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鸣 《学理论》2010,(12):129-130
提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构想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新模式,提出债权人参与的共同治理的设想,构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3)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及各利益相关者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结合目前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模式存在的治理部门多、漏洞大、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城市景观河道污染共同治理模式,由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民代表组成共同的治理及监督机构,旨在促进河道治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赋予各利益相关者相应的权利同时也界定了其必须承担的责任,使各方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及制约关系,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3.
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局限于从技术层面来理解企业 ,他们常常把企业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企业 ,企业的宗旨就是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流企业理论证明了资本雇佣劳动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 2 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放松管制以及恶意收购浪潮 ,使人们开始怀疑“股东至上”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由传统的“股东至上”演进到“共同治理”模式 ,实际上表明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 ,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 ;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 ,而且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共同治理企业的模式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6)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分析大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高校的内部治理,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民主化进程。通过剖析我国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路径如下:增强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知能因素;建设完善的校园管理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激发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主体意识及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5.
吴鑫 《学理论》2015,(2):82-83
利益平衡理念是公司法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而作为公司存续于市场的最后阶段,公司的退出机制也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在公司内部之间要平衡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职工的利益;在退出阶段,公司外部要平衡股东与债权人、股东与社会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社区治理主体在应然层面的"理念主体"概念,为我们解释治理主体的角色和判断社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了标准;实然层面的"行动主体"概念及其制约因素,为我们分析实践中社区治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构建社区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网络,有助于推动社区治理与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7.
吴光芸 《学理论》2008,(12):45-47
跨国公司处于一系列多边关系的中心,各种利益相关个体或团体受益或受损于跨国公司的运营,因此,跨国公司应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同时,跨国公司还应该考虑其行为对员工、消费者、供货商以及对社区、对环境、对跨国公司母国、跨国公司东道国和国际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影响。而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合作互惠的动态博弈的关系。因此,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依赖于跨国公司利益相关者,即跨国公司母国、东道国、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媒介、公众、消费者以及跨国公司自身的合作引导与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在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对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当盈余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缺陷在于内外部机制的不完善。为此,必须健全资本市场、经理市场,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管理层融资收购,完善独立董事机制和债权人参与董事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牟文珂 《学理论》2012,(3):59-60
法人性仅是公司存在的外部特征,股东投资营利、规避风险的工具才是公司的本质,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为股东所掌控,这就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居于关键和主导地位,股东自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结合公司合同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对公司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股东自治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股东自治的实现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变迁也是利益变迁的进程。城镇化进程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增量的过程。各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制度、机制、资金和资源有效、适度参与到整个城镇化进程中,才能确保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增加。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伦理责任无法通过企业治理机制得到实现,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之际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导致其对谁都不负责。要求企业积极从事慈善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与企业最大化创造社会财富的社会职能存在一定矛盾。其实,企业的伦理责任如捐赠应是由企业股东通过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来承担的,至于企业的不诚信经营、制售伪劣产品等失德问题,要通过完善法律和执法来规范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是我国社区治理重要政治选择。协商民主下的社区治理求我们激发和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增强居民间的信任关系;强化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身份认同,构建社区公共意识;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构建社区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参与网络。  相似文献   

13.
区域合作中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与协调,始终是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主题。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涵盖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与治理机制等内容。根据国内外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模式归纳为科层制、市场机制、社群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等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均有其优缺点,都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制度空间,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治理绩效各异。中国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协调,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层制模式。针对当前区域利益治理模式的存在问题,需要在区域治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带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项目的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和复杂化,引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关键个人、群体或组织基于各自不同利益偏好的利益矛盾和争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成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重点场域。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研究重点从政府这一单一主体扩展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地方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多元利益相关者,通过分析它们相互间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探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表现,需要从厘清利益相关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防范的制度约束、整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冲突发生的内外监管机制和搭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合作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等四个方面推进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赢的路径诉求,以期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的"零和博弈"和"冲突内耗",有序推进我国腐败治理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实现社会组织由政府主导的单边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协作"模式转型。文章对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进行了分析,剖析当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困境,并提出合作对象选择、信息沟通协调、公民参与和监督评估四大机制的构建,以期为推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进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电子参与是政府实现多元治理的重要渠道,其中提升电子参与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提升电子有效性需要对参与主体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过程、结果的维度进行评估。公众、专家与非政府组织不仅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也是电子参与的三大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并发挥他们在电子参与中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电子参与的有效性。基于利益相关者所具有的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大属性,结合参与的公平性、参与者的易进入性、参与过程沟通的充分性、参与对政策的影响程度等四个维度构建兼顾多主体的电子参与有效性的模型,以期更全面地评估并提升电子参与的有效性。之后,以上海市规章草案案例作为背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我国电子参与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结构和破产机制 ,中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所有者分别是政府和国有银行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股权控制并不可能向债权控制顺利转移 ,破产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约束国有企业经理。要实现国有企业有效的股权控制 ,使债务在约束国有企业经理时发挥充分的作用 ,债务人就必须不同于债权人 ,债务人必须对企业经营负责 ,债权人必须有激励去履行债务合同 ,而这些要求只有当企业和银行都民营化时才可能真正满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治理结构的真实命题包括多重涵义: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的治理需要,建构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组织属性和委托代理关系特点的决策权结构;大学自身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办学利益主体,其"组织剩余"是由社会利益来决定的公共价值,每一种利益相关者都不应单独地对大学行使控制权;大学治理结构是比管理结构更为基础的制度结构,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大学决策过程与社会权利主体的合理联系,实现社会价值平衡。大学治理结构的中国语境是:办学体制的变化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契约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大学决策责任骤然加重、决策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风险也随之出现;办学经费筹资结构的变化表明大学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化,其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属性正从模糊走向清晰。我国大学已跨越前治理时期,但向治理阶段迈进必须依靠上层政治权威的推动,才可能突破"制度锁定状态",破解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制度予以支持.作为国际重要债权人,我国既要重视发达国家债务的隐性违约,更要警惕发展中国家直接债务违约.因此,必须借鉴国际主权债治理制度,加强亚投行所在国制度能力建设,以制度保证我国及亚投行所有债权人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高速推进和社会急剧转型衍生出众多阶段性、复合型治理难题,政府往往在实现公共利益与平衡多元利益诉求的双重目标下陷入两难困境。邻避冲突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是因为邻避项目的成本——收益分布失衡,因而治理邻避冲突的关键在于建构经济——心理——文化的复合型政策工具,以均衡和完善政策利益分布,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和社群利益的双赢。伴随着公民权利意识、个人意识的觉醒,缺乏民意吸纳机制的管制决策模式呈现出政策合法性下降和公民参与乏力的弊端,诱发了邻避冲突的升级。因此,实现邻避冲突的有效规避,应摒弃封闭决策模式,创新政策工具,引入民主行政理念以平衡多元利益诉求,通过拓宽公民制度化参与决策渠道,构建深度参与模式,完善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和社群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