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10,(10):11-12
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县市升格改制后的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五“院辖市”市长选举。由于五都地位特殊,选举时机敏感,使得选举别具意义,不仅攸关台湾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对2012年台湾当局执政权之争也深具影响。  相似文献   

2.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不仅展现各方政治势力基层经营绩效,也会影响未来4年台湾地区基层政治势力的消长变迁,对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的“二合一”选举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故不少媒体称之为对于民进党的“信任投票”,或是2024年“二合一”选举的“前哨战”。“九合一”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影响不小,不仅直接牵动民进党与以国民党为主的在野势力力量消长,而且影响各党内部各方力量的分化组合。民进党“九合一”选举落败,不利于其争取2024年“二合一”胜选。但是,两次选举虽有一定关联,却无法就此预估“二合一”选举结果,原因在于影响“九合一”选举与“二合一”选举的因素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李立  刘扬 《黄埔》2010,(3):8-12
最近,台湾围绕“五都”选举、“双英”辩论ECFA,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4.
曹骏  李伟 《统一论坛》2012,(2):64-66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诸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一、台湾选举的分类 i.“中央公职”选举 这一层级的选举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央”民意代表即“立法委员”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举结果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今年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五都"(即所谓台"行政院"直辖的五个城市:新北、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三合一”选举。  相似文献   

7.
严安林 《台声》2011,(2):37-38
五市选举结束后,台湾蓝绿阵营的部署重点开始转向了“立委选举”与2012年“大选”。与此同时,李登辉也开始借“暖寿”、“年终尾牙”等场合频频发表对台湾政局的评论,其中最引起社会与媒体关注的便是所谓集结“第三势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阿美 《台声》2005,(6):33-33
美国纽约知名政论家孟玄认为,此次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此外也说明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据台湾媒体报道,孟玄表示,这次“任务型国代”选举的投票率仅为23%,是台湾举行选举以来最低的一次,选举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但他认为,从另外一方面看也说明,这次“国代”选举的结果跟以往台湾的“总统”选举、去年的“立法院”选举相比较,台湾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有人评论说,民进党在“国大”选举中…  相似文献   

9.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10.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11.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进一步成为“选举机器” 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党国体制”早已被台湾民众所诟病,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的职能进一步弱化。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虽然兼任国民党主席,但并不以国民党中常会为决策机构。加之台湾选举频繁,国民党中央也成为选举的指挥中心,各地方党部也成为地方选举运作枢纽。2011年国民党朝“选举机器”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是一次具有指标性意义的选举,集中反映了现阶段台湾各个政党及政治团体的实力对比。这次选举的突出特征对民进党选情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民进党在选举中遭受挫败,但基本维持总体实力;选举之后民进党内派系格局及势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消长;选后检讨围绕修改“台独党纲”引发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5.
李家泉 《台声》2011,(2):36-36
蔡英文自提出“十年政纲”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人曾估计五市选举之前会出台,后来又说五市选举之后会出台,然而都过去了,却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也可以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平均每午一次的各种选举是台湾政坛的大事,常常是年底的选举,年初就开始酝酿;前场硝烟还未散去,后场已经摩拳擦掌。选举是政治运动的赛事,智者可以从结果中洞悉政坛走向,看客则从热闹中欣赏人物百态。1月12日,台湾第七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日,这次选举虽然被外界评价选情出奇冷清,但因为首次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也较往届更加激烈,笔者有幸做了一次看客——  相似文献   

17.
张华 《统一论坛》2012,(2):23-25
2012年台湾大选已经落下帷幕,马英九战胜蔡英文连任成功。虽然台湾问题相关利益方都认可选举结果,认为马英九当选符合各方利益,但是回顾选举过程中各方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美国介入台湾选举,尤为值得各方关注。 美国一直是影响台湾选举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台关系中“美主台从”的格局决定了美国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力。过去美国很少公开为台湾具体候选人背书,仅仅是重申其政策和利益诉求,然而,近年来美国对台湾选举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且日益公开化。  相似文献   

18.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9.
台湾南部地区主要指浊水溪以南的县市,包括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屏东县、台南市和高雄市,选民总数约408.3万,占全台湾总选举人数的30.58%。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大型选举得票是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从2012年“二合一”选举结果观察,绿营在南部的政党实力对蓝营保持约15%选票的优势,但绿营快速上升态势有所减缓;蓝营支持者未现明显溃散,未来在南部尚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台湾的选举年,新一届台湾“立法委员”的选举,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选举,相继出场。在“立法委员”的选举中,泛蓝阵营大胜,引来台湾股坛的连续大升幅,台湾“立法委员”选后,台湾股市开市大升224点,第二日再升142点,反映台湾民众对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大幅提升。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台湾经济能否重见春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