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建文汇》2014,(2):29-29
两起涉及制售“地沟油”的案件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几名被告人中,量刑最重者被判死缓。这或许是我同在食品安全领域处罚最为严厉的一次。我国食品安全何以问题频发?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习主席在雾霾天里走访北京南锣鼓巷胡同,视察水厂时还不忘追问地沟油的去向。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问题的做法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让大家敬佩。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觉悟、直面问题是胆识。能不能做到直面问题,敢不敢解决矛盾,检验着党员干部有没有担当的勇气,有没有为民服务的情怀。敢于不敢于直面问题,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天下之事有难易乎?  相似文献   

3.
赖丽妍 《当代工人》2011,(16):42-42
无欲无求的状态好不?最近我们搞先进员工评比,据说奖金丰厚,大家都挺积极的,但我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我搞不明白,他们的兴奋点怎么那么低呢,那么投入干吗?  相似文献   

4.
地沟油江湖     
2012年12月12日,35岁的柳立国再次出庭受审。他是中国迄今最大地沟油案制造环节主犯。从2007年12月起,柳立国建起他的地沟油王国。如这些油全部流向餐桌,够60万中国人吃一年。包括无家上市公司在内的58家企业,牵涉进柳立国案。有识之士认为,柳立国的地沟油之路及当地独特的外部环境,值得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反恩。此案仅是根绝地沟油上餐桌之起点。  相似文献   

5.
干部调动是组织部门的一件常事,但这件常事近年来却出现了反常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有门路和没有门路的干部都要借这个机会找关系要求调到好一点的单位去。什么是好一点的单位?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就是或有钱、或有权、或又有钱又有权的单位。到好一点的单位去干什么?如果到好一点的单位去是为了实践“三个代表”,把好一点的单位搞得更好,把那里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得更充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话,那么差一点或者更差的单位更需要如此的干部,这就没有找关系求路子要求到好一点的单位去的必要了。再一个理由就是原来所在的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6.
民族和国家     
这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带有的血色烙印!人类是一种喜欢并且需要划分群落的高级动物,什么群落都不属于的人其实归根结底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分子——说得不好听一点,闲云野鹤到极端,遗忘这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遗忘,那么他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7.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7):53-53
一次谈文化,有人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我一时语塞。如果凭感觉来回答,当然谁都知道,再往深说,有什么理论根据呢?我就赶快回来查书和旧日的读书笔记,于是有了一点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16):29-31
群众的声音会“失真”吗? “只有200多个样本,都抽到老上访户怎么行?”、“群众不了解反腐倡廉工作,会不会凭感觉打分?”这是社会评价措施出台前,省纪委下基层时听到的不同声音。此后,一些尖锐问题亦被反馈回来。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即群众的声音能否反映真实情况,有的会不会偏激?  相似文献   

9.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7):21-21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在谈到“党管干部原则”时提出,当下我们有一些传统的观念需要转变。很典型的一点,比如,我们要使干部更多地从纯粹只向上负责,变成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一致起来。干部要向下负责,怎么向下负责?就有一个授权的问题。但是,一授权就要选举,一选举就要选择,什么叫选择?就是至少两个以上中选一个,这才叫选择。但是,是不是因为要选举,所以就不应该继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呢?不对。党管干部是对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14):47-47
中国跟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最高领导层是不贪污腐败的。这也许让一些国民的心稍稍轻松了一点,大家因此怀有希望,也对现在的领导人抱有很高的期待。期待什么呢?现在大家的目标似乎都很明确,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小月 《党建文汇》2005,(8):47-47
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相似文献   

14.
董桥 《廉政瞭望》2012,(18):3-3
学者张者问杨绛:“你们那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完全可以离开大陆,为什么留下来了?”杨绛说:“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大陆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去台湾,第二个是去香港,第三种选择去国外。  相似文献   

15.
杜鹃 《党建文汇》2011,(7):22-22
使用过的食用油常被人们称为“地沟油”。如今地沟油有了合适的用途——提炼生物煤油驱动飞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6月22日宣布,将从今年9月启用以生物煤油为燃料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航班。  相似文献   

16.
李叶  倪力 《党课》2013,(14):118-121
“城管”,对于中国人而言,一点也不陌生。但与此相对的是,当你翻看国外的报纸或网页时,却很少能读到与“城管”相关的内容,更鲜见发生于“城管”与市民之间的激烈冲突与矛盾。可是国外也有小摊小贩,他们的“城管”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9):110-111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裁员、减薪、竞争激烈,单位人事多变,办公室的气氛更加紧张,对此,身在职场的你,是否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天情绪低迷,打不起精神,对工作没有一点积极性?如果有这样的状况,你就需要进行AQ修养和训练了。  相似文献   

18.
多少人年轻时对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吼上两句。《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19.
县市工作性报道怎么做?地方新闻如何做出“厚重”?我认为,首先记者要有思想要有观点,只有记者具备了这一点,才能通过采访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有思想性、指导性、有个性化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3):61-61
本人是一名在校硕士研究生,正面临毕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最近家人和朋友一再鼓动我去报考国家公务员或选调生,可我对国家公务员制度一点都不了解。请问,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和职务是如何设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