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慧  魏华 《人民论坛》2015,(2):205-207
新的时代境遇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传播载体,网络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效性,必须建立相应的传播机制,包括契合需求转换传播话语机制;聚焦重点完善动力机制;及时反馈建立效果评价机制,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龙国存 《人民论坛》2014,(11):188-19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成为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的全新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传播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努力探索实现网络传播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卢万村 《传承》2009,(14):30-31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农村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综合考虑农民的理论接受水平、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坚持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农村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综合考虑农民的理论接受水平、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坚持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韦文华 《人民论坛》2013,(26):39-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网络媒体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制作精良的专业宣传网站以及完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有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另一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为网络传媒的发展指明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和使命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这就涉及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和被推进的主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推进主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始境界、被推进的主体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间境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阈下全面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染力;又要善于整合媒介资源,提升传播力,培育高素质的网络传播理论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认真总结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俗性以专业性为基础,将会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信仰。  相似文献   

10.
欧庭宇 《湖湘论坛》2021,34(2):75-85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过程高效化、传播内容公开化等典型特征;受制于话语内容的价值导向与受众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对接”、宣传话语方式与大众语言习惯“不匹配”、话语理性逻辑与受众感性思维“不对称”等话语交往困境;亟需优化话语场域、转换话语方式、丰富话语内容、加强话语主体关系,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梦珂 《传承》2014,(4):96-97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5,(4)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期间在中国的传播可谓是其整个中国传播史的一个光辉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人身迫害,广大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毫不畏惧,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本土化的发展。总结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存在网络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内容刻板空洞、西方价值观冲击和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此,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意识,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助推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云 《前沿》2014,(15):59-61
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理论创新成果传播普及少数民族大众的活动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普及需要一定的介体来实现,少数民族意见领袖无疑担当着这个介体的角色,发挥着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普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和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其中关键是主体因素,其主要包括领导主体、传播主体和实践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系统,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把握这些主体的构成状态、性状特征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三重维度,即思想理论维度,制度、政策和规范维度,器物维度,这三重维度构成了一个复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网络,彼此影响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刘墨 《新东方》2012,(1):61-63
在分析现代传媒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传媒的观念优势、技术优势、传播优势,搭建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的新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渠道,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和认同,并转化为自觉思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王宇 《前沿》2012,(7):8-10
在传媒对理论传播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前提下,媒体时代理论传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理论需求满足的个体性、理论传播覆盖的全时空性、理论传播界面的可互动性三个方面,理论品牌的概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经济学品牌理论的借鉴和思考,借鉴品牌战略开发的规律,加强媒体时代的理论品牌建设应该树立三个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品牌意识、科学传播意识、理论传播的成本和效益意识。  相似文献   

20.
喻跃龙  石小娇 《求索》2013,(6):225-227,177
尽管传统媒体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核心和主流.但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体,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理论权威”到“意见领袖”、从“话语权垄断”到“话语对接”、从“理论灌输”到“网络营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