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讲:“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这两句话深刻阐释了文化、生态和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围绕文化、生态、文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提出生态文化这样一个概念。生态文化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文明、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2.
李熠 《湘潮》2023,(5):43-45
<正>回溯历史,文明形态是文明划分的类型,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每一种文明形态不但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品质,而且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不同的文明形态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图谱,呈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三种形态:在“自然共同体”中以公社所有制为根基的原始文明形态;在阶级社会的“虚幻共同体”中形成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3.
同任何社会意识的演进一样,人类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演进亦充分显示了其明晰的社会历史性。马克思曾从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的角度,把全部人类历史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以前的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标志的“最初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属于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标志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则属于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标志的“第三大社会形态”,那么,在这三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共产党宣言》中说:“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霍成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旦世界上消灭了人对人的阶级压迫,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就会跟着消失;反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就必然还有民族压迫。为什么只要存在着阶级压迫就必然有民族压迫呢? 因为民族问题是与阶级问题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是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其他民族实行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制度,它是随着阶级压迫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正在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来看,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凭借商品经济本身的扩张属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辐射和扩张,但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来看,全球化的实质又是共产主义的,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6.
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原因置于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再检视,主要是着眼于中国这个东方小农大国的经济基础,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演进,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国革命以农民武装斗争为形式的阶级斗争实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反对内在的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来的殖民侵略斗争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使中国社会内部造成一种态势,在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条件相互交错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毛泽东步人错误境地。本文从新的视角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毛泽东晚年失误的社会成因,向社会主义“穷过渡”之五大要素的综合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何以成“纲”,毛泽东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乌托邦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理解政治文明(一)文明的内涵要对政治文明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把握,首先要弄清文明的概念。1.文选德在《求索》2002年第4期撰文认为:文明是标志着人类的开发和社会历史的进步程度,所反映的是人类创造的全部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物质的精神成果,是积极的进步的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反映。因此,文明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人,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它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界的人化。正因为文明源于文化的发展,所以人类文明也就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催生了管理社会、管…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事物属性的本质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条件。“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左传》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一种社会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只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社会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廉政文化的本质与内涵。廉政文化从本质上来说,从属于文化范畴,这个文化是大文化。现在国外有个新理念叫做“文化轴心论”,“各…  相似文献   

9.
“分工”范畴,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理论构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相对于他们的任何一部著作都更集中、完整地阐述了分工的社会历史作用。一、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的历史,而分工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分工作为劳动过程的重要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10):60-60
《中国:共生崛起》钱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05 “共生思想”从哲学思想出发,旨在努力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危机和矛盾,构建21世纪的新秩序。从本能追求支配性关系,到自觉追求共生性关系,是人类从过往文明形态,向生态文明形态的进程中所必然要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新型关系。联合国宪章、人权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是共生思想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光辉折射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殖民文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说起殖民文化,我们自然会想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著名论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276、277页)这种“从属”关系,就是殖民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党风、政风、官风、民风、乡风、市风、厂风等各种社会风气,构成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而官风是这种文化形态的核心。这种文化形态,是推进和影响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好的风气占主流的文化形态,会极大地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不良风气日见增多的文化形态,会破坏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浅谈群众文化的和谐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梅 《实践》2005,(4):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心共向。和谐社会内涵丰富,构建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要素的支撑,健康的群众文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之时, 从和谐角度审视群众文化,以便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很有必要。众所周知,文化是社会的调控器。人类社会,无论是哪种形态,始终存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及人自身的欲望和理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生活。解决矛盾,达于文明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去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是重要的一环。先  相似文献   

14.
杜家乐 《理论学刊》2001,(4):99-101
生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生育文化状况受经济、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是新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依靠社区 ,面向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 ,是构建新生育文化系统工程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解放,即把人从自然压迫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压迫下解放出来、从精神压迫下解放出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在实现人的解放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宣言》第6版,第46页)与人的解放进程相一致。而且,“共产党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恩选集》第③卷第12页)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权,不仅由经济基础决定,而且它还受文化形态的制约,受众多国情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的人权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受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而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声称他们是最讲“人权”的,到处推销他们的“人权”,并以“维  相似文献   

17.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思想,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其政府构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成因、活动以及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探寻和规定,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客观规律,形成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体系。《形态》标志着“新世界观”的理论大厦已经构成。“现实的个人”作为《形态》中唯物史观理论构架的逻辑起点,其内蕴的具体性和丰富性推演出唯物史观的逻辑进路。一方面,通过对“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易经》深刻地揭示了人处于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人是有限性存在者。同时,《易经》又形而上学地将阶级社会的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永世不变的关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事实。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批判《易经》形而上学历史观的同时,积极汲取其关于人的有限性思想的有益成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人民福祉,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实质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随之熠熠生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符合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追求,符合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厘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由来,领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机制,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意义,将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并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形态与矛盾相伴而生,在矛盾斗争中演进。阶级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阶级对抗,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这启示未来人类文明形态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和消灭奴役性生产关系等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文明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坚持在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推进各项工作,相继完成重塑文明探索的民族主体地位、奠定文明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全面发展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重任。当前,我们党以应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高质量发展、发扬斗争精神、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国人民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