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岸关系》2021,(3):50-53
正近年来,广东省台办在中共中央台办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广东省对台交流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分别以客家文化、近现代民主革命史迹群、孙中山文化、潮汕文化及海防文化为载体,努力构建新型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先后设立了梅州市、广州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山市翠亨新区、汕头市南澳总兵府及韶关市南华禅寺5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是祖国南方的大城市,那里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长洲要塞,白鹤岗炮台,北伐纪念碑,东征烈士墓,中山公园,黄埔军校旧址……多年来我很想去广州看看,特别要去瞻仰母校旧址——黄埔军校,今年终于如愿。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先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建立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出的革命硕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黄埔军校师生站在反帝、反封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最前…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1,(21):59-59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经战一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共57人战死,29人被捕遇难。革命党人潘达微收敛了72具遗体,安葬于广州东郊白云山麓黄花岗,故史称此  相似文献   

4.
潘其旭 《当代广西》2011,(19):26-2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开创了中国走上民主共和的历史新纪元。正值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当我们回顾辛亥革命运动的曲折历程,尤其是开展武装斗争的英勇事迹,都一定会提起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也必然说到广州起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在这当中你可曾知道,孙中山任命的镇南关革命军都督黄明堂、副司令李佑卿,他们均为壮族人;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亦有韦云卿、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荣初等5位壮族英烈。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黄兴先生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为他在参与领导的历次武装斗争中,以同年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二十七日)广州之役(俗称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埋葬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6.
维民国元年五月十五日,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义一周之辰,文适解职归来,谨为文致祭于诸烈士之灵日: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经过综合修缮、环境整治和精心布置,以全新的景观面貌向社会集中开放,成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课堂。北京革命旧址资源丰富,既有北京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等重要党史人物故居,又有陶然亭慈悲庵、"亢慕义斋"旧址等重要会议场所,还有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赵家楼遗址、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以及李大钊烈士陵园、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马骏烈士墓等重要纪念设施。  相似文献   

8.
二、投身革民军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5时30分,黄花岗起义的枪声震撼着黄埔陆军小学堂的每个角落。按原计划,陆军小学堂的同盟会员都配合起义,夺取黄埔炮台,可惜还未下达出发命令,黄花岗起义因走漏消息而被镇压,牺牲70多人,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邓演达等陆军小学堂的众多学生。  相似文献   

9.
钟洁 《世纪行》2012,(4):47-48
春暖花开.万物勃发,3月7日-11日.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在湖北省政协办公厅领导和党组的关心下,机关女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18人赴广东省广州、肇庆、江门、开平等地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拜访了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烈士陵园,参观了开平碉楼,领略了海陵岛的海岛风光,着重就广东省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0.
王慧峰 《思想工作》2009,(11):40-40
内蒙古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与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79年修建而成的。该陵园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镇,占地214亩。是内蒙古规模最大、最具政治影响力的革命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1.
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出发,乘汽 车四五个小时可抵达芜湖王稼祥纪念 园。在这条流光溢彩的红色旅游线路 上,有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 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 军部旧址,也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 绩溪龙川景区和旌德江村。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官生整队到下关车站迎接灵柩1925年8月20日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刺杀后,其灵柩暂厝在东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内。迨至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始决定于1935年迎至南京天堡城山下、明孝陵右侧正式国葬。1935年我已考入黄埔军校第十期学生总队受训。3月11日晚点名时,值星官、区队长莫御(黄埔五期)向同学们宣布说:明晨起床时,都穿上呢子军服,着黄皮鞋,带白手套,准备迎接廖党代表的灵柩来京安葬。对廖党代表,我们虽未亲聆教益,但在课堂学习或休息时,经常听前期同学讲到他从事革命的一些故事。同时,在校部总理铜像,即在大…  相似文献   

13.
1911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长眠于黄花岗的七十二位烈士中,有九人是连江籍革命党人,他们是卓秋元、魏金龙、林西惠、罗乃琳、陈清畴、陈发炎、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卓秋元、陈清畴、黄忠炳等9位志士,受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决心参加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卓秋元连江县长龙乡人,从小喜欢习武,经常在家乡附近广应寺练拳击棒,在深山野岭打猎,练武艺,练胆略,练能耐。他思想开化,仗义豪爽,常常自掏腰包,接济穷人,为弱者打抱不平,硬汉作派,耿直心性,在乡间深受劳苦大…  相似文献   

14.
王开林 《传承》2009,(11):35-35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林觉民是一位很难被人遗忘的英雄,他侠骨柔肠,顶天立地,胸怀磊落光明,犹如赤子一般。林觉民是带着强烈的爱意(对妻儿)和恨意(对清廷)去将头颅一掷,战死沙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3)
广西东兰武篆是韦拔群的故乡,是中国农民运动重要的发祥地。东兰有45处极具教育意义的革命遗迹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是广西红色历史资源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其中,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东兰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些革命遗迹遗址是传承红色历史、发扬优良传统、传播廉政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提起抗战,人们不禁会联想到重庆;提起民主党派,人们也会自然而然联想起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堪称民主党派的摇篮,全国总共八个民主党派,就有四个先后在此成立或筹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民主党派与中共同舟共济,为民主革命的成功而不懈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民主党派在重庆的旧址,成为不可复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碎,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1961年,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仅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又一次学习与领会老一辈无  相似文献   

18.
阅读林觉民     
廖华玲 《广东民政》2011,(11):54-5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24岁时写下的《自由与爱情》。两年后,裴多菲在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用生命与爱情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又过了62年,裴多菲“灵魂附体”在革命党人林觉民身上,同样24岁的他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与妻书》。三天后,林觉民在战斗中受伤被捕,最后被清廷杀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骆燕容 《两岸关系》2011,(11):25-27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群雄并举。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广州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1895年的广州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之役和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并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些事件显示出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民主革命大本营的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开始56年来的首次“破冰之旅”。连日来,江丙坤一行先后拜谒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南京中山陵、北京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中山先生衣冠冢,并与中台办在北京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12项成果。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了江丙坤一行。贾庆林表示,国民党主席连战已表达来大陆访问的意愿,我们欢迎并邀请连战主席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访问大陆。连战此前表示,参访团在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和广州黄花岗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