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对此发挥了杰出的作用。一、邓小平同志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及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抛出了所谓“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相似文献   

2.
肖舟 《红岩春秋》2008,(3):86-88
30年前,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3.
1978年,在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问世之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席卷全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这场大讨论,危害多年的极“左”思潮遭到批判,党内外思想日益活跃,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由此揭开。这场大讨论留下的历史启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发表当时对党的事业的重大指导意义,更在于它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同时,穿越历史时空而彰显的顽强生命力。毫无疑问,毛泽东1939年10月4日为中共中央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号所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以下简称《发刊词》),就是这样一篇闪烁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唯实》2008,(6):4-6
30年前的5月11号,《光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全国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正如当年邓小平同志所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今天,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已成为每一个关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长的胡福明同志,请他围绕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湘潮》1998,(3)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文章矛头所指,就是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两个凡是”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实质是要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讲话》),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由逻辑起点到历史展开,由哲学的抽象概括到文艺的具体指南,由普遍的科学真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运用的光辉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回顾这一历程,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去从事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出版,是我国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下简称“第一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结构体例新颖,章节目层次鲜明,内容翔实可信。现第一卷在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以下简称“原上卷”)设的章、节两级标题基础上,新设第三级目标题,使全书内容更为醒目、鲜明,重点也更为突出。新增了一章(全书由二十章增为二十一章),增加了若干节,章、节标题作了若干改动和调整,增加了许多新内容。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1,(12):38-3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经过两年的讨论、起草,于1981年6月底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彼时,中国这艘大船从“文革”迷雾中驶出已5年,但改革依然踟蹰。  相似文献   

11.
宋志坚 《唯实》2009,(4):94-95
看到《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与2月19日)刊载的《重温改革初衷恢复历史真相》一文——副题为“《重温叶剑英主十年前讲话》、《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座谈会摘要”,前者系胡德平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日;后者是叶选基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9日——读后颇有感慨。“改革初衷”需要“重温”,可见有人淡忘;“历史真相”需要“恢复”,因为已被歪曲。文章说的是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段历史,比照着胡文和叶文细读,“恢复真相”者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年至1982年9月的著作)共47篇,417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10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93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的著作)共119篇,383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68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143次。 摘自(真理的追求)1999.3《邓小平文选》中的“社”与“资”  相似文献   

13.
陈辽 《唯实》2014,(11):79-81
为了还原国史、党史真相,著名国史党史专家程中原,在破解党史两大难题(歌特是谁?博(古)洛(甫)交接在何时何地进行?)过程中,开始尝试并在其后自觉运用“四重证据法”,认为这是还原国史、军史真相的最好方法。一是人证;二是书证,指来自档案、报刊、书籍、书信、题词、日记等的书面材料;三是物证;四是史证,指继承传统的“经史互参”方法,联系历史、结合现实,对史料进行考释,通过具体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程中原运用“四重证据法”考证并研究歌特是谁、博(古)洛(甫)交接在何时何地进行这两大党史难题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赞同。此外,程中原还运用“四重证据法”,对国史党史中的另外五大疑案作了破解。这五大疑案是:①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担任的职务是不是中共中央总书记?②鲁迅、茅盾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胜利的是“东征贺信”还是“长征贺电”?③邓小平怎样通过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他进行1975年整顿?④华国锋对邓小平复出是阻挠还是拖延?⑤胡乔木有没有参与起草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程中原对国史、党史上七大疑案作了破解后,最终写成《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14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破解》)。我把《破解》读了两遍,认为此书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77年5月 ,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各省市的大报先后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点燃了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炬 ,把理论思想战线的拨乱反正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帅是邓小平 ,实际的组织者、指导者则是胡耀邦。《理论动态》是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创办的一个小刊物 ,但它在那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办了一个更大的党校”1977年3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央党校 ,由华国锋任校长 ,汪东兴任第一副校长 ,胡耀邦任副校…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以下简称《真相》)的文章,诬称: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7,(6)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纪律处分条例》),前不久相继颁布实施了。《廉政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廉政准则》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出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对党的十四大以来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和发展;《纪律处分条例》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肖舟 《党史纵横》2008,(4):14-17
2008,改革开放走过整整30年。 回想30年前,席卷神州大地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的人们都会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会被人不断地提起,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许多人并不知道,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名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肓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理论价值燎原作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结束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他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巡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非常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并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罗冰的题为《(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