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创新,是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中国光谷")一项长期的任务.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高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政策法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因此,将武汉东湖高新区与这些典型高新区的政策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对改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增强对海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回眸"十一五",宁波国家高新区精彩纷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基本建成宁波研发园区,奠定了在全市自主创新的龙头地位;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全力打造"三园三器"创新创业载体,使高新区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创新创业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3.
大连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21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能力最强、特色产业最鲜明、经济建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获评全国首家"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先进高新区"等称号,其  相似文献   

4.
蔡东 《群众》2023,(14):19-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肩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重大使命,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担当。  相似文献   

5.
<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与省内其他高新区相比,东湖示范区需承担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实施支持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等特殊功能。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国家高新区4家(东湖、襄阳、宜昌、孝感),省级高新区17家,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都聚集在高新区。近年来,湖北省出台各  相似文献   

6.
张耕 《政策瞭望》2012,(4):22-23
今后五年,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以富民惠民利民为根本,突出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发展、民生优先,切实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建设幸福和谐新滨江,使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更具活力、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7.
《理论月刊》2010,(7):F0004-F0004
为了进一步研究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讨湖北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2010年5月11日,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经团联、湖北省经济学会在武昌联合召开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为分析基础,可以得出建设区位、密切与上游机构的联系、营造创新环境、与城市区域融合构筑城市、打造区域“技术极”是增强高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和发展模式之所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应借鉴这一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湖北政报》2010,(1):16-17
<正>鄂政发[2009]6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12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144号,以下简称《批复》)。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被批准建设国  相似文献   

11.
黄焕升  彭通 《桂海论丛》2006,22(6):32-34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人类行为的两个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的获得是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及高新区自身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努力消除高新区制度创新与体制外的摩擦,创设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重点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建农业高新区将是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众多,共计146家.其中,农业领域国家高新区仅有2家,  相似文献   

13.
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创新,是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中国光谷”)一项长期的任务。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高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政策法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因此,将武汉东湖高新区与这些典型高新区的政策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对改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增强对海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政策背景的比较高新区的发展背景和功能定位是制定政策法规的基本依据,各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背景和功能定位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在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中所处地位不…  相似文献   

14.
吴珂  王霞 《求索》2012,(2):5-7
"二次创业"背景下的国家高新区面临功能定位及路径选择的战略性调整。对国家高新区功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国家高新区城区功能的长期缺失阻碍了高新区的转型及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高新区的空间也在迅速扩张,其功能开始出现分化,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活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开始向城市功能区转型。因而当前紧迫的工作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城区功能,以使国家高新区真正成为其所在城市的科技创新区、产业支撑区和宜居新城区。讨论部分提出的高新区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等三大功能连锁共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可以也应当成为国家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一种探索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关春 《政策》2010,(7):31-33
省委、省政府确立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以后,孝感市委、市政府从孝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必须顺应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牢牢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孝感在武汉城市圈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加快把孝感建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实现孝感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中,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思想,即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的特色产业带,带动周边城市圈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上述五市相关产业相互协作的虚拟生态园区,将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湖北政报》2010,(22):2-2
<正>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完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8.
王清荣 《传承》2014,(1):16-17
正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桂林高新区在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中的龙头作用。本文就桂林高新  相似文献   

19.
南宁国家高新区成立15年来,管委会十分重视做好服务创新这篇大文章,使高新区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非凡业襞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南宁高新区入驻企业4000多家,2000年-2006年,高新区科技工业固累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05.86亿元,年均增长48.42%,南宁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0.
何运保 《传承》2011,(3):44-44
桂林国家高新区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