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云华教授主编的《远亲与近邻——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一书从软实力的角度,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对中美日印四大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状况进行了透视和探察,突破了软实力研究的传统思维方法,是近年来软实力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东南亚研究事业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怎样继续开拓、深化,已成为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东南亚地区国别语言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同时也是东南亚研究的参与者,我更侧重于将关注的眼光投向语言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3.
陈乔之:"献身东南亚研究事业,我无怨无悔" 本刊编辑部: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乔之:暨大的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起源于1927年上海时期的暨南大学建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当时暨大聚集人才,开展南洋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可以说是开了中国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之先河.抗战期间暨大沦陷,南洋文化事业部停办,人员也失散了,其中一些人到了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学会,继续从事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以后来我们跟新加坡南洋学会的联系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元多维的东南亚是如何实现长和平的?本文从核心问题、既有发展和未来议程三个方面对东南亚研究的文化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东南亚国家的核心关切是大国竞争中的自身安全与发展。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服务于中国崛起的地区文化权力和地区认同。既有文献表明,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逐步从国别分析和历史考据方法转向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然而,高端研究成果仍显不足,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学界的视野,进而导致地方行为体在本地区问题上国际话语权缺失,难以满足中国和东南亚在当今世界政治中强化文化权力、增进地区认同的需求。就学术议程建设而言,东南亚研究的文化路径可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文化多元多维假定,以及多元普遍性的研究导向;第二,与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主流辩论对接,首先尝试寻求中层理论上的突破;第三,进行跨国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重视地方知识和地方能动性对国际进程和世界秩序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安东尼·瑞德等学者关于东南亚"贸易时代"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年鉴学派和世界体系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析在"漫长的16世纪"和"早期近代世界"中东南亚的历史发展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以及全球经济体系如何推动了当时东南亚的整体化发展,进而对年鉴学派的长时段方法与世界体系理论的整体结构视角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理论层面开放是学术繁荣的标志,共识一律必导致科研事业的凋蔽,为考察中国近年东南亚研究的理论层面与共识度问题,现抽选三个有一定代表性且具可比性的专题,即“柬埔寨问题的解决途径”、“东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东南亚安全问题”,通过对有关载文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年东南亚研究的进展与局限。 本文统计分析的载文取自89种刊物共451篇,发表年份为1979—1988年。1989年以来的文章未予收进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对东南亚的研究 在介紹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之前,茲把它对东南亚研究的整个状况綜述一下。美国对东南亚研究的一般状况,或者是对整个东南亚作全盘的研究,或者是以国家研究(Country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南海问题再次升温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南海问题研究中,东南亚学者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到,东南亚学者的南海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南海地区制度建设、南海问题国际法解读、东盟在南海问题中的角色以及南海问题新的和平倡议四个方面,而且研究内容开始向南海问题的国内影响因素、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向发展。深入全面把握东南亚国家南海研究的动向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吸收借鉴,利用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加强南海问题公共外交,提高在这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环境史研究既是东南亚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东南亚研究中的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合分析东南亚环境史研究兴起的特点,简要概括东南亚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进展.第二部分是对荷兰著名东南亚环境史学家彼得·布姆加德教授的访谈,布姆加德教授对笔者提出的东南亚环境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了回答.希望本文能对开拓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新领域、深化世界环境史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港粤地区文献信息交流与合作展望——兼论东南亚华侨华人信息研究现状与发展·沈其良陈晓燕·一、港粤地区文献信息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和意义随着97香港回归日益临近,内地人对了解香港方方面面的兴趣也日益高涨;自然,作为文献集散地的图书馆界,也希望更多地了解香港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者在东南亚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人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该领域的三大研究板块即东南亚华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和东南亚各国主体社会研究之间缺乏理论对话,导致学科碎片化而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不足,学科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遇到瓶颈.本文在评述该领域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东南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经验现象、方法和理论三个方面对东南亚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整合,并通过比较和理论对话形成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建立具有中国意识、区域视角和全球关怀的东南亚人类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东盟读本》与《第二东盟读本》的基本内容,接着对其出版背景、收录文献的内容与特色等进行比较与分析,最后推介这两本文集应当成为东盟和东南亚问题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东南亚研究情报资料保障问题(续)刘永焯二、分类编目工作及其对图书资料利用的影响严格地说,分编工作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并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适应的收藏、检索体系;二是进行二次文献加工,编制书目、资料索引。二次文献加工除了用于检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事东南亚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就设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它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开展南洋(东南亚)研究,这在当时国内尚属始创,可谓开风气之先。半个多世纪来,我国对东南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从事东南亚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却从来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进行过认真而深刻的剖析,这不能不是我国东南亚研究的一大缺陷。经过数十年的历程,尤其经过过去十余年的蓬勃发展,现在该是对我国的东南亚研究进行研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东南亚研究的历史较早,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分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着重研究东南亚现状,这是直接为日本向东南亚扩张政策服务的;一是作为东洋史学一个分派对东南亚进行所謂学术上的研究,这是由学会組織的所謂純学术性的研  相似文献   

16.
梁志明 《东南亚研究》2007,(2):14-19,49
二战期间和战后,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称被日益推广,东南亚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且日益繁荣兴盛.中国东南亚研究是国际东南亚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亚研究进入空前飞跃发展的崭新时期.1979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回顾了我国东南亚学研究的进展、成就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紧邻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长期以来,双方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所以,澳大利亚很重视对东南亚各国的研究,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人类学、地理、语言、教育、社会以及对外关系等等问题,都在研究之列。 目前,澳大利亚对东南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莫纳什大学。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推出了几部很有影响的著作,获得了对复杂历史问题的深层认识,标志着我国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研究进入了全面总结与成熟阶段.认真研究殖民主义兴衰,有助于把握东南亚历史发展进程,也有助于对当前东南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泰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使泰国一跃成为东南亚农业机械化最发达的国家。以下从七个方面,对泰国的农业机械化加以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提到法国对东南亚的研究,人们一般会有这样的印象,法国人主要局限于对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二次大战前的“法属印度支那”的研究,除此以外少有涉及。事实并不尽然。为了使人们能对法国的东南亚研究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本文拟就法国对东南亚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