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民青 《唯实》2004,(8):30-33
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这表明它不是单一领域的革命,而是多领域的全面革命,这势必形成一场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已面临巨大危机,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是应战工业危机的必然选择,昭示我们尽快实现从工业生产方式向新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设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韩民青 《唯实》2004,(9):30-33
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这表明它不是单一领域的革命,而是多领域的全面革命,这势必形成一场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已面临巨大危机,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是应战工业危机的必然选择,昭示我们尽快实现从工业生产方式向新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设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 ,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这表明它不是单一领域的革命 ,而是多领域的全面革命 ,这势必形成一场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已面临巨大危机 ,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是应战工业危机的必然选择 ,昭示我们尽快实现从工业生产方式向新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设高度发达的工业化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与运用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学术界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认识与反思也从未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问题热切关注:一是从演变脉络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转变进行“横断面”解读;二是从阶段划分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转变进行纵向考察;三是从基本经验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转变进行反思与提炼.在继续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入拓展:一是要厘清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二是要注意将宣传思想工作自身从其宣传服务的目标、内容和任务中相对剥离出来进行专门研究;三是要系统考察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实践历程;四是要对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未来趋向作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思想文化建设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1、自从全党工作着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以来,目前正在向纵深方向展开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1978年底工作重点转移的深化,是一场经济体制领域深刻的革命。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规律的作用下,思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艾丹 《北京党史》2007,(1):8-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向“建设”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照,为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从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构思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始,到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战略构想和实践上已经基本实现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这次转变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然而,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次转变又是不彻底的,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建设机制逐渐向革命机制滑轨,…  相似文献   

8.
综观我党8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转变表现之一:从“以暴力革命为手段”破坏一个旧世界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转变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初,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通过暴力革命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简而言之,在夺取政权之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革命为中心,一切为了革命、一切服从革命。但是,这一任务完成以后,共产党就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重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开创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式的建设道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变.两次转变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执政党建设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随着国家工作重心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经历了从"服从论"到 "协调论"的转变过程。这一变化,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兼顾的新型国家战 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12)
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纵横谈钟岩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一贯重视争取同情者、支持者、合作者的工作。已故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党也好,国家也好,总是朋友越多越好,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因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注意同外国共产...  相似文献   

13.
张永光 《新视野》2015,(3):23-28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从“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思想转变历程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的思想是1930年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1927年底到1930年八九月间,他从提出“农民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有]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长秋 《湘潮》2007,(1X):1-4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重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列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从本国的具体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形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原理,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一整套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政策,顺利实现了革命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一贯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即是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因而始终坚持边建设边过渡或既建设又过渡的指导思想,在积极进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改革(改造)与建设的同时,不断准备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全面贯彻党的革命转变战略尤其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表现了独到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17.
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开创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式的建设道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变。两次转变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执政党建设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造就了人类历史,"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化放在历史语境中也就是历史主体身份的具体化.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过程中,针对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这两个动因,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和发展两个视域.与此相对应,历史的主体也从总体化的人民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实的人".在中国,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民主体地位变迁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步的过程,也是人朝向本质复归的过程.立足新时代,积极探寻"人民"内涵变迁的唯物史观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考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轨迹 ,分别作了三次转变的概括。第一次飞跃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 ;第二次飞跃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 ,探究国情 ,寻求发展中国的道路 ,是体现于两次飞跃中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者张闻天,作为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领导人,对东北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为东北革命工作的开展和东北乃至全国城市工作路线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试从关注东北革命,指导工作实践;建设合江根据地,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东北城市工作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等三方面,浅谈张闻天对东北革命及城市工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