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菊  梅嘉 《当代世界》2012,(1):16-18
应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邀请,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于2011年12月4—1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两党举行第四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代表团主要成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刘结一、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河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刘永瑞、江苏省副省长傅自应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2.
从竞选到执政,反移民一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核心议题之一,为此他坚决主张在美墨边境修筑一道墙以阻挡非法移民并遏制毒品走私。由于共和与民主两党的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已经高度极化,双方无法就修筑边境墙拨款达成任何协议,于是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联邦政府停摆。两党围绕边境墙的激烈政治斗争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美国社会的身份认同之争。边境墙的反对者赞同美国社会的人口组成和价值观多元化,而支持者则对多元化充满了恐惧。边境墙原本用来隔离美国和墨西哥,但它实际上却分裂了美国自身。  相似文献   

3.
苏刘强 《国际展望》2024,(1):37-53+158-159
自2018年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以来,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都主张对华战略竞争。这表明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达成基本共识,将中国作为“主要挑战与对手”,逐渐偏离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转而采取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政策。尽管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在转向强硬方面具有共识,都以战略竞争概括其对华政策,但在对华强硬程度上存在分歧,且两党在对华战略定位、政策目标、竞争强度与合作意愿方面也不尽相同。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关键分歧,就是民主党试图坚持对华战略竞争,同时确保中美竞争不失控;共和党则倾向于对华更激烈的竞争,对华政策具有较强的对抗色彩。美国两党对华政策出现分歧,既有两党背后的利益群体与价值观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也有两党政策精英的对华交往水平存在差异的因素。未来,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分歧将继续存在,也有趋同演进的可能。中国需积极应对,加强与美国保守派的政策交流,尽快确立发展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尽力牵制共和党对华战略中的消极倾向,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时语 《南风窗》2007,(22):76-77
在目前的初选阶段,凡是拉美裔和黑人组织召集的辩论会,民主党候选人趋之若鹜,而共和党候选人却以各种借口"逃课"。下届美国总统大选,目前还处在两党众多候选人各自"内战"之中,但是局势日渐明朗。除非意外发生,在民主党方面,看来是克林顿皇朝"复辟"的阵势;共和党方面,基本上也是朱利安尼与罗姆尼的对决。总统大选的热潮,迟早将从党内竞争转向两党决战,而两党机器也早就开始向这一方向运转。各种迹象表明,基于皮肤颜色的族群战略将是2008年两党决战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又回到了头条的位置,不过,这一次不再是荣耀与英勇,而是鲜血和牺牲。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媒体圈中,关于伊拉克的问号,越打越大,越打越多了。 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事结束以后,美国的媒体对于伊拉克的讨论消停了一阵子。人们曾经一度以为,经济问题将会成为大选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不仅仅是媒体圈内的想法,而且整个美国的政治界,共和、民主两党以及参众两院的辩论焦点都在经济问  相似文献   

6.
徐斌 《当代世界》2010,(3):43-44
美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政党的地位和作用,但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长期以来轮流执政,控制着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大权,在制定国家和社会政策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8.
李俊福 《当代世界》2015,(11):18-21
<正>应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9月23—27日率中共代表团赴俄罗斯,出席两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共同举办的"共同胜利的70年"主题研讨会、联合文艺演出以及两党地方组织代表和双边媒体交流等纪念活动,会见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和俄中央及远东地方政府领导人,实地考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俄营地遗  相似文献   

9.
陈作民 《法制博览》2009,(24):32-33
如今美国驴像两党,为争夺总统宝座,使出浑身解数,可谓声嘶力竭、驴脸淌汗,初选奥巴马领先,而呼声很高的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仅排名第三,但是,鹿死谁手,很难预料。而就在这时,美国各大报纸出现几幅漫画,有一幅漫画很有创意:是红、黑两个瘦如棍棒的小人,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25):21-21
哈格尔“被辞职”的背后,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事务上的一团糟。 11月24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被奥巴马称为“模范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存两周前还透薅希望千满4年任期。外界普遍认为哈格尔是存为民主党中期选举惨败背黑锅,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这样、兑不错,但也不全对。  相似文献   

11.
韩伟 《当代世界》2010,(5):15-17
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由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前助理国务卿威廉姆森率领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代表团于2010年3月30日至4月2日访华。访华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国务委员戴秉国分别会见。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3,(22):74-77
美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期间,奥巴马访问亚洲计划未能成行,为了维护盟友体系,美国今后可能会在政策上向日本、菲律宾倾斜。但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获得根本性解决,这对奥巴马的外交会构成很大掣肘。随着奥巴马签署临时拨款和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持续16天的美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的关门风波暂告一段落。民主、共和两党将在未来3个月内继续谈判。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别在波士顿和纽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分别正式提名克里、布什为党的总统候选人,并通过新党纲,从而为两党总统竞选正式拉开了序幕.从两党竞选纲领和两位总统候选人发表的言论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党今后的基本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抗议骚乱席卷全美乃至蔓延到世界多国。特朗普政府处置不当、自媒体广泛传播、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以及美国社会戾气加剧等,是引发抗议骚乱的主要原因。美国当前的种族冲突有其深刻背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持续较量、强调身份政治引发的对抗、黑白群体在社会财富和权力分配方面的认知差异都在其中推波助澜。但近年来黑白群体在种族歧视问题上的分歧正在缩小,而两党之间对抗的加剧才是种族问题更显突出的主因。弗洛伊德事件虽然促进了美国社会对种族问题的反思,但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和两党内部矛盾,并给2020年美国大选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本文将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6.
龚小夏 《南风窗》2011,(17):83-85
在历史上许多次大革命中,人民抗拒政府无度的税收与开支是大规模社会与政治动荡的导火索。而在美国最近的事件中,人民的反抗是通过和平与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的。离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还有两天时间,7月31日晚间8点40分,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电视镜头前向公众作了一个简短的声明。他宣布说,白宫已经与国会两院的两党领袖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议案将立即交付国会进行表决。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在奥巴马两届任期将满之时,谁将继续掌舵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引发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次选举中,以极端言论备受争议的两党竞选人却大有突出重围、成为黑马之势。而这种现象是否会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新常态",其背后又揭示了怎样的深层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文 《当代世界》2023,(6):69-70
<正>正如多数人所预测的,美国两党最终在违约期限最后时刻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达成一致。至此,这场折腾美国政坛多月、屡占财经头条、搅动金融走势的2023年上半年债务上限“闹剧”渐渐落下帷幕。如此荒唐的所谓“谈判”闹剧,早已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自1917年《第二自由债券法案》首次提出“债务上限”概念以来,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25)
<正>哈格尔"被辞职"的背后,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事务上的一团糟。11月24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被奥巴马称为"模范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在两周前还透露希望干满4年任期。外界普遍认为哈格尔是在为民主党中期选举惨败背黑锅,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这样说不错,但也不全对。据媒体报道,导致哈格尔辞职的导火索是其里交给白宫的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他在叙利亚、"伊斯兰国"等问题上严厉批评奥巴马的国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8—11日,应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会主席阮氏金银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越期间,张德江分别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国家主席陈大光、政府总理阮春福,与阮氏金银举行会谈,会见祖国阵线主席阮善仁。此访是在2015年中越两党总书记实现历史性互访并达成重要共识、中越两党分别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届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