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析苗族的龙崇拜及其造型艺术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龙图腾是苗族主图腾,龙崇拜是苗族祖先崇拜的主要反映,分析了苗族龙 文化中浓郁的农业意象和生殖意象,并指出苗族龙的造型艺术经过了“娱神—娱己—娱人”的嬗变 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印支国家苗族游耕农业文化模式的详细描述探讨,指出了游耕与苗族长期进行迁徙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苗族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质的规定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苗族与银饰     
苗族银饰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银饰文化的形成,是苗族居住区域、生产技术、审美观念、巫文化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苗语一些俗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文对 体现苗族乡土观念、男女地位、生育观和人口观等几类俗语进行了文化分析,论述了一些俗语运 用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雷公山地区的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从宏观上对雷公山地区景观空间进行区域尺度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从微观上描述苗族村镇聚落在村镇尺度上独有的空间组织的形式,进一步提取典型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形态特点,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文化成因。从而得出雷公山苗族景观村镇景观空间的模式,探讨了这种可持续模式的生态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国苗族和美国苗族的文化交往,从美国苗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苗族文化 对美国苗族的民族特点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试谈苗族芦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节日祭扫、喜庆丰收,还是婚娶丧葬、喜迁新居、大爱示偶以及农闲空余,都要尽情的吹舞唱跳,其中最隆重最普及的要数芦整舞。千百年来,苗族芦笙及其伴之而兴盛起来的芦签舞和芦笠曲,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贯穿着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成为苗族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支柱和相互间联系的纽带。芦整和芦签舞虽然不是苗家人所独有,但是苗族对她的酷爱程度和流行力度则超过其他任何民族,并已提高到了吉祥物的地位。芦签、葫芦笙、箫、竽等竹管乐器极其相似,其制作原…  相似文献   

9.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调适是一个能动扬弃外来文化的过程。黔中苗族在明代后期的一次军事冲突后,服饰、信仰、族际关系、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苗族文化因此逐步得到调适和重构。  相似文献   

11.
浅述清水江畔苗族的龙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水江苗族龙舟文化起源于杀龙,体现出苗族人民传统的抗争精神。经过长期演 化,龙舟文化更多地是以体育竞技和娱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苗族银饰的文化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苗族银饰的种类、造型、纹样、工艺作了较详尽叙述,并分析银饰所体现出苗族传统审美观,民俗和信仰等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浅析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体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苗族传统体育萌生衍传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苗族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地显示出它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方式。认真调查研究苗族体育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苗族民歌成为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虽然苗族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向不同地区迁徙,并最终形成了苗族的分散居住格局,但是大多数地区的苗族民歌中依然保留着一定的族群记忆。广西苗族民歌不仅保留了苗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也在内容、价值观、主题等方面延续了族性的阐释,形成了特有的族群记忆书写。这些族群记忆的存在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也有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成为苗族人和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广西苗族民歌的传承过程中还需要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书写族性,延续族群记忆,以苗族民歌中的族群记忆保留促成苗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苗族社区的活态文化,随着苗族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苗族多声部情歌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传承.针对苗族多声部情歌濒危的现状和濒危的原因,提出在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对活态的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保护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7.
蜚声中外的苗族刺绣始于何时,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截今所知,我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七千年前的锁绣,与今天十分精美而仍然流行的苗族领绣完全一致,这显然不是其种偶合,而是文化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夏商时代苗族先民曾在现今的洞庭湖和鄙阳湖一带建立过“三苗”之国。春秋战国时代苗族建立的楚国雄据八百年,兵力号称百万,地广千里,北至中原,南至粤海,东至海滨,西至滇黔。“在广大的国境内有苗族和华族和其它小民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文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①。服饰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论著颇丰,但研究者多以服装或饰品分列立足点论之,鲜有总论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苗族服饰作为分析的立足点,对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力图勾画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以丰富苗族服饰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云南苗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几乎遍布全省,其中滇中的昆明、楚雄,滇东北的昭通、曲靖,滇东南的文山、红河为苗族主要的聚居区。苗族服饰因其所蕴涵的深厚内涵而被人们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为男耕女织,勤劳的苗族妇女通常担负着种麻、绩麻,织布、染布,挑花、刺绣的责任,她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苗族独特的服饰文化,那五彩斑斓的苗装,那精湛的纺织手工艺,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