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之学以“心”为本体,工夫论也是他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的具体言说情境下,又有轻重缓急之别。他的为学之工夫也无不体现出这一点。为学工夫主要体现在本原与认识的渐进性,告诫我们为学不可急于求成;“知行合一”的为学工夫论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知先行后”和“行重知轻”的命题提出来的。他主张为学中“知”和“行”相辅相成,合一并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人共同创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二者的思想是同大于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二者思想中"异"的方面;特别是他们两者对于"理"、"善恶"以及工夫论问题阐释的差异,则对其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简道德哲学思想主要由道德本体论、道德人格论和道德工夫论三部分所组成。杨简从儒家“一天人”的主客统一论思维模式出发,直接把道、理、德置入人和人心之中,看成人心这一本体所固有的,从而发展了儒家道德心性本体论。在儒家道德哲学思想史上,杨简道德人格论的最大特色正是在于他从道心角度重点阐释了圣人人格。杨简道德哲学往往道德形上本体和形下工夫契合无间,融为一体,从理性思维来说,杨简道德工夫思想大致包含毋意无念、自觉自得和反求诸己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正如毛泽东的"枪杆子"论、"赶考"论、"弹钢琴"论和邓小平的"猫"论、"摸"论、"三步走"论一样,习近平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也有六个形象化的表达,即"梦"论——民族复兴、"鞋"论——中国道路、"啃"论——改革开放、"铁"论——党的建设、"笼"论——反腐倡廉、"钙"论——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粮食安全论",特别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心;提出"多种经营论",十分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张载的大心说是其重要的为学工夫论,认为人不应止于见闻之狭,而应该“大其心”。所谓“大其心”即是通过涵养自己的德行,体认到主体之“我”与客体之“物”统一于天地共有的本然之性的过程。这一阶段,既是学者尽其心的阶段,也是学者尽其性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人之成圣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认为,由于“物欲”和“意见”蒙蔽了人的“本心”,所以他提出“发明本心”来克服人的“私欲”。并且他还认为,光有“发明本心”还不够,还需要良师益友“剥落”和自己“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的工夫理论不仅在当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它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栽的大心说是其重要的为学工夫论,认为人不应止于见闻之狭,而应该“大其心”。所谓“大其心”即是通过涵养自己的德行,体认到主体之“我”与客体之“物”统一于天地共有的本然之性的过程。这一阶段,既是学者尽其心的阶段,也是学者尽其性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人之成圣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诚"论是儒学的重要内容,与天人观、工夫论、人生观密切相关。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得以确立,并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得到了极大丰富,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北溪字义》对于之前的"诚"范畴做了集大成的阐发,对于我们了解儒学之诚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这种传统的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仍有其合理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诚信政府、密切干群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行政法律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其行政法理论基础也出现了由传统的"管理论"到现代"控权-平衡"论的转变.俄罗斯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控权-平衡"论既不同于英美国家行政法的"控权法"模式,也不同于中国行政法学界所提出的"平衡法"模式,还有别于苏维埃行政法的"管理法"模式.俄罗斯行政法理论基础"控权-平衡"论的形成体现出对苏联行政法理论基础"管理论"的继承性,形成过程的动态性,受两大法系行政法理念影响的混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所谓慎独,也就是自己独自所用的工夫。古人修身养性靠慎独,古代士子中举、得状元也是靠慎独。如今莘莘学子学习成功亦靠慎独。有慎独工夫的学子不一定人人都有成就,但学业有大成的学子一定是离不开慎独的。慎独是内因,是学习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和对实现人的本质存在的倾心向往,马尔库塞提出了"社会乌托邦革命论"。但是,由于该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社会乌托邦革命论"最终走向破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乌托邦革命论"进行辩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从本体、工夫、修身理想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之学”这一思想。“在我”体现了朱熹“万理具于吾身”的本体论思想,即“理之在我”,阐述了“理”与“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修德行仁,天命在我”的工夫论思想,即修养“在我之心”。“在我之学”旨在时时地“反身而诚”“反观内视”,完善君子的内在德性,通过“在我”这一根本方法从而实现“君子”人格的修身理想。  相似文献   

14.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学界存在着主张维持现状的"维持论"、主张修修补补的"改良论"和主张推倒重来的"重构论".目前,维持论日益式微、重构论逐渐有力而改良论可谓似是而非.与从正面论证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较之我国平面的体系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样重要,就改良论者所提出的一些论断予以反驳,也是我们在正面主张重构犯罪构成理论时所面临的一个必需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的的提出赋予了乡镇政府新的职能和要求,也促使乡镇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取消论"还是"虚化论"在目前都不适合乡镇改革的发展方向,而"保留论"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乡镇政府改革要在乡镇合并规模适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朱熹则是儒家自孔子以后的又一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心性关系、涵养工夫的阐述使得儒学理论体系更加丰富。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与"主敬"的涵养工夫,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精神境界,由此躬行于外,就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7.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8.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实现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价值观,从根本上突破了姓"社"姓"资"的唯一价值标准论."左"的僵化思想的突出问题是姓"社"姓"资"的首要价值标准在作祟,实质上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的集中表现.邓小平南方谈话从四个方面驳斥了这种姓"社"姓"资"首要价值标准论的僵化观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价值标准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要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实质、特色和意义.对"三个有利于"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理解,要注意防止"左"和右的两种思想偏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多年来社会上特别是国家公务员队伍关于"高薪养廉"话题所存在的种种观念和议论进行实质剖析.对有代表性的两种似乎根本对立的观点即所谓"借鉴论"、"人性论"进行了批驳.指出了"两论"的现实危害.证明"两论"在本质上并无矛盾,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宗旨,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关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及牢记"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