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纪之交,山西省晋中迎来了 撤地设市的历史性机遇。新组建的晋中市委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本市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出发,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趋向,审慎地进行未来发展的定位选择,确立了在新世纪“把晋中建成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市群落和晋商文化旅游区’”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晋中大幅度提升生产力水平,创造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高层次迈进的关键一步,因此不仅需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励精图治,更欢迎海内外朋友参与开发,携手共进。 撤…  相似文献   

2.
以撤盟设市为标志,呼伦贝尔的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中共呼伦贝尔第一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呼伦贝尔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的牧区文化宣传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呼伦贝尔丰厚的文化积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拓创新,抓住特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牧区文化宣传机制和手段,努力开发我们丰厚而又多元的地域文化资源,保持和弘扬多元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民族民间性和…  相似文献   

3.
外国专家在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处在撤地设市转折之 中的晋中即将掀开崭新的一页。在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季节,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等杂志社和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学社的6名外国籍专家组成采访团专程赶赴晋中采访。从6月5日到8日,短短的4天,晋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迷人的景观,以及充满生机的企业和乡村,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寨精神了不起” 18个国家元首、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国际友人曾访问过这里——大寨,作为晋中在国内外最具知名度的地区,备受外国专家的关注。魅力永存的大寨,…  相似文献   

4.
静升是晋中市第一大镇。2003年,静升镇被评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她以博大精深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吸引着海内外人士。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静升的文化风貌和内涵,是汾河流域古村落文化的代表,其中,王家大院堪称翘楚。作为晋中大院中唯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这样说:“王家归来不看院”。  相似文献   

5.
蓝跃军 《今日浙江》2001,(18):12-13
世纪之交,山城丽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0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丽水撤地设市,2000年7月19日,丽水顺利完成撤地设市。撤地设市是丽水人民多年的愿望,是改革开放以来丽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丽水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理顺了行政体制,吹响了向中等  相似文献   

6.
地区传真     
<正>百色靖西撤县设市今年8月5日,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靖西撤县设市,靖西成为百色市首个、广西第8个县级市。12月12日,靖西在城区举行撤县设市揭牌仪式。近年来,靖西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旅游、边贸、中药民族医药等五大特色经济,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荣膺广西优秀旅游县、  相似文献   

7.
楼阳生 《今日浙江》2005,(22):20-22
丽水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2000年撤地设市翻开了丽水发展史上崭新一页,由此这座有着1400多年悠久历史、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五年来,我们把广大人民群众在撤地设市中焕发出来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着把丽水培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提前完成了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和“十五”规划的主要指标,推进了丽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到今年…  相似文献   

8.
刘志宏 《前进》2009,(5):34-35
城市文化品牌蕴育着鲜活的文化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的象征。近年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晋中”,全力塑造知名城市文化品牌,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有力地促进了晋中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珊  李力  苏星 《当代广西》2005,(24):56-57
“只有崇左市兴,才有江州区旺!”撤地设市、撤县设区,发展是中心,建市是大局。江州区委、区政府意识到,必须围绕服务崇左市,发展新江州区,促进市、区相互协调发展。这就是三年前江州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9日-16日,应山西省台办的邀请,台湾20多所高校的55名大学生组成的“三晋文化夏令营”对山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访交流,参观访问太原、晋中、临汾等地,了解了山西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听取了专家学者所作的三晋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的专题讲座,并与山西大学、山西师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人大》2009,(7):I0001-I0004
丽江市1989年成立地区人大工委。2003年撤地设市,顺利实现了从地区人大工委向市人大常委会的过渡。20年特别是撤地设市6年多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地区人大工委)在省人大常委会、中共丽江市委(地委)的指导和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2.
杨益民 《中国发展》2008,8(1):95-99
1992年3月,在小平南巡带来的春天里,晋江撤县设市,并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撤县设市的意义,不只在于结束了唐开元以来1274年县制的历史,更重要的是终结了1978年以来侨乡民营经济发展所承受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随着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党、全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实现了从“重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飞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晋江自始至终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是晋商故里,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现己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13,(4):58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7个扩权县(市)和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这里是夏朝的建都地、中国钧瓷的唯一产地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获并保持  相似文献   

15.
李杏莹 《福建通讯》2000,(11):23-25
去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地区撤地设市。今年9月28日,宁德地委、行署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召开福建省宁德地区撤地设市新闻通报会,地委书记荆福生宣布11月14日举行撤地设市庆典。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文化晋中的伟大实践中,晋中深度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强势文化品牌为抓手,继打造出享誉全国的六张文化名片后,又向世人推出颇具独特魅力的八大文化品牌。八大文化品牌是一个具有市域特征、相对完整的品牌系统,探讨其内涵价值及其作用,对我们努力用好八大文化品牌,进一步推进文化晋中建设,乃至实现赶超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穿过长长的飞鸾岭隧道,山海交织如锦的闽东大地扑面而来。此刻,这块曾经谱写了血与火的历史,长期与贫困作艰苦斗争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土地,正处处洋溢着撤地设市的欢欣。闽东作为福建省最后一个地区建制的贫困地区,她所前进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闽东实现撤地设市,不论是弥合全国意义上的黄金海岸断裂带,还是提升福建省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开创闽东发展新纪元,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中共宁德地委书记荆福生同志的办公室里,撤地设市很自然地就成了我们采访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9,(33)
正素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之称的浙江龙港撤镇设市,其改革具有示范意义。温州市市长姚高员曾就此表示,龙港撤镇设市是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举措,是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是农民就近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9.
晋中作为晋商故里,在世纪元年完成撤区设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全市上下对重铸晋中辉煌充满热切期盼。市委中心组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要求,注意把全市干部群众加速发展的热情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注重各级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当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2,(9):1-2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山西省晋中平原的汾阳市杏花村,这里是华夏文明和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多元文化的沃土,悠久的酿酒历史,精湛的酿酒技艺,形成了滋养几千年汾酒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就了“汾酒”这个千年传世佳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