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近郊乡村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更多实现乡村振兴的机会。阳泉近郊乡村在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乡村旅游季节性现象明显等困境。因此,推动阳泉近郊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入CSA模式,建生态型农业,促都市农业升级;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培育现代都市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湟源县依托日月山、丹噶尔古城等得天独厚的旅游景区优势,坚持“整体规划、理顺机制、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旅游富民”的思路,利用交通区位、水利设施、生态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扶持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独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用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5月16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9多彩贵州避暑度假游主题推广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举办。今年,贵州针对全国所有省(市、区)的居民推出旅游优惠政策,与往年相比,优惠范围更广、优惠时间更长。近年来,贵州充分用好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热闹的景区,为全国游客带来一场场旅游盛宴。  相似文献   

4.
把环红山区域建成乌鲁木齐地区会展中心、博览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旅游休闲购物中心、都市文化圈、都市轴心经济圈,从而使红山轴心圈更好地连接都市南北地理板块、经济板块,起到融合城区经济、增强城市功能、辐射周边地区、带动都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林茜  张霞 《求实》2006,(Z1):244-245
自1998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以来,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这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乡野地区为目的,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大城市周边。成都农家乐是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笔者将以成都农家乐为剖析对象,旨在总结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共同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自古以来,清河镇人杰地灵,资源富集,文化深厚。其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历史文脉,典雅的文物建筑群体,具有一定的人文特性和旅游价值。作为全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一个重要参观景点,如何抓住契机,突出特色,“旅游兴镇”,是当前需积极探索的现实课题。一、准确把握,大力拓展,在旅游开发的优势上深入挖掘清河镇文化历史悠久,交通便捷,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旅游开发上的优势和潜力。科学认识,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是拓展清河旅游业的重要途径。1、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7.
正仁怀市着力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初夏时节,走进仁怀市喜头镇云乐新村,河流穿村而过、两岸翠柳依依,处处鲜花点缀、户户绿树成荫,特色民居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幅"世外桃源"景象。云乐新村是仁怀市第一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主会场,2014年5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乡村在某一特定时段呈现出的乡村旅游过程和旅游景观格局。山西太谷县有独特的旅游环境和发展优势,其田园风光旅游、“农家乐”休闲体验体现了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显现了这一旅游方式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俊 《学习月刊》2010,(16):95-96
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旅游联合推出温泉养生之旅、三国文化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特色旅游,旅游创汇超湖北份额一半.撑起全省旅游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乡村旅游10余年,山堡村依托生态、气候、交通等优势,走出一条避暑旅游富民之路。这个夏天,山堡村的旅游"火"了。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村庄日均吸引了2.2万游客住下来避暑,农家旅馆供不应求,平均每天要消耗15头猪。山堡村位于桐梓县九坝镇,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6000个,成为外省人避暑的首选。发展乡村旅游10余年,山堡村依托生态、气候、交通等优势,走出一条避暑旅游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1.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545个中国传统村落,213个中国民族特色村寨,蕴藏着最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最多彩的民族歌舞、最绚丽的民族服饰以及宁静的乡土生活,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随着贵州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乡村旅游被推进大众的视野,并在旅游复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曰益增长,彰显出独特地位。可以说,乡村旅游的一头是传统生活,一头是现代文明,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两者兼容并蓄,本刊特邀请嘉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和白族特色民俗文化优势,以"灵山秀水·养生木寨"为旅游文化品牌,持续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大改观、旅游发展得到大提升、产业带动得到大促进、脱贫攻坚得到大推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明  相似文献   

13.
<正>核桃乡以木寨社区为试点,先试先行,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气候优势和人文优势,整合资源,发展家庭客栈、家庭旅馆21家560个床位,农家休闲旅游成为特色乡村旅游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是明确定位,建强基础。针对木寨社区交通便利、离县城较近、多民族聚居且民族文化丰富、有山有水、气候宜人等特点和优势,准确定位,确定了"挖掘提升民俗文化,创新提速休闲旅游,联动融合特色种养,精心打造友好产业"的发展思路。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14.
桐梓县大力发展以休闲避暑为主的外向型乡村旅游,满足重庆市民休闲避暑、回归自然、观光旅游的需求,将潜在的区位、交通、气候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使其成为享誉黔渝的乡村旅游胜地。直插云霄的大娄山下,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社区栋栋别致漂亮的楼房掩映在林木之中,曲曲弯弯的乡村公路上时见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黄冈市积极发展以大别山、红色资源和名人资源为依托的乡村生态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分析黄冈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找出黄冈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突出黄冈市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从而分析黄冈市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黄冈市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当前,旅游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微旅游”“微度假”正在成为消费者休闲度假的主要形式和激发假日经济新动能的“主引擎”。充分挖掘河北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好环抱京津、远近交通多元便捷的区位优势,打造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既是加快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构建旅游新生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培育经济增长主拉动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使乡村旅游与大扶贫战略得到了有机融合发展。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一、乡村旅游推进大扶贫发展现状六盘水围绕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有力推动了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18.
正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水东文化、农耕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阳县作为贵阳市全域旅游的大花园,素有"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的美誉,"旅游立县"战略让开阳"水东硒州·诗画开阳"的品牌定位更加突出。作为2018年贵阳市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举办地,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地区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近年来,乡村赏花游以花兴旅、以旅兴产逐渐成为各地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崇州“赏花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以其为例,分析现阶段部分区域“赏花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助力“赏花经济”从“一季经济”向“四季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性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邱胜 《当代贵州》2017,(45):33-34
从惠水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8公里,便到好花红村。好花红村地处贵阳一小时城市经济生活圈内,是黔南布依族民族文化品牌"好花红"民歌的发源地,也是"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凭借好花红民族文化这张名片和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好花红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好花红村依山而建,以黑瓦、白墙、灰边、挑檐为特色的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涟江从村中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