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第六次应聘     
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通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撰写个人简历时应注意哪些技巧,怎样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增加面试的机会呢?成功的简历应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简历的撰写一直是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们对这一问题尤为重视。当用人单位的招聘经理面对成千上万份求职简历时,每份简历往往只看几秒钟。做出一份能让考官看一眼就决定面试你的简历,大学生不但要以实力说话,还要懂得如何让简历帮你成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优秀的人才,然而当用人单位通过系列的招聘、简历筛选、初试、复试,录用后往往发现找到的人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企业的面试就是问几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然后就凭感觉了。有规模的企业则多几道复试,一拨儿又一拨儿人把应聘者折腾了几个来回也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在个人简历上乱做文章,殊不知这样将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进而使自己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近年来,由于劳动者的简历作假而导致的劳动争议数量也日益增加。劳动者如果伪造假文凭而求职成功,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因此而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5.
每发出一份求职简历,相信你的内心就多了一份期盼与渴望,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我们发出的简历,有时如同石沉大海,毫无音信,这会屡屡打击我们的求职信心,但究竞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什么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呢?通过细心翻阅了教十份求职者的简历,以及对专业人士的采访,把简历被阻碍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于去年刚刚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效用了或者效力就变弱了呢?是不是在金融危机中,大学生就应该“识相”一点。心甘情愿地接受用人单位的不合法待遇呢?  相似文献   

7.
试用期是一个双向考察磨合的过程,用人单位可以考察新进人员并决定辞留,新进人员也可以考察用人单位并选择辞留。那么,新进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如何考察用人单位呢?  相似文献   

8.
市场需求变幻莫测,人们越来越糊涂:21世纪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众说纷纭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多加几个砝码,纷纷加入了考研大军。对于这一现象,用人单位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理想中的人才又是什么样子? 北京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坦白地说,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来的大学生马上就能用,一般的本科生只是具备了高水平人才的最基本素质,而大多数研究生却能把某一项技术挑头做起来。所以很多企业都打出了“研究生优先”的牌子。当然,学历只是人才挑选的一项指标,对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本科生,公司还是会先…  相似文献   

9.
在招聘中企业一般都要先看应聘者的简历,他们往往先通过简历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筛选。那么如何才能写一份好简历,让自己从千百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着无资金、无资源、无经验的尴尬局面。就用人单位而言,希望能够找到既有经验又能够带项目来的管理人才,尤其是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希望找到的人才是一专多能。所以在应聘者眼中,自己是人才,而在用人单位眼中,他们需要找到的是人才,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的员工,所以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和眼光越来越高,求职者的心理期望值越来越低。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局面,尽快获得你所需要的职位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年大学生就业愈发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刚性需求减少,固然是客观事实,但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颇有微词也是客观事实,这让很多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的门槛——要求必要的工作经验。这种无奈之举的真正原因是,很多用人单位不完全具备培养人才的实力与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安全等人身伤害事故,用人单位立即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新机制为大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公平的机遇和宽松的舞台,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认同。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发强烈的波动,导致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对顺利择业十分不利。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呢?  相似文献   

14.
在校大学生郭小娜边完成论文边找工作,凭学校发给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谁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郭小娜发生交通事故无法上班,用人单位以她未领取毕业证,仍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那么,学业毕业是大学生劳动就业的法定准入门槛吗?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8-29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般说来,用人部门对于简历的筛选是各有不同的、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相同之处在与人力资源经理交谈中发现,内容的真实性是大家一致认定的标准之一;详实、不长篇累牍的简历比较让人认可;那些精心设计、贴着艺术照和写真照的简历,则鲜有用人单位投赞成票。  相似文献   

16.
华建 《时事报告》2010,(1):114-116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心里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在招聘的时候,HR们(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青睐什么样的毕业生?或者说,企业都欢迎什么样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获取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从而在双方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由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都不存在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书面约定。在一方提出或者双方协商同意结束这种劳动合作关系时,一旦发生纠纷.法院对此应当如何认定,是劳动关系的解除,还是终止?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给劳动者呢?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种种目的。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往往又用各种借口将合同加以扣押。那么,遭遇此类情形,劳动者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19.
简历需要优化但更重要的是内涵,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很多人在写简历前并不知道自己的求职方向。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求职方向很困惑,因而在简历上不写求职意向或是写得太多,这都不可取。如同你每天都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广告一样,招聘经理也是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简历。简历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如何让招聘官一眼就注意到你?如何让招聘官相信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才”,并产生进一步面试的想法?其实,只要在制作简历时遵循七大原则,你就会获得面试机会。  相似文献   

20.
眼下,本该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的高峰时节,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用人单位缩减用人计划,大学生找工作并没有出现供求两旺的局面,更有人预言,大学生就业将遭遇一个“寒冬”。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就业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