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本良 《两岸关系》2014,(10):20-22
<正>9月5日,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完成登记,民进党在大部分县市都提名或支持特定人选参加选举。从整体上看,民进党"九合一"选情看涨。在各县市的争夺中,民进党也展现出攻势姿态,力图扩展执政版图。国民党政绩不彰使民进党选情受益从内部看,民进党基本保持了团结姿态,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氛围;从外部看,国民党执政绩效不佳为民进党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民进党内的团结氛围与国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国民党"九合一"选举遭遇挫败后,外界都在观察,国民党能否痛定思痛,展现团结拼搏的气势,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勇于应对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两项选举。但出乎意料的是,当民进党在农历年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蔡英文参加"大选"后,国民党却在参选人提名等问题上显得一波三折,令外界跌破眼镜。国民党人选难产相较于民进党派系协调、参选人提名的顺畅进程,国民党显得十分尴尬。台湾舆论认为,国民党迟迟未能推出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4.
<正>5月17日,国民党、民众党同日确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国民党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民众党提名党主席柯文哲。此前,4月12日民进党已早早确定提名赖清德,从民调数据看,三人支持度接近,不同以往蓝绿对峙格局,台2024选举初步呈现“侯、赖、柯”三人混战态势。主要政治势力完成候选人提名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明年1月13日举行。此次选举是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台湾政治发展演变进入关键阶段的一次重要选举,其结果广受关注。随着,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等主要政党候选人提名完成,选举竞争态势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5.
<正>国民党2016年"大选"初选民调6月15日公布结果,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以46.2%的支持度突破国民党内30%的"防砖门坎"。6月17日,国民党中常会核备提名洪秀柱为国民党的参选人。一夕之间,洪秀柱突然成为国民党明日之星,将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角逐2016年"大位"。洪秀柱抛砖引玉从板砖变美玉洪秀柱,今年67岁,祖籍浙江余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2020年"大选"的党内初选,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与赖清德大打出手,明争暗斗;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属意政治明星韩国瑜,需摆平参选人朱立伦和王金平。如此一来,蓝绿两党都面临参选人难产的问题。无奈之下,蓝绿两党几乎是"步调一致"地作出延长党内初选的决定,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日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参加国民党内初选,似乎为国民党内初选解套;而民进党的解套现在还看不明朗。  相似文献   

7.
在蔡英文主导下,2011年民进党在党内斗争风潮和岛内选罕刈旦十俳佃剐进。4月以刚,氏进党陷入2012年“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竞争,掌握党权和控制游戏规则的蔡英文出线。此后,民进党推出蔡英文和苏嘉全搭档参选,“蔡苏配”与国民党“马吴配”展开全面选举对抗。但是,蔡英文、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在意识形态和大陆政策上固守“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从而制约了民进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蔡英文和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中获胜,并将在5月20日正式上台执政。但选前还在强调"和解共生"的民进党和蔡英文,选后却很快变了脸,还未上台就开始利用"转型正义"之名,积极推行"去国民党化"和"去中国化",对国民党展开政治追杀。民进党首先瞄准的对象就是孙  相似文献   

9.
<正>在11月18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上,国名党主席朱立伦提名前台"劳委会"主委王如玄担任副手,"朱玄配"代表国民党迎战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成局。同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宣布搭档"民国党"主席徐欣莹形成"宋莹配"。此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宣布搭档台"中研院"副院长陈建仁,形成"英仁配"。至此,台湾选举史上最迟来的副手人选全部到位。"朱玄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受访时表  相似文献   

