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的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湖北等省。人口约四百余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苗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大约三千年以前,苗族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并且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创造祖国的光辉历史,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妇女服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00多万,其中分布在贵州省的有27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一半以上;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他民族文化渗透交融的因素,有鉴于此,研究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这里生活着侗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侗族人数达到100多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国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苗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现仅就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作一简述。笔者认为,这不仅对“四化”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苗族的社会历史以及苗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包括伦理道德、性格情操等方面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黄平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人口28万500多人,苗族人口152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4%。 黄平苗族自称为“Dail Hmub”(汉音“蒙”,一般认为是绣花的“花”之意)。属于这支苗族,除黄平外,还有聚居于凯里、施秉、镇远等县;散居于福泉、瓮安、贞丰、镇宁、关岭、安龙、兴仁等地。(这部份散居苗族,据说大多是咸同年间,张秀眉起义失败后,从黄平离去的,至今语言、风俗习惯完全相同)人口总数,约40万以上,是苗族中一支  相似文献   

6.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证,是划分民族形象的重要依据。民族服饰形象地显示了这个民族的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显示出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的传统心理,它对于民族学,考古学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三百五十多万苗族人口有四分  相似文献   

7.
正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下辖四县一区,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古城区。共有15个民族乡。目前,全市总人口约128万人,居住有26个民族,其中有汉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傣族、苗族、藏族、壮族和回族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77万人,占总人口60%。丽江市形成了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的特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民族。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曾引起了各国学者研究的兴趣。自从九、十世纪以来,在国外就相继出现关于苗族的一些记述或研究专著。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众相一致的结论。就对苗族旅名及自称的来源和含义等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鉴于此,本人就试图从这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和考释,以求正于广大同好。  相似文献   

9.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10.
思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县有汉、苗、土家、记佬、蒙古等IS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万多人,占1995年底总人口的47%。其中有苗族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8.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0h。这些少数民族基本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民族政策得以识别恢复的。由于思南苗族在语言、文字、服饰以及本民族生活习俗等方面被汉族或土家族自然同化较深(包括印江、沿河、德江、务川等县乃至整个黔东北地区都同样如此),因而,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研究,本文就思南苗族作一点粗浅探析,求教于行家,以期引起学者们对…  相似文献   

11.
正如汉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过去一样 ,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也有着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数千年来 ,尽管风云迭荡 ,人间沧桑 ,勤劳而勇敢的苗族人民仍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 ,为自己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 ,致力于苗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者虽多 ,成果亦丰 ,苗族人民却没有一部自己的全面而系统的通史著作。不过 ,最近由贵州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伍新福同志的力作《中国苗族通史》,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也使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吸收融合了苗族在古代的先民,而苗族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古代先民的参加。因此,对苗族来源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苗族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有助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木鼓舞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的朝野佥载》上就有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由此可见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的一部份。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总是令人不安地处在或迟或速的衰坏和消失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护贵州高原上的民族、民俗文物,是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怀化地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33.5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9.73%,主要分布在通道、新晃、靖州、芷江、麻阳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及15个少数民族乡,其中侗族72.4万多人,苗族49.9万多人,其它少数民族15万余人。  相似文献   

17.
地处滇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昭通地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散杂居地区。区内少数民族有23个,47万多人。人口较多的苗族15-8万人、彝族15-4万人、回族14-9万人。多年来,昭通地委、行署在民族工作中有硬措施,使全区一直保持了民族和睦,团结友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形势。      昭通地委、行署 民族工作有硬措施          ● 文成端 认识到位,民族工作有位子历届昭通地委、行署的领导总是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民族团结关系的加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关…  相似文献   

18.
紫萍 《今日民族》2003,(4):21-2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民族地区,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而,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0个,总人数约43万(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这些民族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世居的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有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七个民族,总人数大约22郾6万,占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的52郾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水平与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着许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比起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来说,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多一些,问题要特殊一些,十分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把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帮助,并要求在“十五”期间让这些民族和地区的面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朝霞  西茗 《今日民族》2003,(4):11-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民族地区,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而,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0个,总人数约43万(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这些民族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世居的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有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七个民族,总人数大约22郾6万,占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的52郾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水平与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着许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比起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来说,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多一些,问题要特殊一些,十分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把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帮助,并要求在“十五”期间让这些民族和地区的面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0.
畅江 《今日民族》2003,(4):17-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民族地区,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而,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0个,总人数约43万(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这些民族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世居的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有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七个民族,总人数大约22郾6万,占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的52郾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水平与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着许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比起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来说,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多一些,问题要特殊一些,十分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把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帮助,并要求在“十五”期间让这些民族和地区的面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