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林甫不善言谈,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儿,与记者交谈,居然面带几分羞涩.赵林甫是2000年的全国劳模,按说,他爱岗敬业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又一个的,然而,他老半天也谈不出一个来.记者说他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他说,是因为实在没得倒,在天坛家具厂,油工、木工多了去了,天上若掉下半拉砖头来,砸着的不是油工就是木工,"您说,还有啥好讲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良心     
流沙 《法制博览》2009,(8):48-48
一个“蜘蛛人”从十五层楼上坠下,头部砸在坚硬的花岗石上,血肉模糊。 事发地点在杭州翠苑一区。现场聚集了许多人,有报亭老板,有修车师傅,还有经过此地的白领、阿姨、小朋友……目击者在平静地诉说,对周围的人说,对记者说,对警察说。  相似文献   

3.
老虎的肚量     
赵航 《法制博览》2009,(6):54-54
狼对虎说:“羊、兔、鹿又在骂我们了。” 虎说:“随它们骂吧!你吃人家,人家骂你,还是我们占了大便宜,骂只是一点小便宜,就让它们占吧。”  相似文献   

4.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5.
毒药     
赵恺 《法制博览》2010,(20):17-17
一对好友许久未见,某天突然意外相逢,相互捅拳:骂:“你这家伙,想死老子了!”另一个骂:“嘿,看你又长膘了,肥得像头猪呵……”搂抱在一起哈哈直乐。这种“骂”里充满了人情味,极富感染力,融入了无间的友情。特定场合下骂人是一种亲热、友好的举动,不骂反倒显得生分了。村里干部到农户家做工作,临告别时,女主人送出大门笑着说:  相似文献   

6.
嘲骂清末官场的对联,有一联是颇为有名的。那就是把当时的两个对头,即李鸿章和翁同飨,骂在一起的那一联。有人说是别人作的,有人说是他们两人互骂,不能究其实。  相似文献   

7.
谈女人     
西方人称阴险刻薄的女人为“猫”。新近看到一本专门骂女人的英文小册子叫《猫》,内容并非是完全未经人道的,但是与女人有关的隽语散见各处,搜集起来颇不容易,不像这里集其大成。摘译一部分,读者看过之后总有几句话说,有的嗔,有的笑,有的觉得痛快,也有自命为公允的男子作“平心之论”,或是说“过激了一点”,或是说“对是对的,只适用于少数的女人,不过无论如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  相似文献   

8.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2008,(17):18-19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有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0.
蒋光宇 《法制博览》2009,(24):49-49
作家张贤亮公开说:我现在早就不看小说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追问他的真实意思,张贤亮的回答有些雷人:这年头,现实比小说精彩离奇得多,现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说,是新闻。  相似文献   

11.
执拗     
罗西 《法制博览》2010,(2):36-36
章太炎大骂袁世凯的故事,曾经一度被传得神乎其神。为了讨要办公经费,章太炎到总统府找袁世凯,一言不合,在总统府掀了椅子,踹了桌子,砸了花瓶。袁世凯派人把他拉走,软禁到北京钱粮胡同一所新居。但软禁归软禁,给章太炎送吃送喝,还允许他的朋友和学生前来探视。章太炎憋得难受,天天靠骂袁世凯消愁解闷。他常常一边嚼花生豆一边咬牙切齿地喊,杀了袁皇帝!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49岁的彭金瑞是燕山石化公司质检中心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采访前记者就听说,到质检中心找彭金瑞,说容易也容易,他肯定在厂子里;说不容易也不容易,那么多工作需要做,去一线分析采样、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组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不好确定。让真情落在人心上采访当天,记者来到质检中心彭金瑞的办公室。一进门,彭金瑞正在和同事们们商讨问题,一份份文件在他们的手中传递着,一位身穿天蓝色制服,左胸佩戴党徽的中年同志边递文件边仔细叮嘱着。记者心里暗暗猜想:这位应该就是我的采访对  相似文献   

13.
丁东 《法制博览》2010,(19):78-78
今晚不放人,明天就登报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失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军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吞吞吐吐,以军事机密为由不肯说明真相,引起在场记者一片鼓噪。财政部长俞鸣钧、行政院参事张平群欲出面解围,伏公报》王芸生起来嘲笑说,“这是什么话!究竟机什么密啊!抗什么战啊!走吧,不听这个招待会了!真是岂有此理!”说罢,与会记者纷纷随他退出了会场。  相似文献   

14.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3,(14):88-90
无论是"失意者"还是"既得利益者",都在心理上共同制造了"乱"的假想敌,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看成是假想敌来临前的征兆。然而,这并不是这个假想敌即将到来的证据。最近,有媒体的声音,要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骂,骂不倒党和政府,也骂不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嗯。有些网民是要教育教育一下。这个声音概括了大家都体验得到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小孩,早晨上学之前,到寺庙里,见到香灯法师,说:"师父,我捡到十块钱,给你供香."香灯法师说:"哦,这么乖,拾金不昧."小孩心满意足地走了. 可是,一连三天,他天天捡到钱,这就奇怪了. 香灯法师问:"你的钱是哪里来的?"小孩说:"师父,我家里有钱,但是我不快乐,爸爸妈妈常常吵架,他们一吵架就骂我,说我没有用,骂得好难听.你说的话很好听,我想听你说话,就来给你十块钱."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中国体育记者们一直不太敢涉足的“禁区”,然而,你不说,并不等于就是没有。“假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球”“球场作弊”,国际足球比赛中已经屡见不鲜,中国足球队在“冲击亚洲”的进程中,便曾吃尽了“假球”之苦。那么,国内呢?国内的足球联赛,有没有“假球”现象?足球“秋季交易会”一场高水准的国内联赛,球迷们情绪激动地在看台上又吼又叫,一场球下来,愤怒的球迷纷纷对着球员们叫:“笨蛋,饭桶,你们怎么打得这么糟?!”一个队员被骂得忍不住了,小声对记者嘀咕:“他们才是笨蛋呢,花钱买票,又跳又叫,却不知道比赛结果早已商定好了。”类似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一场比赛中。在公开场合以及见诸于报刊杂志的文章中,中国人极少触及到“假球”现象。然而在私下里,足球的  相似文献   

19.
男女有别     
在旧社会,上海是有租界的。这租界,是洋人的天下.洋人是有“身份”的,而且最高,挨下来便是黑齿阿二,红头阿三,黄皮肤的国人——买办之类“高等华人”除外——没身份,被戏称为“黄皮阿四”,受尽凌辱,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20.
诉讼光头艺人凌峰当了回被告。原告是他在北京的住所,北京罗马花园的物管公司--北京金罗马物业管理公司,事由是凌峰欠物业管理费不还,开庭时间是4月12日。"总案值大概4万多块钱,是两个公寓的物业管理费。大一点的那个2万多,小一点的那个1万多。"4月19日,在上海住所的书房里,凌峰爽快地对记者说,一点也没有因为案值之小和影响之大感到难为情。"相反,我还专门为这个案子请了记者,《北京娱乐信报》已经把这个案子的情况报道出来了。"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