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华 《求索》2013,(5):107-109
缄默知识客观存在.但不易言传.对其认识也因知识观的变迁而历经曲折。近年。缄默知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其研究亦呈兴盛之态。从西方缄默知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历经了萌芽、内隐和兴盛三个阶段。对其分析.有利于感知缄默知识理论发展的源流脉络。对当代缄默知识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韩笑 《淮海论坛》2013,(4):10-11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这必然会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对于我们的高校德育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监狱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二元教育过程:学校教育负责传授显性知识,建立理念;监狱实践则负责积累经验,形成缄默知识。在二元模式的理念下,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定位,以基础性和通识性为主。同时,必须确立监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对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统一谋划。  相似文献   

4.
由"知识"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其打击尤甚于来自政策与制度上的不公平所带来的打击."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是民间对当代知识与权力状况的解读与应激,其危害是巨大的.为此,教育公平应成为任何有权介入知识过程者的最高原则与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取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研究已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应从历史性原则、对象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民主化原则出发展开.马克思对复杂事物的研究所坚持的两分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反作用于人的实践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中心内容,而认知与施展对复杂现实社会性下的现实个人的研究与教育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两分多维认识视角,并只有把该认知理论应用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面临新的历史语境.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若想成为有生命力的学术资源,并继续对当代世界做出自己的解读,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在方法论上实现自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若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它就不仅必须深化抽象的理论探讨,还必须实现从抽象的理论探讨向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可能性还在于,它还必须在规范研究和实体研究的结合中,有能力提出一种"可执行性策略",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形态确立一种新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有心理学家(陈琦等,1997)称之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接收到笔记本上;而…  相似文献   

10.
莫光辉  祝慧 《前沿》2012,(15):118-121
本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情感危机呈现出情感孤独、情感空虚、情感焦虑、情感冲动和情感冷漠的特征,情感危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学生情感危机与协同学原理有很强的契合性,以协同学理论维度提出建构高校学生情感危机的社会协同治理体系,以期为当前高校学生情感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