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一条非常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在全社会激发出强烈的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的主人翁责任感,使改革开放成为权利彰显的主体自觉。二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强调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三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不断跨越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的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康,小康社会与小康盛世,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实践的反思中,给予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全新的诠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方略,使小康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目标和我国人民富裕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数字     
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5077亿元,但单位能耗却下降了12.9%。 这10年,我国粮食实现9连增,中国不仅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创造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管理一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现代化企业,同样要坚持解放思想,用开放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瞬息万变的市场,用观念的转变推动工作的创新,用思想的解放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这一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实现小康,但同时资源、环境、社会又出现一系列矛盾,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评述由头2012: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于是,中国逐渐走到了世界的前台,成为了世界的"主角"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场面宏大、情节复杂,使得"中国发展文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6)
正"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这个词语承载着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新时代语境下亦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含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华民族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人追求小康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历尽艰辛。从小康社会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的故事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滕朝阳 《今日浙江》2008,(22):62-62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这已成为常识,但若没有文化的小康,农民的小康也不免要打折扣。浙江是经济大省,在文化建设诸多方面也走在前列,最近,浙江省政府又提出,到2010年,要确保高标准文化覆盖所有乡镇。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02,(22):17-20
小康是我国人民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概念,是生活水平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过上小康生活是浙江人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和追求。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人民生活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了达到小康的具体要求,即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相似文献   

10.
苗成斌  杭邦华  尤展  袁文 《群众》2012,(10):7-9
浩歌大风舒长卷,蓝天彩云舞新篇。 回眸十年,江苏,得改革开放之先声,抢科学发展之先机,奏民生幸福之先歌,争全面小康之先锋,开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河;江苏,从“极不平凡”走来,向“重大机遇”驶去,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悠长的江苏,从没有哪一个十年,像这一个十年科学发展、成就辉...  相似文献   

11.
施幼薇  黄程 《今日浙江》2008,(23):64-65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实现了从贫困向小康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乔贵平  吕建明 《前沿》2004,3(5):87-90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相似文献   

13.
据传媒报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均分配只有53元的江南穷村华西村,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成为天下第一村,去年全村销售总收入达到450多亿元,上缴利税8亿元。村里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资产最少的农户也有100多万元,最多的有1000多万元。华西村是中国农村从贫困到小康的领头雁,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民梦想的小康社会逐步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房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无论从个人住房角度,还是从机关建房成就,都能切身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迈进。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条件下,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愈来愈为人们追求幸福所需要。人们不仅要求日常生活中有一个温馨的家,使身体获得休息,而且在精神上也要求有一个温馨的  相似文献   

16.
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军 《群众》2011,(9):4-7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经历和战胜种种艰难曲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成功实现了从温饱到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论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静诚 《长江论坛》2004,(4):42-44,59
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生活水平主要是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可以相关的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则主要指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感受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全面建设小康,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需求将向享受和发展转化,因此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论坛》2005,(11):F0002-F0002
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突出,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我们准备再用15年时间,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提高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5,(6):8-10
所谓小康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身心健康也应该达到高度发展,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出于对全面小康的追求,才有了生命小康的说法,对此,社会各界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