10.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9,(11):15-16
继国民党召开“全代会”和马英九接任国民党主席之后,2009年10月18日下午,民进党在台北市敦化国中召开了第十三届第二次‘‘伞代会”。民进党‘‘全代会”的主题是要重新擦亮所谓“绿色执政,质量保证”这块招牌,为民进党提名的县市长选举参选人造势。半天“全代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一通演讲,通过了一条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修正案,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断进步的民主进步党”的“全代会宣言”,在岛内外的一片嘘声中匆匆举办又匆匆落幕。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
<正>摘编自2014年12月28日台湾《联合晚报》最近,党纪成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热门词汇。国民党想要处分指控马英九"违法收受顶新2亿元政治献金"的名嘴周玉蔻;民进党则想把在地方县市议长选举中跑票的党籍议员扫地出门。两党虽然恶斗不休,此刻却有志一同,同时把党纪当成"追求正义"的手段,倒也算超越蓝绿。先看国民党杠上周玉蔻。岛内政论名嘴周玉蔻指控"马团队"收受顶新集团2亿元新台币政治献金。面对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3.
热闹数月的"台湾省市长和省市议员选举"于1994年12月3日落下帷幕,国民党方面赢得"台湾省长"、"高雄市长"两席和48席"台湾省议员"、20席"台北市议员"、23席"高雄市议员":民进党方面赢得"台北市长"1席和22席"台湾省议员"、18席"台北市议员"、11席"高雄市议员":新党赢得2席"台湾省议员"、11席"台北市议员"、2席"高雄市议员":无党籍人士赢得7席"台湾省议员"、3席"台北市议员"、8席"高雄市议员"。从选举结果看,朝野各党基本上反映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和实力:国民党阵容很大,但它正处于"百年老店"的改造、调整阶段,面对民进党、新党的竞选攻势,难免在防线上出现大的漏洞:民进党执政心切,全力竞选,和国民党决一雌雄,攻下台北市和取得51席"省市议员"席位,这也符合民进党在岛内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实力;新党初试啼声,既没有国民党担心执政基础动摇的包袱,也没有民进党那样强烈的急于执政的愿望;且新党实力有限,又是两面作战,左打国民党,右打民进党,力不从心,因此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22日台湾"总统"大选前,国民党马英九、萧万长的"马萧配"与民进党谢长廷、苏贞昌的"谢苏配"正展开最后的拼搏,  相似文献   

15.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台湾政局在"闹而有序"中度过。一年来,马英九当局由于内部改革措施出台草率,行政立法系统沟通不足,"闷经济"状况无法改观,导致施政始终无法摆脱困境。从台湾两大主要政治势力看,马英九虽顺利连任国民党主席,稳住党内权力地位,但因"关说案"爆发激化与王金平矛盾,给国民党内部团结蒙上阴影。民进党抓住国民党施政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对于民进党来说,仍然是处在困境中图谋发展的一年。一方面,扁案的纠缠使得民进党气势低迷,民进党的形象蒙上了难以抹去的贪腐阴影;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施政困难,民进党年底"三合一选举"小胜,使民进党重获信  相似文献   

18.
陈桂清 《两岸关系》2013,(10):14-16
随着2014年台湾“七合一”选举的日益临近,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展开选战布局,加强选举备战,两党阵营有杰之士倾巢出动,各种民调满天下。目前看,虽受马英九当局执政低迷影响士气不振,但在提早布局、提早辅选的安排下,有望稳住选举阵脚。民进党由于收到马英九执政不利影响而信心大增,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6,(2)
正吴伯雄接掌国民党主席后,促成了"马王合",国民党内的矛盾得以缓解。紧接着就是国民党面临的一场大战——"立法委员"选举。吴伯雄亲自操盘,国民党大败民进党。国民党的胜利和民进党的失败,是许多人意料之中,但国民党所获胜利之大,民进党失败之惨,则是大大出乎人们所料,令人跌破眼镜。吴伯雄强势主导"立委"选举背水一战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名单11月7日公布之后,余波荡漾,原因无他,隶属马英九阵营辅选大将的前"卫生署长"詹启贤在最后关头遭党中央自名单中剔除,造成马英九的辅选阵营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龃  相似文献   

20.
政治     
《台声》2017,(23)
<正>吴敦义引文批台当局反遭讽只因戳到民进党痛处据台湾《旺报》报道,国民党主席吴敦义11月14日上午引述一封批评执政党施政的信函遭民进党反批,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洪孟楷回击,民进党"膝盖式反应",从未深切反省、检讨,只能用转移焦点的方式,逃避事实真相,真是毫无羞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