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2日,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两岸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两岸金融与市场的资本对接,以及海西的两岸经济与金融合作等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32-33
4月12日,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两岸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两岸金融与市场的资本对接,以及海西的两岸经济与金融合作等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3.
2002年10月末,海峡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而这次研讨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又闪现出新的亮点:AMC(Assetmanagement corp.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专题第一次出现在研讨会上,这意味着两岸的金融交流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象征着两岸金融交流的领域又有新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也意味着两岸金融合作将提速。在等待政策信号的进一步明确的同时,国家已经批准台湾土地银行等三家银行可以在大陆设置分支机构,两岸金融机构开始已经在金融合作与创新上开始了诸多尝试。不仅官方金融机构开始两岸互设,业务互动,而且开始形成了两岸金融业务深层次交流和共赢新的发展格局。不难看出,政府层面和民间智慧为两岸金融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在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在这片金融创新试验区,尚未争取到一家台商银行独自设置进  相似文献   

5.
朱磊 《两岸关系》2012,(4):35-37
两岸金融合作近年来逐步展开和深化,两岸银行业应把握自身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实现双赢。两岸金融交流合作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第一阶段,两岸成功建立了金融监管平台,开启了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大门,标志是2009年4月26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部门签署海峡两岸金融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6.
金融合作化解地下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台商在大陆发展资金短缺,导致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两岸地下金融的规模大、成因复杂、危害大,急待治理。截止到2005年底,大陆已批准台资项目6.7万多个。大多数台商在大陆经营良好,但大量中小台商在大陆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于是,一种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谋求企业发展的大量中小型台资企业开始在台湾金融市场上寻求民间融资借贷,再通过地下金融管道汇进大陆,大量的资金从台湾流向大陆。这种非法地下金融可能冲击两岸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化解两岸地下金融…  相似文献   

7.
谢汉伟 《新东方》2005,(10):43-46
思想政治工作从范畴上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适应变化的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始终用科学的理论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应人们的思想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历程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核心,金融基本法律、行政法律和金融规章为主体,金融方面的司法解释为补充的金融法律体系框架,形成了一套既适应中国国情又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金融法律制度,为保障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发挥  相似文献   

8.
1997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浦东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上海市金融学会承办,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合办。海峡两岸250多位金融专家和学者与会,两岸15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九七之后台湾及香港间之经济金融互动》、《大陆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上海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台湾地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展望》等15篇论文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与会者就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后如何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两岸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两岸金融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培…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加快了步伐,但总体上进展艰难缓慢,仍呈明显不对称状态.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岸ECFA,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正常化与更紧密化提供历史性机遇.为达到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目标,两岸ECFA后续金融协商应在平等互利的大原则下,遵守符合WTO规范原则、双向互惠原则、适度"让利"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当前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现实路径为:双向开放,加快改变两岸金融不对称格局;局部先行,带动两岸金融合作深化发展;合作共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08,(12):20-20
两岸金融专家在京研讨有助于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发言人范丽青在回答海峡卫视记者有关两岸金融的问题时表示,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和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合办的第14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研讨会上,两岸金融专家和业界代表围绕两岸金融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亮 《两岸关系》2011,(4):30-31
4月7日,海西·2011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风景秀美的厦门大学开幕。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10,(5):33-33
聚焦海西,旨在探讨后MOU时代两岸金融合作的“海西2010·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于4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福建省发改委、厦门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两岸各界300多位嘉宾与会。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谢超雄、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庄宗明教授、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3.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37-38
4月25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回答了记者提问。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后续协商自2009年4月26日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积极落实协议,两岸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交流短波     
首届海峡两岸道教研讨会在台湾高雄举行 第一届海峡两岸道教研讨会6月27日在台湾高雄县全真道教总庙举行,祖国大陆11位道教界人士应邀与会。此次研讨会为期三天,围绕两岸道教学术交流、弘扬道教以及介绍两岸道教现况等问题进行讨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强调,道教是唯一由中国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7)
正3月18日,海峡两岸金融科技研讨会在厦门启幕。来自厦台两地的银行和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针对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展开交流,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挖掘新的业务潜力。本次研讨会由厦门理工学院和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袂主办,吸引了台湾第一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华为等两岸金融行业企业、信息服务商、行业基础设备提供商、学术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3)
正1月22日"第二届两岸中国文学研究座谈会"在台北举行。两岸文学界、出版界精英70余人就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等4个主题进行探讨。研讨会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台北市立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等主办。除合作举办研讨会外,福师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07首届上海金融论坛"上,两岸金融合作再次成为众多学者专家关注的焦点.出现这一现象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大陆金融业在总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可以说已是今非昔比,特别是2007年大陆完成了入世时关于开放金融业的政策承诺后,大陆金融发展架构已经基本完备,唯一欠缺的就是两岸金融合作这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台声》2009,(6):13-15
相对于30年来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两岸金融合作则相对缓慢。严重滞后,远不能适应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两岸经济及经贸往来产生重大冲击,更严重影响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经营活动,两岸金融合作显得更为迫切与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两岸开始加快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往过程中的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架构两岸金融交流法律体系不仅是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更是目前两岸往来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本文在回顾台湾当局调整两岸金融往来法律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岸金融合作的障碍,设计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众人热切盼望了2个月后,月16日,台湾金融主管部门终于公布了两岸银行、保险、证券三业往来办法,兑现了两岸金融监理谅解备忘录(MOU)生效后应履行的义务。尽管如此,由条文中所限定的条件可以看出,在两岸签署ECFA前,两岸金融往来仍将停留在计划与审查阶段,要真正看到实际成效,可能要等到明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