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宪利 《廉政瞭望》2008,(12):52-53
近几年,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挤上考公务员的独木桥,热闹非凡。然而,我却要泼点冷水,对从政,你准备好了吗?从政当然有许多好处,但我们也不妨想想从政有什么不好?这不但可以给那些想从政的人指明困难,也可以给那些从政的人提个醒,正所谓"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想想看,从政可能有以下10个方面的"坏处"。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我国女性参政议政水平提升,更多女性干部活跃于领导岗位,这是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成果体现。然而,社会性别文化、从政生态环境、组织培养制度,以及女性个体方面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仍影响着女性干部成长过程。女性干部的提拔使用状况,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尽人意。如何科学培养选拔女性干部,实现人才合理开发,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女性参政是女性获得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从政的基础。女性从政是女性参政的更高层次,然而,当今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部门,能行使权力职能的、进入权力中心的从政女性仍然太少,可以带动整个女性政治发展的高层次女性政治家的比例依然少得可怜。各种女权主义流派也极少涉及权力尖端女性研究,本文认为对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衡量,既要看女性基本权利的保障状况,更要关注女性政治权力的实现程度,要加大对女性从政和女性权力问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北京女性领导人才在普遍性基础上具有一些独特的人才成长规律.一是北京女性领导人才成长依托于首都特有的优质环境.即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区位属性以及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二是北京女性领导人才的成长路径有赖于多元支持系统的不断优化.这些支撑要素包括:任职环境、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家庭因素.三是成功的女性领导个体表现出与一般女性群体不同的更为优秀的素质.现阶段北京女性领导人才在成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女性领导人才多为非主动从政,被动从政倾向明显;整体后备力量素质有待提高;"女强人危机"应引起普遍关注;女性领导人才任职结构仍呈现出"五多五少"现象,而且越是高层越呈现"单棵独株"倾向,同时,唯结构化倾向不容忽视;传统女性角色定型的刻板印象还在影响对女性领导的分工.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妇女从政程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妇女从政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妇女从政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干部活跃在政坛和其他社会管理领域,并以她们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6.
辛士红 《实践》2013,(5):37
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从政,也可以选择经商,但不能选择通过从政来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环境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生态环境是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内在推动力,另一方面,女性公务员职业顺畅发展能促进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而政治生态环境不良,将导致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制度虚置化与失灵,使女性公务员从政意识淡薄。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必须筑牢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完善女性公务员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党性意识教育与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8.
中央党校在学员中开设了一个"从政经验交流"的课程,作为一名检察战线上的老兵,梳理从政经历我有五点感悟。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这是对从政者的根本要求。腐败就是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公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0,(7)
<正>总则部分,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正面提出了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等原则性要求,同时也明确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部分,分别从"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  相似文献   

10.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11.
从政道德要求领导者"为政以德",以从政道德约束规范权力行为.高尚的从政道德人格是靠严格的从政道德自律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自律主要包括领导者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它既是从政道德信念调控的深入,同时也是从政道德信念调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6):53-61
女性给政治舞台带来了众多变化。联合国不久前公布了其对65个国家的187位女性从政者的调查结果。女性从政者们在问卷中认为,妇女参政使政治变得更诚实更透明,能更敏锐地考虑到老百姓尤其是妇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靠工资生活,过平常日子。"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上党课时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为官从政的真谛。为官者只有靠"正俸"过日子,才能少出事、不出事。"甘蔗不能两头甜。"既然选择了为官从政,就要弄清"入党为什么、权力做什么",为公众服务,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这是共产党人执政为  相似文献   

14.
贺艳芬 《实践》2007,(10):32-3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老百姓的地方就在于他有一些"权力",而老百姓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官",最  相似文献   

15.
正《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南橘北枳的典故说明,外部环境影响人,也造就人。实践证明,优良从政环境产生好干部,恶劣从政环境则易滋生"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当前党的建设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又是对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深刻洞察。从政环境是干部成长的"水土"。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时代的"三清"是指经济上清廉、政治上清正、思想上清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清"。经济上清廉为官之要,首在清廉。从政为官两袖清风、不腐不贪,这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  相似文献   

17.
张艳 《求实》2006,(Z2):109
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中华大地就吹响女性解放的号角,但直到今天,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协调与平衡仍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如何达到女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协调与平衡,也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社会价值导向是女性角色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行色匆匆的普通女工,还是身居要职的从政女性,只要是有职业的妇女,便无法逃避职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无法回避‘社会人’与‘家庭人’之间的双重角色冲突。”一位社会学家这样评论道。专家进一步指出,致使女性步入这种角色冲突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价值导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8.
从政道德是保证廉政、勤政的内在动力,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规范,影响着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为民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当前从政道德的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道德信念虚化问题、私德失范泛化问题、功利追求极端化问题、道德责任追究软化问题等.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从政道德存在问题的理性剖析,从他律和自律的关系中提出重视从政道德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徐州市云龙区充分发挥从政道德建设在拒腐防变中的有效作用,从强化养成教育、实行三色预警、完善服务群众和失德一票否决"四位一体"推进从政道德教育,促进广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从政道德,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学以厚德,强化养成,促进从政道德自觉化。出台《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对从政道德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取得实际效  相似文献   

20.
人在世上,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润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