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陆新闻传播业在本国加入WTO和国际互联网传播发展迅猛的双重压力下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竞争,新闻从业人员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法亟待改进。新闻采集和编辑加工应重视对新闻信息的放量传播,并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通过报道结构、方式的设计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新闻信息的利用价值,增强新闻媒介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汶川地震,奥运会,神七、“毒奶粉”等事件,好的坏的纷至沓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负面的突发新闻都极大地刺激了语言的“激变”,生成的雷词层出不穷,且变化快,传播广,可用四个字形容:撼动中国!  相似文献   

4.
农村新闻传播不仅是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器,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的转型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新闻的传播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摆脱农村新闻传媒的边缘化问题,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黎冰 《世纪桥》2014,(7):57-5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要符合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层面来理解新闻观,新闻观具有阶级性和党性,反映其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国现代传媒的发展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必然要与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婕 《学习月刊》2011,(16):34-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业发展迅速。1978年期刊种类为930种,而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平均期印数达到16767万册。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增长20%,其中新媒体出版增长42%,数字出版总产值首次超过纸质出版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在数字出版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慧 《共产党人》2007,(13):45-46
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不仅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也是中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新闻传播,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8.
王晶晶 《学习月刊》2009,(20):115-1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广播技术的产生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它的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新闻传播的理念.促使新的新闻形式的产生.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双向反馈性.  相似文献   

9.
熊立胜 《求实》2012,(Z1):100-101
一鉴于十年文革的历史教训,中国的新闻立法从1978年提出动议,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1984年,由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总编、社长长达31年的老新闻工作者胡绩伟牵头正式成立新闻法起草小组,后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月读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1978—2008);民主二十讲;中国学者论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随着全媒体的持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并为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紧紧围绕“立魂”“守本”“革新”“培源”四个目标,坚持党性原则以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创造优质内容以引领舆论导向、利用新技术以提高传播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以筑牢发展根基,促进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市长张祖林1月23日在“新昆明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以来,昆明市提出了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和新举措,开启了现代新昆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高票通过。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地运用新闻图示来传递这一重要信息,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公共新闻的核心分析,我国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新闻,但存在生发公共新闻的土壤,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政府职能的转变、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等为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的运作提供了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公共新闻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传媒体制的限制、公民意识有待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精神普遍缺失、节目制作成本较高等障碍。  相似文献   

15.
数字新闻漫画具有超文本性、交互性、评论思想性以及绘画艺术性等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新闻话语载体,数字新闻漫画在互联网政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政治信息交换、认知及评论,交际、舆论引导及操纵,左右受众“善恶审美”及促进网络舆论团体和文化圈层形成四个维度的功能。随着中国国际传播格局向“多极化”“综合化”发展,数字新闻漫画不仅带来了多元的政治信息、催生了多样化政治传播内容、实现了新闻漫画传播主体和时代青年间的新型有效互动,还在传达大量的跨文化和社会政治议程、引导国际舆论风向、增强国际传播议程设置能力、增强东西方民众的政治沟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应该注重数字新闻漫画的网络政治传播价值,关注数字政治空间中“数字原住民”政治交流的偏好、使用“政治公关”策略对数字新闻漫画的传播环节“保驾护航”、使用“冲突”互动策略打破当代西方社会民众对其政治生活的固有认知的网络政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时期中共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变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为:1919年~1948年,由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1949年~1977年,跳出苏联模式樊篱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尝试;1978年至今,包容异质思维、切准主体诉求柘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时代化大众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江泽民非常重视中国的新闻事业,他们的新闻思想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并且后一代对前一代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事业中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军。新闻图片能够快速地使读者目击新闻的内容,感受视觉的冲击,享受图片的视觉美,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印刷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是最客观、最直接、最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传承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显现出新思维特征:强调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亲民,核心是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性。其新思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重舆论宣传规律,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出“三贴近”原则,引导新闻传播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三是强调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三性”要求。发挥新闻传播信息和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倡导整合媒体传播方式,提升新闻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国明  姚飞 《前线》2014,(10):54-56
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在新的技术背景和传播环境下,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发展需要加深对相关理论的思考,为落实会议精神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