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边民贫困是中国边境民族地区普性的社会事实,中国政府进行大范围巨资扶贫的同时,学术界也进行了多学科的多维视野研究。然而,市场化的加快进程使得滇越边民社会关系物质理性化,国家良好扶贫政策在滇越边境民族地区渐失"作为"的社会场域,从而导致国家巨资扶贫并未在边疆民族地区制造出新的财富生产力。只有国家保证巨资扶贫的前提下,积极培养地方权力代理人自觉的富民意识,进而在边区营造出一个良性的政策再生环境,滇越边民才能根本性走出贫困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最热点、最尖锐、最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其具有一张女性面孔,为此应重点关注女性贫困人口话题。为厘清我国女性劳动力人口多维贫困状况,基于CGSS2018数据,从经济、教育、健康、资产、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6个维度,构建针对女性劳动力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在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资产和教育4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超过50%;在经济、教育和健康3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劳动力群体;大部分女性劳动力面临4个维度及以上的贫困问题;年龄在45~55岁、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女性劳动力群体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我们应从家庭、社会和政策三个层面纾解女性劳动力多维贫困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大规模女性劳动力贫困人口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贫困呈现总人口大幅降低,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集中的态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脱贫攻坚要做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线长,民族众多,文化、宗教信仰多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呈现集中连片特殊贫困特征,是我国脱贫攻坚最后一个"堡垒"。本研究从边疆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由来入手,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提出,阐释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选取2个民族自治地区个案,分析当前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内容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及问题,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研究对象,将生计分析视角嵌入多维贫困指标构建,以生计资产中的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社会资产为基本维度,全面考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存状况,并对其生计资产视角的多维贫困指数进行A-F测算和分解,试图全面考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计资产多维困境,并探索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境地区于一体,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效直接影响着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进程。文章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概念,从空间分布、行政区划、片区类型、贫困程度等维度阐述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并基于地理区位、经济辐射、政策扶持、产业基础等视角揭示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致贫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下,西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且地处高原缺氧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十分有限,扶贫工作异常艰巨。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A村为例,对A村的贫困状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改善西藏农村贫困状况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部农村贫困家庭父辈子辈代际差异分析发现:(1)贫困家庭的子辈群体在收入水平、职业状况以及社会资本等重要社会因素方面与父辈的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贫困家庭成员整体社会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也由于身份和能力的限制,一部分贫困家庭成员认为自身社会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子辈一代外出务工很少再接触农村,容易产生负面社会认知和社会认同焦虑;(3)贫困家庭成员对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政策的认知评价比较高。在获取扶贫政策信息方面,子辈比父辈获取信息的来源广、接受能力强,但对扶贫资源的利用能力却比父辈要低,低保公示也对贫困家庭成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4)从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方式的代际差异看,子辈村庄政治参与能力和村内社会交往活动处于劣势,更多表现对村级事务不参与和冷漠。为此建议:从农村贫困家庭的脆弱点进行干预,进行政策的组合设计,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开展贫困家庭贫困预防、评估和干预,对贫困家庭成员提供一定的心理调试和疏导;培育和积累生计资本,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内生发展动力是提高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可持续扶贫的动力来源。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特殊,内源动力不足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动力心理学理论,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模糊评价法和熵权法,对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可以从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优化产业模式、重视文化资源转化与价值重构、创新治理方式和强固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着力培育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如此才能有效促使内外动力耦合发力,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造成减贫脱贫工作的边际效益递减,其根源在于贫困文化的顽固性。本文立足贫困文化理论,基于现阶段文化扶贫工作的主要形式,提出农村文化扶贫的创新路径选择。通过开展精神文化教育、建设基层人才队伍、打造数字文化扶贫以及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构建内源性自主脱贫机制,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持续快速稳步提升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的目标,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对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广西贫困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主要呈现出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持续增长受阻以及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占比较大等特点.自然环境、民族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户素质、农村资本等是影响贫困县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各影响因素对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贫困率的下降,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了明显的家庭和个人特征: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是因残疾患病等因素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的人口,他们很难继续从开发式扶贫中获得有效的帮助。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开了一系列针对困难农户收入和医疗保障需要的社会救助制度。本文利用2005年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村贫困人群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目前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的成效与缺失,为后续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课题组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1497名中小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在校生的学习状况、毒品的认知度、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状况等多维度考查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与效果,综合分析,就完善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扶贫注重培养贫困群体自我发展意识,克服了传统“输血”式扶贫模式的短期效果,是农村扶贫开发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有益尝试,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现了政府扶贫计划与当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开创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基于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情况调研,从“参与式”扶贫视角对比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和参与式扶贫的优势,并结合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成效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贫困现状及成因 扶贫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必须结合实际正确分析产生贫困的原因。总的说来,农村贫困寨存在贫困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守旧,思想消极,缺乏自立自强精神 农村扶贫工作,各级各部门多年来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进行帮扶,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一些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寨来说,扶贫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人们观念守旧,思想消极。如毕节市阿市苗族彝族乡安然村、弯子村、雄垮村(撤区并乡之前为公子河苗族乡)片区的贫困村寨。在70年代末,省委就向该地区派驻扶贫工作队进行帮扶,向农民发放救济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由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向知识性贫困转移。因而,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应做相应调整,转向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智力扶贫上来。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当前中国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贫困地区"镇——村"场域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运行逻辑进行分析,以了解扶贫资源和扶贫压力如何由乡镇基层政府传导到贫困村庄,以及在村庄内部形塑何种治理状况。贫困村庄的私人化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应付型执行,扶贫资源的低效率使用,贫困户动员不足等是精准扶贫偏离其最终靶向的重要因素。走出"最后一公里困境",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效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村务公开、落实村民自治等途径,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国长期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贫情做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消除中国大地上存在多年的绝对贫困人口问题。通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坚持大扶贫格局,协同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中国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延伸现代化中国地域治理的边界,加快解决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步伐,补齐短板弱项,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潜藏的人口红利,加速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助力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①。本文在脱贫攻坚的视阈下,看待和分析我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后续现代化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监测体系和国家反贫困政策,树立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就是为了利用好这些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西双版纳州大渡岗昆罕大寨是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以该村为例,探讨其旅游扶贫模式的特点、亮点,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国贫困儿童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经历着物质、精神以及权利等各方面的剥夺.在理论框架转变的背景下,儿童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视角被引入更多的研究,期望能使其在相关的政策上真正受益.我国目前应当立足国情,积极探索我国儿童贫困的状况与需求,为儿童减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