺名 《乡音》2013,(7):49-49
有这样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8.
Tellus aboutyoursel.f这是一个有关你性格、兴趣、学习及工作经历的非常宽泛的问题。你可以准备一个简洁的回答,时间大致在三分钟左右。Why shouldwe hireyou?你的加入要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招聘者想了解你的特点和强项。Why didyou leaveyourlastjob?面试人员想要知道你是辞职的,还是被辞退的,或是下岗的,并希望了解原因,你最好实话实说。Tellme,aboutyourextra-curriculaacrtivitiaensd interes.ts这是在问你业余都做些什么和你的兴趣,这是招聘者从外围来考察你的综合素质。How didyourlastbossdescribeyou?你的前任老板是如何看待你…  相似文献   

9.
婚姻的尊严     
一对看起来很和睦的夫妻突然离婚了。不知情的人们纷纷打探缘由,却都不得而知。“为什么?”每每有人如此问他们。“不为什么。”他们每每如此回答。“讲吧,讲出来你也好受些呀。”有人劝女人。“是吗?是你们好受还是我好受?”女人笑笑,依然不发一言。于是有人骂女人...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底,北京大学的学生成立了爱心社。他们提出“奉献爱心,社会温馨”的口号;他们奉行“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的准则;他们强调踏踏实实做实事;他们提出的“自爱、爱人、爱环境、爱国家”的倡议已形成了统一的志愿者行动计划。在爱的传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  相似文献   

12.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14.
来宾市兴宾区以"一迎双争"为主题,自觉践行"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时间为节点,在全区组织系统建立"日、周、月、季、年"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标兵队伍"和"模范部门"。"每日问思"常态化,理清思路。按照"内修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在组织系统内部创新开展清晨"六问"静夜"六思"活动。清晨"六问":一问昨天的工作完成了吗?二问今天的任务是什么?三问今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四问今天的工作如何安排?五问今天的工作如何高效运转?六问今天的工作如何避免出差错。静夜"六思":一思今天工作完成了吗?二思今天工作完成不了的原  相似文献   

15.
正画寄予了我太多的希望,太多梦想,甚至人们最怕消逝的青春……一不止一次地被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信佛还是基督?"一时我也茫然失语,想起了古罗马女哲学家希帕提娅。当人们纷纷不得不去选择基督教明哲保身时,她说:"我信仰哲学。"我想我能不能回答:"我信仰艺术呢?"我虽没有如此崇高,但也觉得自己如果不去画,不去做与画画儿相关的事,我真的别无它能,生命对我来说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畏因慎始     
婷梭 《中国减灾》2011,(3X):9-9
<正>某天,一位学僧前去请教道膺禅师:"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懊悔呢?"道膺禅师讲了"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对主不忠退后悔;五、见义不为过后悔;六、见危不救陷后悔;七、有财不施失后悔;八、爱国不贞亡后悔;九、因果不信报后悔;十、佛道  相似文献   

17.
心雨集     
正你最好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做些什么,而不要在太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些什么。——泰戈尔面对现实说话,你的困扰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无论风怎样动,树静。说,总比不说好。我觉得更多的人都应该多说说,而不是沉默,沉默不会使未来更美好。——白岩松人生有些关口非狠狠地斗一下不可,不能为了混口饭吃而蹉跎了幸福。——巴尔扎克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自身。——杨绛  相似文献   

18.
<正> 广告是我们庸常生活中谍谍不休的导师。我还是“愤青”的时候,广告并没有要教导我们如何生活。于是我把电视广告当成了节目,在为数不多的频道里,几个不断重复的广告让我津津乐道。现在不同了,电视广告成了我那正处于更年期的妈妈,一天打三四个电话告诉你天气变化情况,让你添衣。当然这是母爱,我并不讨厌这样的琐碎。但广告也这样时时提醒你应该如何生活,我就要怀疑他们到底想充当咱们的什么身  相似文献   

19.
小议网络上的愤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愤青”大抵指“愤怒的青年” ,该词很具表现力 ,一种桀骜不逊、咬牙切齿的形象跃然纸上。大概来说 ,愤怒总是有原因的。无名之火应当不多吧。那么愤青因何而忿忿不平呢 ?愤青发怒的事情还真不少 ,大到国家的国际关系政策 ,小到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 ,都在愤恨之列。愤青会对小资的情调嗤之以鼻 ,对大众的浑浑噩噩痛心疾首 ,对一切事情都表示不屑 ,一派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架式。实际上 ,这只不过是愤青的发泄形式而已。愤青的忿忿不平没有什么缘由 ,是无名之火。然而 ,单纯的无名之火是难以维继的。这时 ,民族主义成为了愤青的助燃剂 ,来了个…  相似文献   

20.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