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青少年本体接受能力来说,网络、影视、文化传承是三种意识形态表达的最表层的传播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及青少年工作的优势,在思想文化领域、教育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群体意识;必须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要用各种有效形式,旗帜鲜明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宗教不仅是一定形态的思想信仰体系,更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研究宗教与社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问题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指出两者相适应必要性的同时把握其适应的可能性。并提出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战略对策,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藏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关键向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描绘与论证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建构与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影响着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能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合法性支持、情感型归属与主体性确证,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本原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在多元文化冲突、西方文化入侵和文化话语权疲软下的三维危机呈现,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弱化的现实诱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焕发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活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相关思潮对国内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挑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求我们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又要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缓解了青少年信仰危机的焦虑、尊重了文化多元的客观实事,为主导信仰的确立找到了理论支点,为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找到了逻辑起点。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要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基础,创新方式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说服力、彰显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信仰的生命力、展现个体道德信仰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思想批判中汲取其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一步步地探索中对意识形态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阐述,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在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之中,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为此,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选修意识形态课程的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精选部分研讨成果在本刊发表,以抛砖引玉,希望理论界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获得政治领导权之后,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但是,在当前环境下,意识形态的泛化、信息多元化和阶层分化的加剧使得文化领导权遭遇诸多挑战。为此,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涵化、濡化与内化,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软实力,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一种天然的意识形态性。把握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性,要坚持"理清楚""弄明白""强立场"三个环节。"理清楚"——进行理论透视,重点把握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弄明白"——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性具体表征在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功能、内容三个层面;"强立场"——提升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文化软实力,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实践,主要表现为: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二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四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上述实践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对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准则与内核呈现,对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彰显了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解力和实践价值、增强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共识、承担着统领多元文化和抵御不良思潮的重任。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话语表达,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增强主体价值认同,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强化公众认同的实践路径上,要注重对理论的深刻阐释和加大宣传力度,为此,应注重传统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耦合和创新,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关注公众利益诉求,用生活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舆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价值观具有多样化、流动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等特点。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流意识形态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在意识形态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既具有对其它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与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意识形态是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的核心与灵魂,它主导文化发展的方向,为文化的发展确立批判性与传承性的原则,为文化的整合创新确立有效的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化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基础;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发展的充沛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为此,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选修意识形态课程的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精选部分研讨成果在本刊发表,以抛砖引玉,希望理论界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浅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造成了许多盲点。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识形态由三大基本要素构成其内在结构,即认知-解释层面、价值-信仰层面和目标-策略层面。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三维结构。以此理论为基础就可以深入地剖析意识形态的工作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意识形态漂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为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了理论资源。这些基本范畴从思想层面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连续性问题、中国文化连续性问题以及中西文化融合问题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有其内在的历史、理论、现实和未来逻辑。从历史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从理论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科学的理论;从现实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未来逻辑上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张利华 《理论前沿》2004,46(16):26-27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理论,又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可以成为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