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期强档《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席卷中国,影片时长166分钟,其中三分之一的场景都在讲“中国”。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电影市场早就让导演迈克尔·贝团队尝到了甜头。早在2011年,迈克尔·贝执导《变3》时,中国内地的票房已达到了10.9亿元人民币。为了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取得更佳的中国票房战绩,轮到这次《变4》上马,电影制作团队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中国,而不是像之前很多大片那样等到拍完电影再撒些“中国特色”的浇头上去。  相似文献   

2.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人民自主的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主动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开放给中国带来活力,开放推动中国改革的深化。改革的深化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世界也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论坛主题,结合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深入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前沿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勾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多个视角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就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几何级速度的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多重困境。中国企业要摆脱困局,就必须走向“中国创造”。笔者在文中阐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了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林 《黄埔》2007,(5):1-1
黄埔,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光的字眼;黄埔军校,一所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著名军校;黄埔同学,一群高举“爱国革命”旗帜的中国军人,他们正踏着历史的脚步,从八十年前向现今一路走来。我分明听见,那是响亮的黄埔足音……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从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07,(11):42-51
总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机关动态》2003,(2):11-12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9.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17):10-15
对于中国人来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通过它,他们开始真正全面地了解民主.享受民主.并实实在在地感受着民主的魅力所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一部宏大的叙事,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它又是中国民主的一张名片,是中国民主的权威读本,它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讲述着中国民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传统中国”“封建中国”或“文化中国”,“古典中国”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新论述。古典中国有若干方面值得现代中国借鉴,包括:领航世界的文明;相对良好的生态;礼仪之邦;生命的修行;文化的尊严;自由的表达;诗意的崇尚;教育的深刻。古典中国的概念,宜于国人对国史保持一种敬意与温情,是文明复兴的信心与前提。而古典中国的内涵,恰是现代中国生生不息的正能量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13.
臧卢璐 《今日广西》2008,(17):62-63
中国和老挝自1961年建交以来,关系一直非常友好。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各领域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挝人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我在老挝认识的不少朋友,都有浓厚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4.
陈勇勤 《求索》2007,(11):1-5
中国经济学形成的内在基因,必须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当中进行探讨。结束中国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经历的,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同三民主义和“中国法西斯主义”都有一定的联系。大官僚资本的产生和迅速膨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经不能再用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比照,已经越来越多地添加进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叉”以马克思“共产”模式为核心,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孙中山的有关论说,明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始终都要关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性,还特别需要澄清劳资关系问题.并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答复“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2,(23):35-42
总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故此,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社会传播路径,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李子祥 《前沿》2014,(15):53-56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要求。就讲好中国故事来说,其对世界全面真实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讲述中国故事的三个着力点人手,结合实际,详细分析当前讲好中国故事所面临的内外现实困境,并就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国礼海晏鼎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7,(22):53-53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设计的钧瓷珍品海晏鼎,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使者,向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建国 《人民论坛》2023,(11):104-106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西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