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蕾 《山东审判》2006,22(2):117-120
陪审制度被认为是英国刑事司法制度中最显著的特征,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使陪审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状况,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陪审制度进行改革,笔者通过本文的探讨,就这次改革略陈己见。一、陪审制改革前的状况(一)陪审制在英国的历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充分的发展。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司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陪审制度也未能幸免。改革开放后,虽然恢复了陪审制度,但在各项司法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陪审制度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逐渐显现,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与陪审团制的比较,探讨在我国确立陪审团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陪审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的陪审制度蒋惠岭英国的陪审制度与我国的陪审制度在性质、程序、作用方面有根本的不同。英国陪审制度通常被描述为“十二个法律门外汉在司法审判中作为事实问题的裁判者”。这项历史悠久的制度被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称为“自由的堡垒”。但是,时代的发展动摇了陪审...  相似文献   

4.
试谈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案件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近百年来,陪审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陪审制度在扩大司法民主、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在其适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陪审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对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人民陪审制度的构想,以求对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对现行人民陪审制度的思考 现代西方主要存在两…  相似文献   

5.
论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琦 《河北法学》2003,21(2):142-145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结果 ,尽管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存在许多差异 ,但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作为实行陪审制度的最主要的理由却是共同的。陪审制度存在的基础是民主理念 ,即让公民直接参与司法。陪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司法民主 ,陪审制度的内容体现了民主的机理。我国陪审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陪审制度的民主程度的问题 ,改革和完善我国陪审制度就是要强化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6.
柳珂 《法制与社会》2014,(5):116-117
关于陪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我们现在所说的陪审制度一般是指发源于英国,并被欧洲大陆国家主动移植或者是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制度。在清末法制改革时,沈家本和伍廷芳先生试图将陪审制引入中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文章结合我国古代的诉讼制度,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此来研究中国司法传统民主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一、陪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及意义 陪审制度就是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制度。一般认为在公元6—8世纪出现于英国,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陪审制在英国的确立和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取代了神明裁判法和决斗等证据制度,带来了证据发展史上的革命;它对普通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陪审团分享国家的司法权,改变了国王及其法官独揽国家司法大权的状  相似文献   

8.
吴丹红 《法商研究》2007,24(3):130-137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裂缝,重新评价与反思陪审制度改革的成败。对于陪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其改革方式必须与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否则,我国的陪审制度就仍然只具形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其历史已近千年,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陪审制度,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卡等英美法系国家。本文就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二百年前,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对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它以英国陪审制度和对抗式程序为模式,第一次做出了在大陆法系法律传统基础上移植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司法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司法审判,而陪审制度正是作为由人民参与法庭审判,从而保证人民的观念与社会的良心在司法中得以实现的必要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陪审制度与宪政关联的论述,阐明了陪审制度的性质、地位以及在确保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权力、保障人民自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陪审制度改革的前景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制度与司法现代化既存在矛盾性,也存在相容性。矛盾性使其处境困难,而相容性则给其带来生机。陪审制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其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当前的重点是限定陪审案件的范围,强中审员的权利,吸收专家型陪审员。而根本的出路则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永安 《中国法学》2012,(3):147-159
以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同责"为基轴设计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脱离了传统城乡二元社会正在转型的现实背景,不可避免地将改革导向"精英化",并难以避免各种异化现象发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必须与二元转型社会结构相适应,以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为基础,构造参审制与陪审制结合、平民陪审与专家陪审共存、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并行的陪审制度二元结构体系。在以平民陪审践行司法大众化的同时,也可以以专家陪审补足法官职业化不足的缺失,以有效提升司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刘增娥 《行政与法》2004,(7):124-126
刑事陪审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司法制度,在人类的司法文明史上影响深远,中国的刑事陪审制度在维护司法民主、司法独立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价值功能。但是中国的刑事陪审制度曾经过一段坎坷的历程,现在处于一种进退两难,操作混乱的状态。本文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陪审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Jury trials, known as common-law institution centering on the UK and the USA, for the first time in Korean adjudicatory history, have been transplanted into Korean legal soils under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limate with legal roots of the “Civil Participation in Criminal Trial Act (CPCTA) of 2007” since 2008. This research examines legal and operational issues of jury trial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Several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3 revision bill of CPCTA, proposed by the Committee of Civil Participation in the Judiciary (CCPJ), are to be pointed out: so-called “civil participation” approach, de facto binding power of jury verdict and sentencing, and a stricter standard for a jury verdict or decision (3/4 majority). Statistical results from planting jury trials in both American and Korean legal system proved to be very similar. Meanwhile, a 2013 revision bill has to overcome several practical and legal obstacles, such as low usage of jury trials, the high rate of judicial dismissal of defendants’ petitions, and violation of Article 27 of the Korean Constitution. Under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scheme, judges in Korean courts need to operate jury trials in such a careful and respectful way that the revision may neglect neither a defendant’s right to jury trial nor jury’s verdict. Legal scholars, experts, and legislators with interests in implementing jury trials in Korea should research on ways to expand the system to other judicial procedures such as juvenile, civil, family, and administrative cases.  相似文献   

16.
司法机关要增强司法公信力,就要使司法沟通方式能够适应社会体制转型、公众观念变化和利益调整等多方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陪审制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这一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发挥其通过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及陪审员与司法间的良性互动方式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但陪审制在司法运作中由于人民陪审员参与具有自我定位不准、与社会公众联系不紧密、缺乏社会的有效认同及无法与法官实现良性互动的弊端,凸显了我国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所构建的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限度与现实需求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刘林呐 《政法论丛》2012,(2):93-100
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在法国,对于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陪审员,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法国重罪陪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如构建重罪、复杂案件由陪审团审理的制度,取消对陪审员学历的要求、确立科学的陪审员遴选程序与陪审团评议表决程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陪审制度是基于在司法权力运行中实现人权与民主、限权与制衡理念而设立的。通过民众分享司法权,使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彰显民主。本文以陪审制度所蕴涵的价值理念为视角,探讨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废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陪审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文章从陪审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尽如人意的运行现状入手,分析了学界对其持否定性态度的理由,并对这些理由进行了逐一反驳,进而从陪审制度的价值角度对其进行了法理上的辩护。最后得出结论,陪审制度在我国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其运行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陪审制度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政治作用。伴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陪审的政治意味逐渐淡化,陪审制度本身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也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法律规范、陪审员不能有效参与审判等许多弊端。陪审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显示,陪审员无论是在选任标准、参审方式还是具体审判情况都存在大量争议性问题,社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陪审制度的存在符合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司法民主及司法公正。当下,陪审制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陪审之路,如何使陪审制度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如何重新定位陪审制度的核心价值及基本功能和角色,是当前陪审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